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内腔气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61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内腔气缸,属于气缸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气缸推力受限,活塞杆受到的侧向负载力大等技术问题。本双内腔气缸,包括缸体,缸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气腔,气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盖和后盖,气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上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穿过前盖并固定有挡板,两个气腔之间开设有两个进出气通道,进出气通道上开设有第一进出气口,每个气腔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进出气口,第二进出气口上螺纹连接有封堵螺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增大气缸的推力,降低气缸的重量,并减轻给活塞杆带来的侧向负载力的优点。给活塞杆带来的侧向负载力的优点。给活塞杆带来的侧向负载力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内腔气缸


[0001]本技术属于气缸
,涉及一种气缸,特别是一种双内腔气缸。

技术介绍

[0002]工业中常用气缸来实现对物料的顶紧等操作。现有的气缸主要包括缸体及装设于缸体内的活塞等部件。缸体的两端分别相对开设有与缸体内收容腔相互连通的开口,活塞装设于收容腔内并可沿收容腔运动。一般的气缸利用活塞杆对物料进行顶压,从而对物料产生作用力。
[0003]现有的气缸通常都是单个内腔的设计,推力会受到内腔结构的限制,并且由于其只具有单个活塞板,在工作时,会给活塞杆带来较大的侧向负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内腔气缸,该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增大气缸的推力,降低气缸的重量,并减轻给活塞杆带来的侧向负载力。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双内腔气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气腔,气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盖和后盖,气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活塞上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穿过前盖并固定有挡板,两个气腔之间开设有两个进出气通道,进出气通道上开设有第一进出气口,每个气腔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进出气口,第二进出气口上螺纹连接有封堵螺钉。
[000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工作时,可以根据安装的方式或者不同的供气需求,选择利用第一进出气口或者第二进出气口进行对气缸的进出气操作,当利用第一进出气口时,将第二进出气口利用封堵螺钉密封,当利用第二进出气口时,井第一进出气口利用封堵螺钉密封,并且可以实现两个气腔的同步进出气控制,才有本申请的结构设置,外观更加的紧凑,比老款对了两个方向的进气选择,重量比老款下浮了约60%,并且推力是老款的两倍,挡板的材料可以采用铝+超硬质氧化复合材料,配合双活塞杆的设置,大大的减轻了给活塞杆带来的侧向负载力。
[0008]所述缸体上开设有导磁孔,导磁孔的一端设置有导磁球,导磁孔内滑动连接有导磁杆,导磁杆的另一端与挡板固定连接。
[0009]所述缸体上固定有缓冲垫,缓冲垫位于缸体靠近挡板的一端。
[0010]采用以上结构,在挡板靠近缸体时,可以利用缓冲垫进行缓冲,降低对缸体的碰撞。
[0011]所述活塞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前盖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后盖的外周套设有第三密封圈。
[0012]采用以上结构,可以保证缸体内部密封性,从而保证活塞运动的稳定性。
[0013]所述缸体的前端开设有第一阶梯槽,前盖的一端与第一阶梯槽抵触,前盖的另一
端设置有第一卡簧,缸体的前端开设有与第一卡簧配合的第一卡槽。
[0014]采用以上结构,在安装中,将前盖与第一阶梯槽抵触,然后放入第一卡簧,使得第一卡簧进入到第一卡槽内,从而利用第一阶梯槽和第一卡簧将前盖的两端抵紧,完成前盖的安全,拆卸时,将第一卡簧取下即可,安装拆卸简单便捷。
[0015]所述缸体的后端开设有第二阶梯槽,后盖的一端与第二阶梯槽抵触,后盖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卡簧,缸体的后端开设有与第二卡簧配合的第二卡槽。
[0016]在安装中,将后盖与第二阶梯槽抵触,然后放入第二卡簧,使得第二卡簧进入到第二卡槽内,从而利用第二阶梯槽和第二卡簧将后盖的两端抵紧,完成后盖的安全,拆卸时,将第二卡簧取下即可,安装拆卸简单便捷。
[0017]所述前盖的中间开设有供活塞杆穿过的通孔,通孔内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0018]采用以上结构,在保证活塞杆可以正常伸出的同时,可以保证活塞杆与前盖之间的密封性。
[0019]所述活塞与活塞杆螺纹连接,活塞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垫片。
[0020]所述缸体的侧面开设有若干定位滑槽。
[0021]采用以上结构,在对气缸进行安装时,可以利用定位滑槽与外部设备的滑轨的配合,完成后气缸的定位,便于后续的安装,
[0022]所述活塞杆与挡板通过固定螺钉连接,挡板的侧面设置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与活塞杆抵触。
[0023]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挡板和活塞杆可以进行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内腔气缸具有以下优点:
[0025]1、在工作时,可以根据安装的方式或者不同的供气需求,选择利用第一进出气口或者第二进出气口进行对气缸的进出气操作,当利用第一进出气口时,将第二进出气口利用封堵螺钉密封,当利用第二进出气口时,井第一进出气口利用封堵螺钉密封,并且可以实现两个气腔的同步进出气控制,才有本申请的结构设置,外观更加的紧凑,比老款对了两个方向的进气选择,重量比老款下浮了约60%,并且推力是老款的两倍,挡板的材料可以采用铝+超硬质氧化复合材料,配合双活塞杆的设置,大大的减轻了给活塞杆带来的侧向负载力。
[0026]2、缓冲垫的设置,在挡板靠近缸体时,可以利用缓冲垫进行缓冲,降低对缸体的碰撞。
[0027]3、第一卡簧和第二卡簧的设置,便于前盖和后盖的安装,并且也便于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后期的维护更换。
[0028]4、定位滑槽的设置,在对气缸进行安装时,可以利用定位滑槽与外部设备的滑轨的配合,完成后气缸的定位,便于后续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的正视图。
[0032]图4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33]图5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34]图6是图3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0035]图7是本技术仰视图。
[0036]图8是图7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0037]图9是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8]图中,1、缸体;2、活塞杆;3、挡板;4、第一进出气口;5、导磁杆;6、缓冲垫;7、第二进出气口;8、前盖;9、第二密封圈;10、第一卡簧;11、后盖;12、第三密封圈;13、第二卡簧;14、导磁球;15、封堵螺钉;16、固定螺钉;17、导磁孔;18、定位滑槽;19、活塞;20、第一密封圈;21、垫片;22、第四密封圈;23、进出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40]如图1

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内腔气缸,包括缸体1,缸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气腔,气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盖8和后盖11,气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9,活塞19上设置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一端穿过前盖8并固定有挡板3,两个气腔之间开设有两个进出气通道23,进出气通道23上开设有第一进出气口4,每个气腔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进出气口7,第二进出气口7上螺纹连接有封堵螺钉15。
[0041]在工作时,可以根据安装的方式或者不同的供气需求,选择利用第一进出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内腔气缸,包括缸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的内部开设有两个气腔,气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盖(8)和后盖(11),气腔的内部设置有活塞(19),活塞(19)上设置有活塞杆(2),活塞杆(2)的一端穿过前盖(8)并固定有挡板(3),两个气腔之间开设有两个进出气通道(23),进出气通道(23)上开设有第一进出气口(4),每个气腔上均开设有两个第二进出气口(7),第二进出气口(7)上螺纹连接有封堵螺钉(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腔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上开设有导磁孔(17),导磁孔(17)的一端设置有导磁球(14),导磁孔(17)内滑动连接有导磁杆(5),导磁杆(5)的另一端与挡板(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腔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上固定有缓冲垫(6),缓冲垫(6)位于缸体(1)靠近挡板(3)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内腔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9)的外周套设有第一密封圈(20),前盖(8)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密封圈(9),后盖(11)的外周套设有第三密封圈(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习胜李习省
申请(专利权)人:埃迈气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