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霉针织坯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671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霉针织坯布,涉及纺织品,旨在解决窗帘布处于潮湿状态,其表面容易出现霉点,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以及与基层缝合连接的面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风吹在窗帘布时,风中的湿气会附着在凸部上,由于相邻凸部的边缘是相互贴合的,且凸部由吸湿纱线编织而成,被水汽沾染的凸部会将水分输导至相邻的凸部,实现以点化面,增大接触面积,同时蜂巢组织织物具有手感柔软、吸湿性高、立体感强的特点,能提高面层的吸湿性能,加快水分的扩散速度,实现水分在面层上的扩散,加快面层的干燥速度,同时吸湿纱线采用麻赛尔纤维,麻赛尔纤维具备吸湿快干的性能,能提高织物的吸湿能力,使面层具有良好的扩散能力,使面层更容易速干。易速干。易速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霉针织坯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品,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霉针织坯布。

技术介绍

[0002]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坯布是指供印染加工用的本色棉布。工业上的坯布一般是指布料,或者是层压的坯布,上胶的坯布等。
[0003]针织坯布在加工后常制备成服装、窗帘布等纺织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由于南方的天气较为潮湿,风中带有湿气,当风吹在窗帘布时,风中的水汽会附着在窗帘布上,使窗帘布处于潮湿状态,窗帘布表面容易出现霉点。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霉针织坯布。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霉针织坯布,包括基层以及与基层缝合连接的面层,所述面层由吸湿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成蜂巢组织,所述面层的表面设有若干凸部,所述凸部由吸湿纱线编织而成,相邻所述凸部的边缘相互贴合,所述凸部上凹陷形成有位于凸部中心处的凹部,所述凹部由抗菌纱线编织而成。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吹在窗帘布时,风中的湿气会附着在凸部上,由于相邻凸部的边缘是相互贴合的,且凸部由吸湿纱线编织而成,被水汽沾染的凸部会将水分输导至相邻的凸部,实现以点化面,增大接触面积,同时蜂巢组织织物具有手感柔软、吸湿性高、立体感强的特点,能提高面层的吸湿性能,加快水分的扩散速度,实现水分在面层上的扩散,加快面层的干燥速度,从而避免窗帘布处于潮湿状态,窗帘布表面容易出现霉点的问题。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纱线由若干股麻赛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菌纱线由若干股竹炭纤维加捻而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湿纱线采用麻赛尔纤维,麻赛尔纤维具备吸湿快干的性能,能提高织物的吸湿能力,使面层具有良好的扩散能力,使面层更容易速干,抗菌纱线采用竹炭纤维,由于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吸附织物中的异味,并抑制细菌的滋生,能使面层保持清洁状态,可以避免面层表面发霉的情况。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蜂巢组织为六页综,所述蜂巢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一上一下五上一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两下,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由疏湿纱线和弹力纱线编织成加强斜纹组
织。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斜纹组织织物的经纬纱交织的次数较少,且经纬纱线之间的空隙较小,纱线可以排列的较密,从而使基层比较致密厚实,当风吹在窗帘布时,风中的湿气会附着在面层上,接着风穿透面层吹在基层时,由于基层中纱线之间排列紧凑,空隙较少,使得基层起到挡风的作用,同时斜纹组织织物的弹性较好,使得基层具有较好的抗形变能力。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斜纹组织为八页综,所述加强斜纹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二上二下二上二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二上二下二上一下,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二下二上二下二上,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上二下二上二下一上,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二上二下二上二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二上二下二上一下,第七经线的交织点为二下二上二下二上,第八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上二下二上二下一上。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斜纹组织中经组织点连接形成连续的倾斜纹路,并呈现对角线状态,使基层表面具有斜向纹路,且由于斜纹组织的交织点少,浮长线长,因此经纬密度有增大的空间,纱线之间可以排列的较密,空隙较少,使得基层具有良好的挡风效果。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疏湿纱线由若干股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弹力纱线包括纱线一以及包覆于纱线一外的纱线二,所述纱线一和纱线二均由若干股氨纶纤维加捻而成。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疏湿纱线采用涤纶纤维,涤纶纤维的吸湿性差,疏水性能好,可以对面层上的水分进行阻隔,使水分不易渗透基层,并且纱线一和纱线二采用氨纶纤维,氨纶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使基层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加强整体的抗性变能力。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风吹在窗帘布时,风中的湿气会附着在凸部上,由于相邻凸部的边缘是相互贴合的,且凸部由吸湿纱线编织而成,被水汽沾染的凸部会将水分输导至相邻的凸部,实现以点化面,增大接触面积,同时蜂巢组织织物具有手感柔软、吸湿性高、立体感强的特点,能提高面层的吸湿性能,加快水分的扩散速度,实现水分在面层上的扩散,加快面层的干燥速度,从而避免窗帘布处于潮湿状态,窗帘布表面容易出现霉点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面层的组织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基层的组织图一;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基层的组织图二;
[0022]图5为本技术中弹力纱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基层;2、面层;3、疏湿纱线;4、弹力纱线;5、纱线一;6、纱线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5]一种防霉针织坯布,如图1所示,包括基层1以及与基层1缝合连接的面层2,面层2
由吸湿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成蜂巢组织,且面层2的表面设有若干凸部,由于蜂窝组织织物的表面具有菱形的四周高、中间低的凹凸花纹,状如蜂巢,所以凸部能过面层2的编织形成,并且凸部由吸湿纱线编织而成,同时相邻凸部的边缘相互贴合,且凸部上凹陷形成有位于凸部中心处的凹部,凹部由抗菌纱线编织而成,同时吸湿纱线由若干股麻赛尔纤维加捻而成,抗菌纱线由若干股竹炭纤维加捻而成。
[0026]蜂巢组织为六页综,蜂巢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一上一下五上一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两下,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
[0027]基层1由疏湿纱线3和弹力纱线4编织成加强斜纹组织,加强斜纹织物正面呈现明显的、清晰的斜纹纹路,且纱织物左斜纹为正面,线织物右斜纹为正面,一般斜纹纹路陡的方向为经向,同时加强斜纹组织为八页综,加强斜纹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二上二下二上二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二上二下二上一下,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二下二上二下二上,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上二下二上二下一上,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二上二下二上二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二上二下二上一下,第七经线的交织点为二下二上二下二上,第八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上二下二上二下一上。
[0028]疏湿纱线3由若干股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霉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层(1)以及与基层(1)缝合连接的面层(2),所述面层(2)由吸湿纱线和抗菌纱线编织成蜂巢组织,所述面层(2)的表面设有若干凸部,所述凸部由吸湿纱线编织而成,相邻所述凸部的边缘相互贴合,所述凸部上凹陷形成有位于凸部中心处的凹部,所述凹部由抗菌纱线编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霉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纱线由若干股麻赛尔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抗菌纱线由若干股竹炭纤维加捻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霉针织坯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组织为六页综,所述蜂巢组织的第一经线交织点为一上一下五上一下,第二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下一上,第三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四经线的交织点为三下一上一下一上两下,第五经线的交织点为两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一上一下,第六经线的交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三上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少波潘国根潘新珍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柯桥前盛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