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打捞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314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6
抽油杆打捞筒涉及石油机械技术领域,包括打捞筒本体、弹簧(1)和卡瓦(2),打捞筒本体包括上方的导引套(4)和下方的内锥筒(5),导引套(4)筒壁设有导流孔(7),内锥筒(5)螺接在导引套(4)的下方,内锥筒(5)内置有弹簧筒(8),弹簧筒(8)的上端插入到导引套(4)内,弹簧筒(8)的外壁的中段位置及下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台肩,中间位置的台肩与导引套(4)的下端面配合,弹簧(1)套在弹簧筒(8)上两端分别抵在导引套(4)的下端和弹簧筒(8)下端的台肩上,内锥筒(5)的内锥面设在弹簧筒(8)的下方,卡瓦(2)设在内锥筒(5)的内锥面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不易卡滞、打捞效果好、成功率高的优点。成功率高的优点。成功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抽油杆打捞筒


[0001]本技术涉及石油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不可退式抽油杆打捞筒。

技术介绍

[0002]在油田井下作业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抽油杆落井事故常有发生。由于井下环境较为恶劣,井液中泥沙及各种杂物较多,使用现有结构的抽油杆打捞筒打捞作业时,时常会发生各种杂质卡住打捞筒部件的问题。如专利号为CN03218808.0,名称为“组合式抽油杆打捞筒”提供的一种打捞筒,由于没有提供保护措施,其弹簧及卡瓦直接暴露在井液中,很容易出现卡死失效的问题。抽油杆进入筒腔后,没有采取良好的导向措施,抽油杆的顶端或断口很容易与打捞筒内的部件发生刮碰,阻碍抽油杆顺利上行。还有很多打捞筒没有良好的导流措施,抽油杆进入后,井液由上向下经卡瓦的间隙返流而出,会阻滞抽油杆顺利上行,影响打捞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打捞效果好的抽油杆打捞筒。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抽油杆打捞筒,包括打捞筒本体、弹簧和卡瓦,打捞筒本体的上端设有上接头,所述打捞筒本体包括上方的导引套和下方的内锥筒,上接头设在导引套的上端,上接头与导引套之间通过盲板将二者的筒腔隔断,导引套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并于外螺纹上方的筒壁设有导流孔将导引套的筒腔与外部连通,内锥筒于导引套的外螺纹处螺接在导引套的下方,内锥筒内置有弹簧筒,弹簧筒的上端插入到导引套内,弹簧筒的外壁的中段位置及下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台肩,中间位置的台肩与导引套的下端面配合,用于防止弹簧筒进一步进入到导引套内,所述弹簧套在弹簧筒上两端分别抵在导引套的下端和弹簧筒下端的台肩上,内锥筒的内锥面设在弹簧筒的下方,所述卡瓦设在内锥筒的内锥面处,卡瓦的上端抵在弹簧筒的下端。
[000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不易卡滞、打捞效果好、成功率高的优点,打捞筒的筒腔上部设有导流孔,可以及时将抽油杆挤压的泥浆从导流孔排出,使抽油杆可以顺利进入到筒腔内。导向套也可以起到防护的作用,防止泥沙进入对弹簧及卡瓦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如图1所示,抽油杆打捞筒,包括打捞筒本体、弹簧1和卡瓦2,打捞筒本体的上端设有上接头3,所述打捞筒本体包括上方的导引套4和下方的内锥筒5,上接头3设在导引套4的
上端,上接头3与导引套4之间通过盲板6将二者的筒腔隔断,导引套4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并于外螺纹上方的筒壁设有导流孔7将导引套4的筒腔与外部连通,内锥筒5于导引套4的外螺纹处螺接在导引套4的下方,内锥筒5内置有弹簧筒8,弹簧筒8的上端插入到导引套4内,弹簧筒8的外壁的中段位置及下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台肩,中间位置的台肩与导引套4的下端面配合,用于防止弹簧筒8进一步进入到导引4套内,所述弹簧1套在弹簧筒8上,两端分别抵在导引套4的下端和弹簧筒8下端的台肩上,内锥筒5的内锥面设在弹簧筒8的下方,所述卡瓦2设在内锥筒5的内锥面处,卡瓦2的上端抵在弹簧筒8的下端。合理设置导引套4和弹簧筒8之间以及内锥面与弹簧筒8下端台肩的外周的配合尺寸,可以在打捞筒下放的过程中有效防止泥沙进入,减小泥沙等杂质带来的影响。
[0008]所述内锥筒5的下端设有喇叭口状的导引面9,使打捞的抽油杆更容易进入。
[0009]所述内锥筒5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并通过该外螺纹螺接有引鞋10。
[0010]所述内锥筒5的下端螺接有引鞋10。
[0011]所述引鞋10为喇叭筒状,使打捞筒可以单独使用在小直径井中,也可以通过连接喇叭筒状的引鞋用于更大口径的井中。可在油管内打捞,也可在套管内打捞,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工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抽油杆打捞筒,包括打捞筒本体、弹簧(1)和卡瓦(2),打捞筒本体的上端设有上接头(3),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捞筒本体包括上方的导引套(4)和下方的内锥筒(5),上接头(3)设在导引套(4)的上端,上接头(3)与导引套(4)之间通过盲板(6)将二者的筒腔隔断,导引套(4)的下端设有外螺纹,并于外螺纹上方的筒壁设有导流孔(7)将导引套(4)的筒腔与外部连通,内锥筒(5)于导引套(4)的外螺纹处螺接在导引套(4)的下方,内锥筒(5)内置有弹簧筒(8),弹簧筒(8)的上端插入到导引套(4)内,弹簧筒(8)的外壁的中段位置及下端位置分别设有一个台肩,中间位置的台肩与导引套(4)的下端面配合,用于防止弹簧筒(8)进一步进入到导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厚良刘新维于秋柏
申请(专利权)人:牡丹江建材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