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972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1:00
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属于建筑施工领域,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包括外立面防护板块,上、下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左、右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外立面防护板块包括框架和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角钢连接在框架外侧面的防护板。防护板为空心挤压铝型材。防护板包括内板面、外板面及垂直间隔连接在内板面和外板面之间的隔板;内板面的两端间隔设有向内凹陷的螺栓卡口;防护板的一端面设有U形卡口,另一端面设有八字形卡肋,且相邻防护板的八字形卡肋对应卡合在U形卡口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框架一次悬挑的高度有限、连接不便、工程量大、不便周转使用、施工成本高的问题。施工成本高的问题。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框架一般采用普通的脚手架或爬架,一次悬挑的高度有限,脚手架一般不超过20米,超过后需要专家论证;爬架因为结构施工的原因,一般会悬挑3

4层的层高,基本也就20米左右;且普通的脚手架或爬架抗风抗弯性能差。
[0003]现有防护板一般为钢板或者钢板网,当工程要在外面做喷绘美化时,选用钢板或者钢板网平整度、美观性、涂料的粘接性差,无法在外面做喷绘;且钢板或钢板网质量重,抗风刚度小,运输、吊运施工不便,使用寿命短,不便周转使用。
[0004]现有防护结构现场施工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连接不便;框架与防护板固定连接,不可重复利用,施工成本高,且不符合绿色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解决现有框架一次悬挑的高度有限、连接不便、工程量大、不便周转使用、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包括外立面防护板块,上、下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左、右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0008]外立面防护板块包括框架和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角钢连接在框架外侧面的防护板。
[0009]防护板为空心挤压铝型材。
[0010]防护板包括内板面、外板面及垂直间隔连接在内板面和外板面之间的隔板;内板面的两端间隔设有向内凹陷的螺栓卡口;防护板的一端面设有U形卡口,另一端面设有八字形卡肋,且相邻防护板的八字形卡肋对应卡合在U形卡口内。
[0011]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框架包括并排的一对主框;主框包括一对立柱1.1、连接在一对立柱上端之间的上横杆、连接在一对立柱下端之间的下横杆、连接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中部之间的立杆。
[0012]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立柱的上、下端面连接有矩形的法兰盘。
[0013]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外侧的主框的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连接斜杆。
[0014]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一对主框位于同侧的立柱的上端之间连接有上横柱,一对主框位于同侧的立柱的下端之间连接有下横柱。
[0015]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同侧的上横柱和下横柱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杆。
[0016]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一对主框的上横杆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上连杆,一对主框的下横杆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下连杆。
[0017]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角钢的水平板上开有圆形螺栓孔,竖直板上开有横向的长条螺栓孔。
[0018]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角钢的水平板通过螺栓连接在位于外侧的主框的上横杆和下横杆的顶面。
[0019]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连接角钢的竖直板与防护板的内侧面贴合,螺栓的栓帽卡合在螺栓卡口内,栓柱穿接在长条螺栓孔内,并通过螺母紧固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21]1,本技术外立面防护板块包括框架和防护板,框架和防护板均为标准件,可在工厂加工,运至现场直接使用,加快施工;框架和防护板通过连接角钢连接固定,拼装方便、牢固可靠,便于周转使用。
[0022]2,本技术框架为桁架结构,一次悬挑高度可达70米,可根据施工需要一次悬挑较高的高度,且桁架形式的框架抗风抗弯性能更好。
[0023]3,框架只有位于外侧的主框上设有连接斜杆,增强结构牢固性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框架内上下,便于施工。
[0024]4,框架包括立柱、上横柱、下横柱等柱结构,结构尺寸大,作为主体支撑件,牢固性强;包括上横杆、下横杆等杆结构,结构尺寸相对较小,作为连接件,起连接作用,且可减轻框架总重;包括连接斜杆、加强杆等加强件,进一步增加框架结构牢固性。
[0025]5,本技术防护板采用空心挤压铝型材,其平整度、美观性、与涂料的粘接性更好,便于在外面做喷绘。
[0026]6,防护板为空心挤压铝型材,质量轻,且可保证抗风刚度;防护板两端设U形卡口和八字形卡肋,便于相邻两防护板拼缝连接,确保拼缝牢固,外观整体性。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外立面防护板块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防护板的截面图。
[0029]图3是本技术框架的外侧立面图。
[0030]图4是本技术框架的内侧立面图。
[0031]图5是本技术框架的左侧立面图。
[0032]图6是本技术框架的平面图。
[0033]图7是本技术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的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1—框架、2—防护板、3—连接角钢、1.1—立柱、1.2—上横杆、1.3—下横杆、1.4—立杆、1.5—法兰盘、1.6—连接斜杆、1.7—上横柱、1.8—下横柱、1.9—加强杆、2.1—内板面、2.2—外面板、2.3—隔板、2.4—螺栓卡口、2.5—U形卡口、2.6—八字形卡肋。
具体实施方式
[0035]参见图1至7所示,本技术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包括外立面防护板块,上、下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左、右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销轴连接。
[0036]外立面防护板块包括框架1和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角钢3连接在框架1外侧面的防
护板2。
[0037]框架1包括并排的一对主框;主框包括一对立柱1.1、连接在一对立柱1.1上端之间的上横杆1.2、连接在一对立柱1.1下端之间的下横杆1.3、连接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中部之间的立杆1.4,立柱1.1的上、下端面连接有矩形的法兰盘1.5。
[0038]位于外侧的主框的上横杆和下横杆之间连接斜杆1.6。
[0039]一对主框位于同侧的立柱1.1的上端之间连接有上横柱1.7,一对主框位于同侧的立柱1.1的下端之间连接有下横柱1.8;位于同侧的上横柱1.7和下横柱1.8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加强杆1.9;一对主框的上横杆1.2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上连杆,一对主框的下横杆1.3的中部之间连接有下连杆。
[0040]框架为桁架结构,一次悬挑高度可达70米,可根据施工需要一次悬挑较高的高度,当悬挑高度要求不高时,拉结点做好后采用单片桁架式框架即可满足要求;且桁架形式的框架抗风抗弯性能更好。
[0041]框架包括立柱、上横柱、下横柱等柱结构,结构尺寸大,作为主体支撑件,牢固性强;包括上横杆、下横杆等杆结构,结构尺寸相对较小,作为连接件,起连接作用,且可减轻框架总重;包括连接斜杆、加强杆等加强件,进一步增加框架结构牢固性。
[0042]框架只有位于外侧的主框上设有连接斜杆,增强结构牢固性的同时,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在框架内上下,便于施工。
[0043]防护板2为空心挤压铝型材。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立面防护板块,上、下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左、右连接的外立面防护板块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外立面防护板块包括框架(1)和通过间隔设置的连接角钢(3)连接在框架(1)外侧面的防护板(2);防护板(2)为空心挤压铝型材;防护板(2)包括内板面(2.1)、外板面(2.2)及垂直间隔连接在内板面(2.1)和外板面(2.2)之间的隔板(2.3);内板面(2.1)的两端间隔设有向内凹陷的螺栓卡口(2.4);防护板(2)的一端面设有U形卡口(2.5),另一端面设有八字形卡肋(2.6),且相邻防护板(2)的八字形卡肋(2.6)对应卡合在U形卡口(2.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1)包括并排的一对主框;主框包括一对立柱(1.1)、连接在一对立柱(1.1)上端之间的上横杆(1.2)、连接在一对立柱(1.1)下端之间的下横杆(1.3)、连接在上横杆和下横杆中部之间的立杆(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1.1)的上、下端面连接有矩形的法兰盘(1.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装配式外立面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华新张应杰刘庆伟黄中营张应强李明王颖张海龙冯贺杰万金国李德辉李康瑀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