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移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6010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木板移送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有移动轮的底板、装板仓、隔离板、弹性适应部、固定箱、弹性固定部以及驱动部,装板仓所述装板仓的前后侧壁开设有开口,装板仓内部在顶面与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隔离板,装板空间内连接有弹性适应部,固定箱内连接有弹性固定部以及与弹性固定部相配合的转动控制部,驱动部一端与装板仓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控制部连接。通过隔离板将装板仓的内部分割为多个装板空间,然后在装板空间内设置弹性适应部,弹性适应部与弹性固定部相配合从而实现不同木板的固定,然后通过转动控制部以及驱动部控制弹性固定部的状态从而控制木板的固定或放松,这样方便快捷的固定不同尺寸的木版从而方便移动。方便快捷的固定不同尺寸的木版从而方便移动。方便快捷的固定不同尺寸的木版从而方便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木板移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木板移送
,具体涉及一种木板移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木板就是采用完整的木材制成的木板材,这些板材坚固耐用、纹路自然,是装修中优中之选,此类板材造价高,木板一般按照板材实质名称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规格,木板是家装中经常使用的材料,选购木板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它的纹路、纹路清晰,一般最好不要有断纹,木板在加工过程中需要从仓库将木板进行移送的工作,从而完成加工。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小推车进行移送,一般将木板堆积在小推车上,移动的过程中木板容易脱落,造成损坏,为克服该问题,中国公开专利文献(CN214904226U)公开了一种木板移送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有四个移动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前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底座内部顶壁与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所述底座上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部顶壁设有弹性机构,所述固定座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一端位于固定座内部且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另一端位于固定座外部,所述底座与转动杆之间设有驱动机构。采用弹性机构和驱动机构,实现了对木板的夹持固定,保证了木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会丢落。
[0004]但上述专利技术由于弹性机构为一体固定,因此固定的宽度是一致的如果宽度不一致则宽度较短的木板的侧面则不会和弹性机构接触,从而使得弹性机构无法起到固定的作用,因此对于宽边不同的木板则无法有效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不能同时运输不同宽边的木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木板移送装置,包括底部安装有移动轮的底板、用于盛放木板的装板仓、隔离不同木板的隔离板、用于支撑并弹起木板底部的弹性适应部、固定箱、用于挤压木板顶部的弹性固定部、控制弹性固定部上下运动的转动控制部以及为转动控制部提供动力的驱动部,所述装板仓的前后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装板仓内部在顶面与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装板仓内部分隔为多个装板空间,所述装板空间内连接有弹性适应部,所述固定箱位于装板仓顶部并与装板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控制部位于固定箱内且与固定箱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一端与装板仓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控制部连接,所述弹性固定部包括多个夹持板、多个第二弹簧以及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以及第二弹簧位于固定箱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固定箱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板连接,所述夹持板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箱到达装板仓的装板空间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述弹性适应部包括活动顶板、以及若干第一弹簧,所述隔离板以及装板仓侧壁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使活动顶板与隔离板以及装板仓活动连接的活动槽,所述
活动顶板位于装板空间内且侧面与活动槽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弹簧位于装板空间内,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活动顶板底面固定连接且下端与装板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装板仓以及隔离板外侧壁设有与活动槽相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与活动顶板移动方向一致的长条孔,所述活动顶板对应长条孔的位置设有螺纹孔。
[0008]进一步的,所述装板仓对应装板空间的顶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固定箱位于装板仓的顶部并与装板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箱底面对应第一连接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第一连接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固定箱内顶壁且下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所述夹持板为T形,所述夹持板上端穿过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与移动板的底板固定连接,下端位于装板空间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控制部包括转动杆、转动轴承以及转轮,所述固定箱前后两侧设有容纳并固定转动轴承的转动孔,所述转动轴承位于转动孔内且外圈与转动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可穿过转动轴承内圈内壁且与转动轴承内圈高度连接,所述转轮为顶面非圆心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的偏心轮,所述转轮通过第三连接孔套设在转动杆上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轮外侧面与移动板接触,所述转动杆通过驱动部控制转动进而控制转轮旋转。
[0010]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控制部包括转动杆、转动轴承以及转轮,所述固定箱前后两侧设有容纳并固定转动轴承的转动孔,所述转动轴承位于转动孔内且外圈与转动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可穿过转动轴承内圈内壁且与转动轴承内圈高度连接,所述转轮为非圆心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孔的偏心轮,所述转轮通过第三连接孔套设在转动杆上并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轮外侧面与移动板接触,所述转动杆通过驱动部控制转动进而控制转轮旋转。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1.本技术通过隔离板将装板仓的内部分割为多个装板空间用于放置尺寸不同的木板,装板空间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并弹起木板的弹性适应部,固定箱内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一端连接移动板,夹持板一端穿过固定箱进入装板空间另一端与移动板固定连接,弹性适应部与弹性固定部相配合从而实现对木板的顶部与底部施加压力从而实现不同木板的固定,然后通过转动控制部以及驱动部控制夹持板上下移动从而控制木板的固定或放松。
[0013]2.本技术将转轴一端与装板仓外侧壁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接有第一带轮,转动杆位于固定箱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共同套接有皮带,这样转盘带动转轴,转轴带动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皮带带动第二带轮转,第二带轮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实现控制弹性固定部上下移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侧面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的部分侧面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转轮的正面示意图;
[0017]图4为图1的部位A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为图2的部位B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中标记:1、底板;11、移动轮;12、把手;2、装板仓;21、第一连接孔;3、隔离板;31、活动槽;32、固定孔;41、活动顶板;411、螺纹孔;42、第一弹簧;5、固定箱;51、转动孔;52、第二连接孔;61、第二弹簧;62、移动板;63、夹持板;71、转动杆;72、转动轴承;73、转轮;731、第三连接孔;81、转轴;82、转盘;83、第一带轮;84、第二带轮;85、皮带;86、螺栓;87、摇棍。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21]如图1

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木板移送装置包括底板1、装板仓2、隔离板3、弹性适应部、固定箱5、弹性固定部、转动控制部以及驱动部。
[0022]所述底板1的底部安装有四个移动轮11,底板1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12,推动把手12可实现装置的转移,所述底板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装板仓2,所述装板仓2为箱体,所述装板仓2的前后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装板仓2内部在顶面与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木板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安装有移动轮的底板、用于盛放木板的装板仓、隔离不同木板的隔离板、用于支撑并弹起木板底部的弹性适应部、固定箱、用于挤压木板顶部的弹性固定部、控制弹性固定部上下运动的转动控制部以及为转动控制部提供动力的驱动部,所述装板仓的前后侧壁开设有开口,所述装板仓内部在顶面与底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装板仓内部分隔为多个装板空间,所述装板空间内连接有弹性适应部,所述固定箱位于装板仓顶部并与装板仓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控制部位于固定箱内且与固定箱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一端与装板仓连接另一端与转动控制部连接,所述弹性固定部包括多个夹持板、多个第二弹簧以及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以及第二弹簧位于固定箱内,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固定箱内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移动板连接,所述夹持板一端与移动板连接另一端穿过固定箱到达装板仓的装板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板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述弹性适应部包括活动顶板、以及若干第一弹簧,所述隔离板以及装板仓侧壁对应位置开设有用于使活动顶板与隔离板以及装板仓活动连接的活动槽,所述活动顶板位于装板空间内且侧面与活动槽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一弹簧位于装板空间内,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活动顶板底面固定连接且下端与装板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木板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板仓以及隔离板外侧壁设有与活动槽相连通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与活动顶板移动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升淼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