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同步联动跟踪支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6051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点同步联动跟踪支架系统,包括相邻的主动跟踪支架和第一从动跟踪支架,主动跟踪支架包括多个第一立柱、设置在多个第一立柱顶部的第一主轴,及用于驱动第一主轴转动的多点同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驱动机构及第一从动机构,第一从动跟踪支架包括多个第二立柱、设置在多个第二立柱顶部的第二主轴,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从动机构和第三从动机构,主动驱动机构的第三驱动端用于第二从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三从动机构与第一从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装置能够同步驱动主动驱动机构、第一从动机构、第二从动机构及第三从动机构对应的主轴上的多点位置,降低主轴的扭矩,提高整个光伏跟踪支架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整个光伏跟踪支架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整个光伏跟踪支架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点同步联动跟踪支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点联动跟踪支架系统,属于光伏支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伏跟踪支架的多点驱动系统大多数为平单轴结构,整个支架系统的长度较长,成本较高;平单轴结构的跟踪支架上安装的光伏组件很多,也会导致系统稳定性下降,且对土地平整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成本、稳定性高的多点同步联动跟踪光伏支架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点同步联动跟踪支架系统,包括相邻的主动跟踪支架和第一从动跟踪支架,
[0005]主动跟踪支架包括多个第一立柱、设置在多个第一立柱顶部的第一主轴,及用于驱动第一主轴转动的多点同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驱动机构及第一从动机构,主动驱动机构与第一从动机构沿第一主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主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端、第二驱动端和第三驱动端,第一驱动端用于驱动第一主轴转动,第二驱动端位于第一驱动端下方,用于与第一从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端的动力传输方向与第二驱动端的动力传输方向平行;
[0006]第一从动跟踪支架包括多个第二立柱、设置在多个第二立柱顶部的第二主轴,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从动机构和第三从动机构,第二从动机构和第三从动机构沿第二主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主动驱动机构的第三驱动端用于第二从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三从动机构与第一从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装置能够同步驱动主动驱动机构、第一从动机构、第二从动机构及第三从动机构对应的主轴上的多点位置。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主动跟踪支架还包括与主动驱动机构连接的电机,主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啮合传动的主动传动件组,主动传动件组包括凸出于第一壳体的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及第三动力输出轴,第一动力输出轴与第一主轴连接,第二动力输出轴位于第一动力输出轴下方,并与第一动力输出轴平行,第三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均垂直;第一驱动端、第二驱动端和第三驱动端分别位于第一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及第三动力输出轴的一端。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从动机构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一传动件组,第一传动件组包括凸出于第二壳体的第一动力输入轴及第四动力输出轴,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一动力输入轴通过同步轴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电机的驱动端与第二动力输出轴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从动机构包括第三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三壳体
内的第二传动件组,第二传动件组包括凸出于第三壳体的第二动力输入轴及第五动力输出轴,第三动力输出轴与第二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联动杆连接,第五动力输出轴与第二主轴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动力输出轴与第一联动杆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和/或,第二动力输入轴与第一联动杆之间设置有万向节。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三从动机构包括第四壳体以及设置在第四壳体内的第三传动件组,第三传动件组包括凸出于第四壳的第三动力输入轴,第三动力输入轴与第二动力输出轴之间通过第二联动杆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联动杆及第二联动杆的长度和小于同步轴的长度。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动力输出轴与第二联动杆之间设置有万向节;和/或,第三动力输入轴与第二联动杆之间设置有万向节。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第二从动机构、第三从动机构分别与主动驱动机构为不同组成结构,以降低成本。
[00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7]本专利申请主动驱动机构的第三驱动端通过第一联动杆与第二从动机构传动连接,第三从动机构与第一从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装置能够同步驱动主动驱动机构、第一从动机构、第二从动机构及第三从动机构对应的主轴上的多点位置,降低主轴的扭矩,提高整个光伏跟踪支架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单套系统的容量。两排联动只需要一个主动驱动装置,三个从动驱动装置,相比现有的两排独立的平单轴跟踪支架(需要两个主动驱动装置,两个从动驱动装置),成本更低。两排联动式可以省去一个控制箱,两个较短的同步传动结构替换了较长的同步轴,可以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多点同步联动光伏跟踪支架系统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0020]图3是多点同步联动光伏跟踪支架系统去除光伏组件的立体图;
[0021]图4是本技术主动驱动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0022]图5是本技术第二从动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0023]图6是本技术第一从动机构的局部立体图;
[0024]图7是本技术主动驱动件组及电机的立体图;
[0025]图8是本技术第一从动驱动件组的立体图。
[0026]100多点同步联动光伏跟踪支架系统,1主动跟踪支架,2第一从动跟踪支架,10第一立柱,11第一主轴,121主动驱动机构,122第一从动机构,123同步轴,124电机,1211第一壳体,1217主动蜗轮,12111第一动力输出轴,1212主动蜗杆,1213第一主动齿轮,1214第二主动齿轮,1215第三主动齿轮,1216第四主动齿轮,1257第二动力输出轴,1258第三动力输出轴,1221第二壳体,1222第一从动蜗轮,1223第一从动蜗杆,1224第一从动齿轮,1225第二从动齿轮,1226第三从动齿轮,1227第四从动齿轮,12271第一动力输入轴,12231第四动力输出轴,20第二立柱, 21第二主轴,125第二从动机构,127第三从动机构,1251第三壳体,
1252 第二动力输入轴,126第一联动杆,1253万向节,128第二联动杆,1263 万向节,1262第三动力输入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技术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0028]在本技术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
“”
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0029]应当理解,本技术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点同步联动跟踪支架系统,包括相邻的主动跟踪支架(1)和第一从动跟踪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跟踪支架(1)包括多个第一立柱(10)、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一立柱(10)顶部的第一主轴(11),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轴(11)转动的多点同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主动驱动机构(121)及第一从动机构(122),所述主动驱动机构(121)与所述第一从动机构(122)沿所述第一主轴(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主动驱动机构(121)包括第一驱动端、第二驱动端和第三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端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主轴(1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端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端下方,用于与所述第一从动机构(122)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端的动力传输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端的动力传输方向平行;所述第一从动跟踪支架(2)包括多个第二立柱(20)、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立柱(20)顶部的第二主轴(21),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从动机构(125)和第三从动机构(127),所述第二从动机构(125)和第三从动机构(127)沿所述第二主轴(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主动驱动机构(121)的第三驱动端用于与所述第二从动机构(125)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从动机构(127)与所述第一从动机构(122)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能够同步驱动所述主动驱动机构(121)、所述第一从动机构(122)、所述第二从动机构(125)及所述第三从动机构(127)对应的主轴上的多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多点同步联动跟踪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跟踪支架(1)还包括与所述主动驱动机构(121)连接的电机(124),所述主动驱动机构(121)包括第一壳体(12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211)内啮合传动的主动传动件组,所述主动传动件组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1211)的第一动力输出轴(12111)、第二动力输出轴(1257) 及第三动力输出轴(1258),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2111)与所述第一主轴(11)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1257)位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2111)下方,并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2111)平行,所述第三动力输出轴(1258)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轴(12111)、所述第二动力输出轴(1257)均垂直;所述第一驱动端、第二驱动端和第三驱动端分别位于第一动力输出轴(12111)、第二动力输出轴(1257)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林建钟继恒杨颖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