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玲芳专利>正文

一种CPU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5271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PU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架和散热鳍片,所述安装架的外部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下方设置有装配底板,所述固定片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铜管散热片,所述铜管散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向下弯折连接至固定片内部。该CPU散热装置通过设置有散热扇叶、散热鳍片、散热铜管、铜管散热片,散热装置采用风扇散热与铜管散热两种方式相结合,散热扇叶实现快速风冷的效果,铜管散热片带走高温热量实现液冷换热,两种散热方式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散热效率,解决了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了散热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了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PU散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硬件散热
,具体为一种CPU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CPU是计算机的“大脑”,是计算机中核心组件,用于对计算机指令以及数据进行处理。在运作过程中,CPU会产生高温,需要使用外部散热辅助降温,避免CPU烧损。
[0003]目前的公开专利CN213634393U提供了一种CPU散热装置,通过热交换腔的设置,使CPU被单独冷却,由供风装置提供的冷风经导气管进入热交换腔对CPU进行冷却,经过热交换的空气由散热孔排出,持续的供风时,可防止热交换腔外部的热气流进入热交换腔,保证了冷却效率,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当热交换腔内部的温度降低后,由散热孔排出的气流与机箱内其他元件也可发生热交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地对CPU周围的元件进行降温,保证CPU周围的低温环境,防止周围环境对CPU造成影响,间接的亦提高了散热效果。
[0004]该技术方案只通过导管进行气流的热交换,交换的气流经过散热孔排出,不能及时散出,热交换效率有限,导致整体的散热效率不足,散热效果有待提升。因此我们提出一种CPU散热装置,通过散热铜片与散热扇叶的双重辅助,快速换热,提高散热效率,改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PU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热气流不能及时散热,热交换效率有限,导致整体的散热效率不足,散热效果有待提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CPU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架和散热鳍片,所述安装架的外部安装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片,所述散热鳍片的下方设置有装配底板,所述固定片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铜管散热片,所述铜管散热片的两端均设置有散热铜管,所述散热铜管向下弯折连接至固定片内部,所述散热鳍片的左侧安装有散热扇外壳体,所述散热扇外壳体的左侧安装有前壳盖。
[0007]优选的,所述散热扇外壳体内部设置有散热扇叶,所述前壳盖处一体加工有防撞栏,所述散热扇外壳体边缘与散热鳍片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螺丝。
[0008]优选的,所述前壳盖的四角均开设有扣槽,所述散热扇外壳体左侧的四角均设置有扣块,所述扣块与扣槽扣接固定,所述扣槽内壁黏结有垫圈。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有两组,所述限位孔的内部插接有插杆,所述插杆与限位孔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母,所述插杆的底端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散热扇外壳体卡接固定,所述卡槽内壁黏结有垫片。
[0010]优选的,所述铜管散热片的四角与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安装螺丝,所述铜管散热片与安装板通过安装螺丝固定装配。
[0011]优选的,所述装配底板底端的四角均设置有装配螺栓,所述装配底板通过装配螺栓与CPU固定架连接装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CPU散热装置不仅实现了两种散热方式相结合,极大提升散热效率,实现了防止散热扇外壳体的固定螺丝松脱而晃动,且设置有垫片避免摩擦异响,而且实现了便于清理,安装快捷操作简单,降低整体更换的成本;
[0013](1)通过设置有散热扇叶、散热鳍片、散热铜管、铜管散热片,散热装置采用风扇散热与铜管散热两种方式相结合,散热扇叶实现快速风冷的效果,铜管散热片带走高温热量实现液冷换热,两种散热方式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散热效率;
[0014](2)通过设置有散热扇外壳体、前壳盖、扣槽、扣块、垫片、垫圈、卡槽,散热扇外壳体与前壳盖通过扣接固定,避免了螺丝松脱产生的盖板松动噪声,扣槽处安装有垫圈防止摩擦异响,而安装板与散热扇外壳体也通过卡槽进行卡接,防止散热扇外壳体的固定螺丝松脱而晃动,且设置有垫片避免摩擦异响,不会产生风扇异响;
[0015](3)通过设置有前壳盖、防撞栏、固定螺丝、安装螺丝、装配螺栓,散热扇外壳体无需工具即可快速打开前壳盖,拆下前壳盖即可擦拭散热扇外壳体内部各处以及对散热扇叶进行除灰,便于清理,安装快捷操作简单,哪处损坏拆除更换即可,降低了整体更换的成本。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铜管散热片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铜管散热片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扇外壳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图4中A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限位螺母;2、插杆;3、限位孔;4、卡槽;5、前壳盖;6、散热扇外壳体;7、固定螺丝;8、装配底板;9、安装架;10、装配螺栓;11、散热鳍片;12、固定片;13、散热铜管;14、安装板;15、安装螺丝;16、铜管散热片;17、垫片;18、扣槽;19、扣块;20、散热扇叶;21、防撞栏;22、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1:请参阅图1

5,一种CPU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架9和散热鳍片11,安装架9的外部安装有散热鳍片11,散热鳍片1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片12,散热鳍片11的下方设置有装配底板8,固定片1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铜管散热片16,铜管散热片16的两端均设置有散热铜管13,散热铜管13向下弯折连接至固定片12内部,散热鳍片11的左侧安装有散热扇外壳体6,散热扇外壳体6的左侧安装有前壳盖5;
[0024]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散热装置采用风扇散热与铜管散热两种方式相结合,散热扇叶20将CPU运行产生的高温通过散热鳍片11导流后快速抽出向外部释放,实
现快速风冷的效果,散热鳍片11传导的热量则从散热铜管13处导入铜管散热片16,铜管散热片16通电后,其内部封存的冷却液则会带走高温热量实现液冷换热,两种散热方式相结合,极大地提升了散热效率。
[0025]实施例2:前壳盖5的四角均开设有扣槽18,散热扇外壳体6左侧的四角均设置有扣块19,扣块19与扣槽18扣接固定,扣槽18内壁黏结有垫圈22,安装板14的左侧设置有限位孔3,限位孔3设置有两组,限位孔3的内部插接有插杆2,插杆2与限位孔3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螺母1,插杆2的底端设置有卡槽4,卡槽4与散热扇外壳体6卡接固定,卡槽4内壁黏结有垫片17;
[0026]具体地,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散热扇外壳体6与前壳盖5通过扣槽18和扣块19的扣接固定,摒弃了传统的螺丝固定,避免了螺丝松脱产生的盖板松动噪声,扣槽18处安装有垫圈22防止摩擦异响,而安装板14与散热扇外壳体6也通过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PU散热装置,包括安装架(9)和散热鳍片(1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9)的外部安装有散热鳍片(11),所述散热鳍片(1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片(12),所述散热鳍片(11)的下方设置有装配底板(8),所述固定片(1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4),所述安装板(14)的中间位置安装有铜管散热片(16),所述铜管散热片(16)的两端均设置有散热铜管(13),所述散热铜管(13)向下弯折连接至固定片(12)内部,所述散热鳍片(11)的左侧安装有散热扇外壳体(6),所述散热扇外壳体(6)的左侧安装有前壳盖(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U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扇外壳体(6)内部设置有散热扇叶(20),所述前壳盖(5)处一体加工有防撞栏(21),所述散热扇外壳体(6)边缘与散热鳍片(11)之间固定连接有固定螺丝(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PU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盖(5)的四角均开设有扣槽(18),所述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玲芳杨凯彭银
申请(专利权)人:胡玲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