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艳燕专利>正文

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747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7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固定管、浇筑管和加厚管壁,浇筑管位于固定管的底部,且浇筑管与固定管之间为连通设置,固定管的内侧设有加厚管壁,且加厚管壁固定连接于固定管内侧,加厚管壁的端面均匀开设有排料通孔,固定管的内侧均匀分布有传输管。该种混凝土浇筑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在不同的角度对混凝土的浇筑管道施以送料,进而在浇筑送料时能在不同的角度对浇筑管道施以一定程度的送料冲击,以避免出现甩管现象,保证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并且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对管道内的混凝土物料施以搅拌,以避免管道内堆积的混凝土料在热量空气的影响下凝结,保证了后续的排料速率。料速率。料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而混凝土是当今建筑建造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料,其主要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0003]现有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都是单一角度直排的向管道内输送混凝土,导致在混凝土输送浇筑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甩管现象,容易伤及工作人员,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现有的混凝土浇筑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在炎热的夏季,管道内堆积的混凝土料在热量空气的影响下凝结,在无法快速的将混凝土排出的情况下,则会加速混凝土的凝结,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排出浇筑速率,
[0004]因此,需要在现有混凝土浇筑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0006]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固定管、浇筑管和加厚管壁,所述浇筑管位于固定管的底部,且浇筑管与固定管之间为连通设置,所述固定管的内侧设有加厚管壁,且加厚管壁固定连接于固定管内侧,所述加厚管壁的端面均匀开设有排料通孔,所述固定管的内侧均匀分布有传输管,且传输管下端的一侧分别与浇筑管连通设置,并且传输管的顶部均与排料通孔贯穿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内侧中部设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左右两端均与固定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中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电动转杆,所述电动转杆的一端均设有固定支撑块,且固定支撑块的一端均与电动转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块一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扰动杆,且扰动杆的一端均与固定支撑块焊接设置。
[0007]优选的,所述扰动杆的横切面均呈类似L型的弯折状,且扰动杆的一端均呈倾斜状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浇筑管的顶部延伸至固定管的内侧上端而与传输管的中部保持平行,且浇筑管延伸至固定管的内侧的高度为50

80cm。
[0009]优选的,所述传输管为环绕分布设置,且传输管的下端均呈倾斜状。
[0010]优选的,所述均匀分布的排料通孔与传输管为同等角度的环绕分布设置。
[0011]优选的,所述加厚管壁的厚度为16cm。
[0012]有益效果:
[0013](1)该种混凝土浇筑装置通过结构的改进,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在不同的角
度对混凝土的浇筑管道施以送料,进而在浇筑送料时能在不同的角度对浇筑管道施以一定程度的送料冲击,以避免出现甩管现象,保证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以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并且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对管道内的混凝土物料施以搅拌,以避免管道内堆积的混凝土料在热量空气的影响下凝结,保证了后续的排料速率。
[0014](2)该种混凝土浇筑装置之优点在于:由于扰动杆的横切面均呈类似L型的弯折状,且由于扰动杆的一端均呈倾斜状设置,使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通过电动转杆的转动可实时带动扰动杆旋转,进而可使扰动杆能在上下两端分别对固定管内的混凝土料进行搅拌扰动,以加速混凝土料的流动,进而促使其快速排出,以避免管道内堆积的混凝土料在热量空气的影响下凝结,保证了后续的排料速率。
[0015](3)其次:由于传输管为环绕分布设置,可使传输管能环绕在浇筑管的外端对其进行均匀的输料,当传输管在浇筑管的外端对其进行均匀环绕的输料时,在不同的角度对浇筑管道施以一定程度的送料冲击,以避免出现甩管现象,且由于传输管的下端均呈倾斜状,可借助该倾斜面而加快混凝土的传输,进而提升混凝土进入到浇筑管内的速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加厚管壁和排料通孔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管局部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扰动杆和固定杆结构示意图。
[0020]图1

4中:1

固定管;101

加厚管壁;102

排料通孔;103

传输管;104

固定杆;105

电动转杆;106

固定支撑块;107

扰动杆;2

浇筑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固定管1、浇筑管2和加厚管壁101,浇筑管2位于固定管1的底部,且浇筑管2与固定管1之间为连通设置,固定管1的内侧设有加厚管壁101,且加厚管壁101固定连接于固定管1内侧,加厚管壁101的端面均匀开设有排料通孔102,固定管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传输管103,且传输管103下端的一侧分别与浇筑管2连通设置,并且传输管103的顶部均与排料通孔102贯穿连接,固定管1的内侧中部设有固定杆104,且固定杆104的左右两端均与固定管1固定连接,固定杆104中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电动转杆105,电动转杆105的一端均设有固定支撑块106,且固定支撑块106的一端均与电动转杆105固定连接,固定支撑块106一侧的左右两端均设有扰动杆107,且扰动杆107的一端均与固定支撑块106焊接设置。
[0023]进一步的,扰动杆107的横切面均呈类似L型的弯折状,且扰动杆107的一端均呈倾斜状设置,通过电动转杆105的转动可实时带动扰动杆107旋转,进而可使扰动杆107能在上下两端分别对固定管1内的混凝土料进行搅拌扰动,以加速混凝土料的流动,进而促使其快速排出,以避免管道内堆积的混凝土料在热量空气的影响下凝结,保证了后续的排料速率。
[0024]进一步的,浇筑管2的顶部延伸至固定管1的内侧上端而与传输管103的中部保持平行,且浇筑管2延伸至固定管1的内侧的高度为50

80cm,通过加大浇筑管2延伸至固定管1内侧上端的高度,可进一步提高对浇筑管2稳定性的控制。
[0025]进一步的,传输管103为环绕分布设置,且传输管103的下端均呈倾斜状,可使传输管103能环绕在浇筑管2的外端对其进行均匀的输料,当传输管103在浇筑管2的外端对其进行均匀环绕的输料时,在不同的角度对浇筑管道施以一定程度的送料冲击,以避免出现甩管现象,且由于传输管103的下端均呈倾斜状,可借助该倾斜面而加快混凝土的传输,进而提升混凝土进入到浇筑管2内的速率。
[0026]进一步的,均匀分布的排料通孔102与传输管103为同等角度的环绕分布设置,通过此种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浇筑装置,包括固定管(1)、浇筑管(2)和加厚管壁(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管(2)位于固定管(1)的底部,且浇筑管(2)与固定管(1)之间为连通设置,所述固定管(1)的内侧设有加厚管壁(101),且加厚管壁(101)固定连接于固定管(1)内侧,所述加厚管壁(101)的端面均匀开设有排料通孔(102),所述固定管(1)的内侧均匀分布有传输管(103),且传输管(103)下端的一侧分别与浇筑管(2)连通设置,并且传输管(103)的顶部均与排料通孔(102)贯穿连接,所述固定管(1)的内侧中部设有固定杆(104),且固定杆(104)的左右两端均与固定管(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104)中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电动转杆(105),所述电动转杆(105)的一端均设有固定支撑块(106),且固定支撑块(106)的一端均与电动转杆(10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撑块(106)一侧的左右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艳燕
申请(专利权)人:韦艳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