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405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包括基底层、疏水硬化层、底漆功能层和红外增透层,所述基底层一体注塑成型,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且沿同一方向延伸的侧板;所述疏水硬化层涂覆于基底层的外表面,疏水硬化层对基底层具有防水和保护功能;所述底漆功能层涂覆于基底层的内表面;所述红外增透层涂覆于底漆功能层内表面;红外增透层包括3~4层氧化钛膜层和/或者氧化硅膜层,且红外增透层的厚度为3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


[0001]本技术涉激光雷达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与高阶自动驾驶的发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趋势已经逐步成为行业共识;迈向高阶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为优中之选。激光雷达一般由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信息处理模块组成,通过发射脉冲激光束(车用波长为一般为905nm),测量反射或散射信号的到达时间、强弱程度等参数,以此确定目标的距离、方位、运动状态等。激光雷达目前主要装配在汽车的车头两侧、车尾和车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应对复杂的路面状况及不同的天气,而激光雷达作为精密的电子设备,需要一个激光雷达保护罩来对其进行保护,其位于整个激光雷达系统的外部,对激光雷达系统起保护作用,从而使激光雷达系统保持稳定工作状态。目前激光雷达保护罩一般使用塑料粒子(聚碳酸酯(PC)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通过注塑成型工艺来制备,其红外透过率较低(~87%),而激光雷达的感应范围与透过率直接相关。
[0003]为了满足激光雷达系统的工作要求,通常需要激光雷达罩具有一定的强度、耐候性和可穿透红外波段的激光,并且需要较高的穿透率。例如,专利:CN 109828260A,提供了一种高光效功能面,使用内外侧强化膜,防水膜及增透膜,其中防水膜和增透膜设置在外部强化膜上,使用CeF3作为防水膜,SiO2作为增透膜(厚度为1.6

2.0um)。专利:CN 113702943 A,提供了一种激光雷达光罩,包括激光雷达罩本体,激光雷达罩本体的正面具有前硬化涂层,在激光雷达罩本体的背面具有后硬化涂层,后硬化涂层背面具有后透光AR膜层,其前透光 AR膜层和后透光AR膜层由SiO2和TiO2多层组合而成。
[0004]由此可见,目前的激光雷达罩一直致力于透光能力的提升,因此增透膜的厚度较大,增透膜可以提升产品的总体透过率,但是现有技术并没有考虑到减少可见光(400

700nm)的透过率,可见光的透过率过高会产生较多的干扰信号,影响激光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其次,增透膜在厚度较厚或层数较多的情况下存在开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激光雷达保护罩可见光透过率过高,影响激光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且增透膜厚度较大易存在开裂现象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包括基底层、疏水硬化层、底漆功能层和红外增透层,所述基底层一体注塑成型,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两侧且沿同一方向延伸的侧板;所述疏水硬化层涂覆于基底层的外表面,疏水硬化层对基底层具有防水和保护功能;所述底漆功能层涂覆于基底层的内表面;所述红外增透层涂覆于底漆功能层内表面;所述底漆功能层能够增加红外增透层的附着力,
红外增透层包括3~4层氧化钛膜层和/或者氧化硅膜层,且红外增透层的厚度为315

425nm。
[0007]进一步的,所述疏水硬化层为耐候性UV硬面漆。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增透层由底漆功能层向内依次包括第一层增透膜、第二层增透膜、第三层增透膜和第四层增透膜,所述第一层增透膜为氧化钛膜层,且厚度为15

35nm,第二层增透膜为氧化硅膜层,且厚度为30

50nm,第三层增透膜为氧化钛膜层,且厚度为150

190nm,第四层增透膜为氧化硅膜层,且厚度为120

150nm。
[0009]进一步的,所述疏水硬化层的厚度为15

20um。
[0010]进一步的,所述底漆功能层采用辐射固化涂料。
[0011]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的折射率为1.59

1.65。
[0012]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聚碳酸酯材料或者PMMA材料注塑成型。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漆功能层的厚度为10

15um。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通过基底层折射率的限定,使基底层的可见光透过率降低,并使用底漆功能层提高红外增透层在基底层表面的附着力,从而可以减薄红外增透层的层数和厚度,在保证红外波段透过率的同时,降低红外增透层的断裂风险。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中基底层的示意图;
[0018]图2是第一次喷涂后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示意图;
[0019]图3是第二次喷涂后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示意图;
[0020]图4是镀膜后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示意图。
[0021]图中,1、基底层,101、底板,102、侧板,2、疏水硬化层,3、底漆功能层,4、红外增透层,41、第一层增透膜,42、第二层增透膜,43、第三层增透膜,44、第四层增透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3]如图4所示,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包括基底层1、疏水硬化层2、底漆功能层3和红外增透层4,基底层1一体注塑成型,基底层1可以采用常规的聚碳酸酯材料或者PMMA材料注塑成型,基底层1的折射率为 1.59

1.65,该折射率范围的基底层1对可见光的透过率较低(不到20%),对红外段的透过率可以保持87%以上。疏水硬化层2涂覆于基底层1的外表面,疏水硬化层2对基底层1具有防水和保护功能;底漆功能层3涂覆于基底层1的内表面;红外增透层4涂覆于底漆功能层3内表面;底漆功能层3能够增加红外增透层4的附着力,红外增透层4包括3~4层氧化钛膜层和/或者氧化硅膜层,且红外增透层4的厚度为
315

425nm,入射光线在红外增透层4的两侧所形成的反射光线,彼此相互干涉形成干涉相消,从而使得反射光强度降至最低、入射光强度增至最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红外增透层4的厚度和层数都有所降低,本技术所述的保护罩是针对红外波段设计的,可以大幅度降低可见光的透过率,避免影响激光雷达系统的信号处理,在保证红外波段透过率的同时,降低红外增透层的断裂风险。本技术罩在车载激光雷达外,所述内表面是指基底层1朝向车载激光雷达的一面,所述外表面是指基底层1背对车载激光雷达的一面。
[0024]疏水硬化层2为激光雷达保护罩提供耐候性保护,提高其耐刮擦能力与疏水性能,疏水硬化层2外观目视为清澈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层,所述基底层一体注塑成型,基底层的折射率为1.59

1.65;疏水硬化层,所述疏水硬化层涂覆于基底层的外表面,疏水硬化层对基底层具有防水和保护功能;底漆功能层,所述底漆功能层涂覆于基底层的内表面;红外增透层,所述红外增透层涂覆于底漆功能层内表面;所述底漆功能层能够增加红外增透层的附着力,红外增透层包括3~4层氧化钛膜层和/或者氧化硅膜层,且红外增透层的厚度为315

425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硬化层为耐候性UV硬面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增透的车载激光雷达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增透层由底漆功能层向内依次包括第一层增透膜、第二层增透膜、第三层增透膜和第四层增透膜,所述第一层增透膜为氧化钛膜层,且厚度为15

35nm,第二层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垚邹文马佳焱张少斌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