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7404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卧式筒体中,用于分隔冷凝区和过冷区的分隔板为平板折弯结构;所述分隔板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低、中间高,两端相对中间均形成一个α角的斜度。使制冷剂不在分隔隔板上堆积,提高制冷剂的利用效率,减少制冷剂的填充量,降低空调机组的生产成本,提高运行的可靠性。运行的可靠性。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制冷行业、传热领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冷凝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型中央空调机组冷凝器如图1和2所示,卧式筒体上设置进气口2和出液口5,氟侧一般有冷凝区和过冷区这两个区域,冷凝区之间由支撑板1隔开,在冷凝区中设置换热管3,冷凝区和过冷区这两个功能分区通过一块水平布置的隔板4来分隔。
[0003]经过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从进气口2进入冷凝器上部,首先在冷凝器与换热管3内的冷水换热,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大部分的液态制冷剂会堆积滞留在过冷隔板 4上的中间部位,不能及时流入过冷区实现制冷剂的进一步冷却,制冷剂的利用效率较低,同时,还会造成冷凝器内部液位高度显示不准确,导致需要向冷凝器内充注更多的制冷剂,空调机组生产的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的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使制冷剂不在分隔隔板上堆积,提高制冷剂的利用效率,减少制冷剂的填充量,降低空调机组的生产成本,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卧式筒体中,用于分隔冷凝区和过冷区的分隔板为平板折弯结构;所述分隔板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低、中间高,两端相对中间均形成一个α角的斜度。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隔板横截面为相对于筒体竖向中心线对称的等腰梯形,中间可设置一段长度为L的水平段,中间高,两端低;或者横截面为相对于筒体竖向中心线对称的等腰三角形,或者横截面相对于筒体竖向中心线对称且带有一定倾斜度的圆弧形。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隔板两端相对筒体长度方向中线左右对称。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隔板整体为平板折弯结构,所述分隔板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低、中间高,分隔板下表面容器底部的折流板的高度对应为中间高、两端低,形成一个高度梯度,并沿筒体中线左右对称布置。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隔板上表面为平板折弯结构,所述分隔板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低、中间高,分隔板下表面为平板结构,容器底部的折流板等高设置。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隔板采用中间高两端低的梯形结构,两端厚度较薄、中间部位较厚,整个分隔板厚度沿长度方向均匀变化,保证下表面水平,上表面倾斜。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折流板上表面与分隔板下表面紧密贴合。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分隔板上方,容器中部设置支撑板,支撑板底部与分隔板结构相匹配;所述支撑板的高度中间小,两端大,形成一个高度梯度,并沿筒体中线左右对称布置。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板底部与分隔板上表面保持安装和定位间隙。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板底部与分隔板上表面保持2~5mm安装和定位间隙。
[0016]由此,经过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从冷凝器的顶部进入容器内部冷凝区,与换热管内的载冷剂(水或者其他)进行换热,冷凝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落到容器中下部的分隔板上,由于分隔板为平板折弯结构,两端较低,中间高,形成一个α角的斜度。这样,分隔板上的液态制冷剂就能依靠自身重力,迅速流向容器两端,并掉落到容器底部的过冷区,并在过冷区内不断折流,达到满足要求过冷度的制冷剂,从容器底部的中间部位流出。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准确的反映和控制冷凝器内部的液态制冷剂的液位高度,从而有效判断机组运行的状态,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9]使冷凝为液态的制冷剂能够快速的进入过冷区,不在分隔隔板上堆积,使制冷剂能够在系统内快速高效的进行制冷循环,减少制冷剂的填充量,降低空调机组的生产成本,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现有技术冷凝器的结构图。
[0021]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结构图。
[0023]图4为图3的侧视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冷凝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3

4所示的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卧式冷凝器筒体10上设置进气口1和出液口8,氟侧通过分隔板4分隔有冷凝区和过冷区这两个区域,冷凝区之间由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隔开,在冷凝区中设置换热管9。
[0028]分隔板4为平板折弯结构,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较低,中间高,形成一个α角的斜度。在分隔板4下方,过冷区之间设置折流板。
[0029]分隔板4横截面为等腰梯形,中间可设置一段长度为L的水平段,中间高,两端低。
[0030]分隔板4前后两面要与筒体内壁紧密贴合,并且沿筒体全长度方向满焊,使液态制冷剂在分隔板4上部只能向筒体宽度或左右两个方向流动。然后在容器底部两端再向中间折流实现满足要求的过冷度。
[0031]容器底部的折流板的高度,要求中间高,两端低,如通过成梯度排列的第一折流板5、第二折流板6、第三折流板7间隔设置,形成一个高度梯度,并沿筒体中线左右对称布置,保证折流板上表面与分隔板下表面紧密的贴合,避免制冷剂在过冷区短路。
[0032]容器中部的支撑板的高度,要求中间小,两端大,如第一支撑板2大于第二支撑板3,形成一个高度梯度,并沿筒体中线左右对称布置,并与分隔板4上表面保持2~5mm间隙,
方便支撑板的安装和定位。
[0033]经过压缩机压缩的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从冷凝器的顶部进入容器内部冷凝区,与换热管9内的载冷剂(水或者其他)进行换热,冷凝为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落到容器中下部的分隔板4上,这样,分隔板4上的液态制冷剂就能依靠自身重力,迅速流向容器两端,并掉落到容器底部的过冷区,并在过冷区内不断折流,达到满足要求过冷度的制冷剂,从容器底部的中间部位流出。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4和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0036]容器底部的折流板5可水平等高、仅分隔板4采用梯形结构中间高两端低,两端厚度较薄为δ1,中间部位较厚为δ2,整个分隔板4厚度沿筒体长度方向从中线往两端均匀变化,保证上表面倾斜而下表面水平的结构。分隔板4上表面倾斜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较低,中间高,形成一个α角的斜度。上部支撑板与分隔板4结构相匹配设置。
[0037]由此,分隔板4上的液态制冷剂就能依靠自身重力,迅速流向容器两端,并掉落到容器底部的过冷区,并在过冷区内不断折流,达到满足要求过冷度的制冷剂,从容器底部的中间部位流出。
[0038]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卧式筒体中,用于分隔冷凝区和过冷区的分隔板为平板折弯结构;所述分隔板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低、中间高,两端相对中间均形成一个α角的斜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横截面为相对于筒体竖向中心线对称的等腰梯形,中间可设置一段长度为L的水平段,中间高,两端低;或者横截面为相对于筒体竖向中心线对称的等腰三角形,或者横截面相对于筒体竖向中心线对称且带有一定倾斜度的圆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两端相对筒体长度方向中线左右对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分隔板整体为平板折弯结构,所述分隔板沿着筒体长度方向的两端低、中间高,分隔板下表面容器底部的折流板的高度对应为中间高、两端低,形成一个高度梯度,并沿筒体中线左右对称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斜隔板结构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敏刘顺罗雄
申请(专利权)人:麦克维尔空调制冷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