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821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包括多组液冷单元和连接单元,液冷单元包括液冷板,以及与液冷板连通的进水集流体和出水集流体,连接单元设置在进水集流体和出水集流体上,且连接单元与多个、以及多个出水集流体均连通,通过连接单元能够将多组液冷单元并联,冷却降温效果良好,液冷单元与连接单元之间的密封性能良好,可靠性较高,不易发生泄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上述并联液冷结构总成,液冷单元与连接单元之间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安装、拆卸简单,组装效率高。组装效率高。组装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圆柱电池模组的液冷结构中,一般采用尼龙管将相邻的液冷板连通形成串联液冷回路,然而在此种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几个缺陷:第一,尼龙管在受到相邻的两块液冷板的横向挤压时,由于尼龙管没有额外的固定点作为支撑,容易出现松脱现象,导致液冷密封失效。第二,由于液冷板在模组内是水平排布的,尼龙管只能通过水平方向受力压挤,操作难度大,需要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协同操作才能完成,增加生产成本,并且工作人员在压挤时的力度无法控制,力度过大将导致尼龙管发生弯曲,严重时液冷板会被顶变形甚至断裂,力度过小会则无法压紧密封圈,容易出现密封失效的情况。第三,模组内部灌胶之后,液冷板被固定,卡在两块液冷板之间的尼龙管将无法拆卸,一旦某段尼龙管发生破损或者密封异常,整个模组将报废,损失成本较高。
[0003]因此,亟需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及电池模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液冷结构总成,用于对电芯(100)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包括:液冷单元(200),所述液冷单元(200)包括多组,所述液冷单元(200)包括液冷板(210)、进水集流体(220)和出水集流体(230),所述液冷板(210)贴合所述电芯(100)的侧壁设置,所述液冷板(210)内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流道,所述冷却流道包括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集流体(220)与所述冷却流道的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出水集流体(230)与所述冷却流道的所述出水端连通;以及连接单元(300),所述连接单元(300)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进水集流体(220)和所述出水集流体(230)上,所述连接单元(300)与多个所述进水集流体(220)、以及多个所述出水集流体(230)连通,所述连接单元(300)将多组所述液冷单元(200)并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300)内设有连接通道(311),所述连接单元(300)上设有接口(312)和多个开口(313),所述接口(312)、以及多个所述开口(313)均与所述连接通道(311)连通,每个所述开口(313)与一个所述进水集流体(220)或一个所述出水集流体(23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流体(220)内设有进水通道(221),所述进水通道(221)与所述冷却流道的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集流体(220)的上端面设有与所述进水通道(221)连通的进水口(222),所述进水口(222)与所述开口(31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液冷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集流体(230)内设有出水通道(231),所述出水通道(231)与所述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