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5288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框体、转动装置与驱动壳体,所述支撑框体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灌装主体,所述灌装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灌装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抽气管,所述转动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灌装主体的内壁,所述转动装置位于所述灌装主体外侧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灌装主体与所述支撑框体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机,使污泥沿支撑框体内壁呈螺旋加速沉降,向收纳槽的中心聚集,由抽气管对支撑框体内部的污水进行吸收向外排放,由过滤槽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预过滤处理,形成污泥分离后的干燥性,避免分离后的污泥堆积成块。泥堆积成块。泥堆积成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污泥处理是对污泥进行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污水处理程度越高,就会产生越多的污泥残余物需要加以处理,除非是利用土地处理或污水塘处理污水,否则一般的污水处理厂必须设有污泥处理设施,目前,对污泥处理过程中有成套的处理系统,对污泥进行有效处理,污泥处理系统中污泥分离也是其中一部分,分离装置内部对污水进行收集在进行搅拌分离,但是,分离搅拌只能对污泥颗粒大小进行改变,通过过滤网对污泥过滤,在过滤过程中污泥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容易造成泥土堆积成块,降低污泥分离效率,影响分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
[000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设计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框体、转动装置与驱动壳体,所述支撑框体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灌装主体,所述灌装主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所述灌装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抽气管,且所述抽气管与所述灌装主体的内部相通,所述转动装置活动连接在所述灌装主体的内壁,且所述转动装置位于所述支撑框体的内部,所述转动装置位于所述灌装主体外侧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灌装主体与所述支撑框体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从动齿轮相配合的主动齿轮,所述转动装置位于所述灌装主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叶片,所述驱动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框体的内壁,且所述驱动壳体位于所述支撑框体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转动装置的下方,所述驱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转柱。
[0006]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速机的下端,所述主动齿轮啮合连接在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壁,所述叶片固定连接连接在所述转动装置的上端,且所述叶片位于所述灌装主体的内壁,所述叶片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与所述叶片靠近的一侧固定套接有转动浆。
[0007]优选的,所述驱动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收纳槽,且所述收纳槽位于所述转动装置的下方,所述收纳槽与所述驱动壳体的内部相通,所述螺旋转柱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壳体的内壁,所述驱动壳体位于所述支撑框体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螺旋转柱的另外一端,所述驱动壳体与所述驱动电机靠近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出料口。
[0008]优选的,所述抽气管位于所述灌装主体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过滤槽,且所述若干个过滤槽等距环绕设置,所述过滤槽与所述抽气管形成蜂窝状。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从动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灌装主体的内壁,所述
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大小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螺旋转柱与所述驱动壳体的内部相互贴合,所述螺旋转柱大小与所述驱动壳体大小相适配。
[0011]优选的,所述叶片上端呈W形状,所述叶片与所述转动装置形成一个整体。
[0012]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3]1、此时主动齿轮转动同叶片与叶片位于灌装主体内部环绕转动,通过进料口对污泥进行收集散落在转动浆的外壁,由转动浆转动形成旋流,旋转时将支撑框体内部的污水呈螺旋状加速,形成涡流状,产生离心力,此时,由叶片在高速转动对污泥搅拌剪切力的作用下,相互分开,依靠污泥的自身重力和旋流的离心力,使污泥沿支撑框体内壁呈螺旋加速沉降,向收纳槽的中心聚集,由抽气管对支撑框体内部的污水进行吸收向外排放,由过滤槽对污水中的杂质进行预过滤处理,形成污泥分离后的干燥性,避免分离后的污泥堆积成块。
[0014]2、通过设置减速机配合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经由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通过齿轮间啮合摩擦转动调节,且减速机转动速度对从动齿轮进行控制,便于适用对灌装主体内部不同程度的污泥进行转动搅动,最大程度进行转动配合,提升污泥分离效率,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外壁齿轮啮合,在转动过程中增加摩擦阻力,通过产生的摩擦阻力提升从动齿轮位于灌装主体内部转动的稳定性,形成对污泥位于灌装主体在搅拌过程中的稳固性,保持相同转速,提升污泥分离质量。
附图说明
[0015]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的叶片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的转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的螺旋转柱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的过滤槽结构示意图。
[0021]上述附图标记表示:支撑框体1、灌装主体12、进料口13、抽气管14、过滤槽15、转动装置2、从动齿轮21、减速机22、主动齿轮23、叶片24、转动柱25、转动浆26、驱动壳体3、收纳槽31、螺旋转柱32、驱动电机33、出料口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
[0025]参照图1

5,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包括支撑框体1、转动装置2与驱动壳体3,支撑框体1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灌装主体12,灌装主体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3,灌装主体12的一侧设置有抽气管14,且抽气管14与灌装主体12的内部相通,转动装置2活动连接在灌装主体12的内壁,且转动装置2位于支撑框体 1的内部,转动装置2位于灌装主体12外侧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21,灌装主体12与支撑框体1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机22,减速机22下端设置有与从动齿轮21相配合的主动齿轮23,转动装置2位于灌装主体1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叶片24,驱动壳体3固定连接在支撑框体1的内壁,且驱动壳体3位于支撑框体1内部的一端位于转动装置2的下方,驱动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转柱32。
[0026]此时主动齿轮23转动同叶片24与叶片24位于灌装主体12内部环绕转动,通过进料口13对污泥进行收集散落在转动浆26的外壁,由转动浆26转动形成旋流,旋转时将支撑框体1内部的污水呈螺旋状加速,形成涡流状,产生离心力,此时,由叶片24在高速转动对污泥搅拌剪切力的作用下,相互分开,依靠污泥的自身重力和旋流的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体(1)、转动装置(2)与驱动壳体(3),所述支撑框体(1)的上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灌装主体(12),所述灌装主体(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口(13),所述灌装主体(12)的一侧设置有抽气管(14),且所述抽气管(14)与所述灌装主体(12)的内部相通,所述转动装置(2)活动连接在所述灌装主体(12)的内壁,且所述转动装置(2)位于所述支撑框体(1)的内部,所述转动装置(2)位于所述灌装主体(12)外侧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21),所述灌装主体(12)与所述支撑框体(1)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减速机(22),所述减速机(22)下端设置有与所述从动齿轮(21)相配合的主动齿轮(23),所述转动装置(2)位于所述灌装主体(12)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叶片(24),所述驱动壳体(3)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框体(1)的内壁,且所述驱动壳体(3)位于所述支撑框体(1)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转动装置(2)的下方,所述驱动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螺旋转柱(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沟污泥成套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23)固定连接在所述减速机(22)的下端,所述主动齿轮(23)啮合连接在所述从动齿轮(21)的外壁,所述叶片(24)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装置(2)的上端,且所述叶片(24)位于所述灌装主体(12)的内壁,所述叶片(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25),所述转动柱(25)与所述叶片(24)靠近的一侧固定套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