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5283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涉及电路设计技术领域,该电路由MOS管Q1替代二极管,运算放大器U1.1控制MOS管G极导通和截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供电或电压经过二极管造成电压降等电压损耗问题,提高输出电压的质量,同时使用运算放大器U1.2和稳压二极管D3控制MOS管Q2导通或截止,让输出端具有动态调节输出电压功能,电路稳定性高,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降低电路上功耗,提升电压利用率,动态调节输出电压提升电路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电路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电路的稳定性与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路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工业控制电路中,两组输入电压分别通过二极管接到公共端,给公共端后面部分电路供电,组成或电压,但是普通二极管有0.6V的压降,负载获得电压就要低于输入电压,一般我们是提升输入电压来保证负载获得电压达到需求值,将电压提升到一定值,通过二极管后,使电压达到接近所需的值。
[0003]这种实现方式有两个缺点:
[0004]1、提升输入电压进入电路,若进入负载电压偏高,会缩短产品寿命;
[0005]2、消耗功率大,如果是此时电路电流为20A,那么二极管上的功率至少有12W,此时二极管消耗功率较大,二极管发热导致温度较高。
[0006]两个缺点都对电子产品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设计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3、运算放大器U1.1、运算放大器U1.2;
[0010]运算放大器U1.1输出端的连接MOS管Q1的G极和MOS管Q3的G极,以控制MOS管Q1的G极电压;运算放大器U1.1的阳极接VCC,阴极接一个稳定电压;
[0011]运算放大器U1.2的阳极接VCC,阴极接运算放大器U1.1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1.2输出端接一个稳压二极管D2;
[0012]当输出高电压时能达到门槛值,电压接入MOS管Q2的G极,以控制MOS管Q2导通;当输出低电压时不能达到门槛值,MOS管Q2截止。
[0013]进一步的,运算放大器U1.1的阴极接一个由电压基准芯片U3控制的基准源电压通过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9分压得来得稳定电压。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运算放大器U1.2的阴极接运算放大器U1.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3和电阻R12分压得到的电压。
[0015]进一步的,预设基准电压VREF为1.25V,由电压基准芯片U3提供。
[0016]进一步的,所述MOS管Q1采用型号为CJAC13TH06的MOS管。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压基准芯片U3采用型号为AZ431BN

ATRE1的电压基准芯片。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运算放大器U1.1和运算放大器U1.2均采用型号为LM358BMX的运算放大器。
[0019]进一步的,所述MOS管Q2和MOS管Q3均采用型号为BSS123的MOS管。
[002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二极管换成MOS管,正常工作时MOS管导通相当于一个开关,其内部电阻为2.2mΩ,流过电流为20A的时候,消耗功率只有0.88W,极大降低了功率的消耗。
[0022](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输出端使用运算放大器U1.2和稳压二极管D2来控制MOS管Q2,用动态的方式调节输出电压,让电路具有动态调节输出电压功能。
附图说明
[00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4]图1是
技术介绍
中的现有供电方式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压动态调节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现有技术中,两组输入电压分别通过二极管D1和D2接到公共端如图1,给公共端后面部分电路供电,组成或电压,这种供电方式优势在于:
[0028]当一组电压断掉后,另外一组输入电压能迅速切换给电路供电,中间基本没有时间间隔,保证后面负载电路能连续供电。
[0029]其劣势在于:
[0030]二极管D1和D2防止了电路中电流回流的同时上面还存在0.6V的压降,也就是说如果输入电压1和输入电压2的电压值为5V时,公共端电压为5V

0.6V=4.4V,负载获得的电压质量较低。
[0031]工业控制电路中,两组输入电压分别通过二极管接到公共端,给公共端后面部分电路供电,组成或电压,但是普通二极管有0.6V的压降,负载获得电压就要低于输入电压,一般的方式是提升输入电压来保证负载获得电压达到需求值,将电压提升到一定值,通过二极管后,使电压达到接近所需的值。
[0032]这种实现方式有两个缺点:
[0033]1、提升输入电压进入电路,若进入负载电压偏高,会缩短产品寿命;
[0034]2、消耗功率大,如果是此时电路电流为20A,那么二极管上的功率至少有12W,此时二极管消耗功率较大,二极管发热导致温度较高。
[0035]上述两个缺点都对电子产品有很大影响。
[003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二极管换成一种N型的MOS管,以一组电压输入为例如图2,二极管D1换成了MOS管Q1,其中恒压源VDD给MOS管Q1的G级供电,VCC为输入电压。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点。
[0037]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3、运算放大器U1.1、运算放大器U1.2、多个电阻R、电压基准芯片U3和电压基准芯片U4。
[0038]运算放大器U1.1输出端的连接MOS管Q1的G极和MOS管Q3的G极,以控制MOS管Q1的G极电压;运算放大器U1.1的阳极接VCC,运算放大器U1.1的阴极接一个由电压基准芯片U3控制的基准源电压通过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9分压得来得稳定电压;运算放大器U1.2的阳极接VCC,运算放大器U1.2的阴极接运算放大器U1.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3和电阻R12分压得到的电压;运算放大器U1.2输出端接一个稳压二极管D2;当输出高电压时能达到门槛值,电压接入MOS管Q2的G极,以控制MOS管Q2导通;当输出低电压时不能达到门槛值,MOS管Q2截止,从而达到动态调节输出电压的效果。
[0039]此电路输出部分具有动态调节输出电压特性。
[0040]其中,继续参阅图2,当VCC为10V时,VDD电压接入MOS管Q1的G极,MOS管Q1达到导通条件,B点电压由运放U1.1输出,运算放大器阴极电压点D由一个基准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OS管Q1、MOS管Q2、MOS管Q3、运算放大器U1.1、运算放大器U1.2;运算放大器U1.1输出端的连接MOS管Q1的G极和MOS管Q3的G极,以控制MOS管Q1的G极电压;运算放大器U1.1的阳极接VCC,阴极接一个稳定电压;运算放大器U1.2的阳极接VCC,阴极接运算放大器U1.1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U1.2输出端接一个稳压二极管D2;当输出高电压时能达到门槛值,电压接入MOS管Q2的G极,以控制MOS管Q2导通;当输出低电压时不能达到门槛值,MOS管Q2截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运算放大器U1.1的阴极接一个由电压基准芯片U3控制的基准源电压通过电阻R6、电阻R8和电阻R9分压得来得稳定电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或电压动态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运算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志丰颜博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互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