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4808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放样及定位出钻孔位置及型号;步骤2:进行钻孔、清孔;步骤3:植筋;步骤4:剪力墙上下同时植筋完成且固化后进行钢筋绑扎;步骤5:支设模板,并在既有结构梁侧的结构楼板上开设灌料洞口,利用灌料斗将灌料洞口与模板顶部侧面连通,并在模板顶部两侧设置排气管;步骤6: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边浇筑边用振动棒震动模板两侧,浇筑至距上口10cm位置停止浇筑,待混凝土终凝后,向模板内注入灌浆料;步骤7:灌浆料成型后拆除模板。本申请真正提高了植筋的准确性、施工的便捷性及施工的整体质量,做到“内实外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结构加固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因原结构竖向承载力或水平承载力不足,往往需要增设梁下剪力墙来增加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传统新建结构剪力墙不同,既有梁下浇筑剪力墙存在混凝土不能从上直接浇筑至剪力墙模板内,相应的振捣棒不能便捷的随意下放至模板任意区域。针对模板内混凝土密实,以及混凝土终凝后收缩,导致拆模后,剪力墙出现蜂窝麻面,顶部漏筋等现象较多,目前在施工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各类规范图集均未对此现象进行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真正提高了植筋的准确性、施工的便捷性及施工的整体质量,做到“内实外美”。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模板内混凝土密实,以及混凝土终凝后收缩,导致拆模后,剪力墙出现蜂窝麻面,顶部漏筋等现象较多。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放样及定位:根据原结构钢筋的位置,标注出植筋钻孔位置及植筋型号;步骤2:钻孔、清孔:根据植筋位置进行钻孔,钻孔时如遇原结构钢筋应调整孔位,避开原结构钢筋,然后进行清孔;步骤3:植筋:将植筋胶注射至钻孔中,将钢筋缓缓插入孔内,等待植筋胶固化,固化期不得扰动钢筋;步骤4:钢筋绑扎:因剪力墙设置在既有框架梁柱范围内,需上下同时植筋完成且固化后进行钢筋绑扎;步骤5:支设模板:在新增剪力墙位置支设模板,并在既有结构梁侧的结构楼板上开设灌料洞口,利用灌料斗将灌料洞口与模板顶部侧面连通,并在模板顶部两侧设置排气管;步骤6:浇筑混凝土:从灌料洞口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边浇筑边用振动棒震动模板两侧,使模板内混凝土密实,浇筑至距剪力墙上口10cm位置停止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改用灌浆料,从灌料洞口向模板内注入灌浆料,待灌浆料从模板两侧排气管处溢出停止浇筑;步骤7:拆模:灌浆料成型后拆除模板。
[0006]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
骤1中,采用钢筋探测仪配合原竣工图辨别原结构钢筋位置并标记。
[0007]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2中,钻孔深度为15d,d为植筋的钢筋直径。
[0008]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2中,采用毛刷将钻孔刷净,不得有灰尘碎屑。
[0009]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钻孔采用冲击钻成孔,每次毛刷清理后采用气泵将浮尘及松动的石子进行清除。
[0010]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3中,植筋胶固化温度控制在5

25℃。
[0011]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步骤6中,楼板开设灌料洞口不得间断原楼板钢筋。
[0012]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灌料斗应支撑牢固、稳定。
[0013]本专利技术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进一步的,拆模后,将灌料斗堆积的混凝土及灌浆料剔除。
[0014]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采用楼板开设灌料洞口配合灌料斗缓慢下放混凝土并采用振捣模板的方式解决了剪力墙模板侧面开口浇筑不便捷的弊端,减少混凝土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2.通过前期推测原有钢筋位置,极大的降低了费孔率,提高了打孔植筋的成孔率;3.通过混凝土加灌浆料二次浇筑,解决了混凝土收缩后与既有梁之间漏筋、混凝土不密实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放样及定位:采用钢筋探测仪配合原竣工图辨别原结构钢筋位置并标记,必要时,可剔除原结构钢筋保护层,直观的找出原钢筋位置,按设计要求,根据原结构钢筋的位置,标注出植筋钻孔位置及植筋型号,如果钻孔孔位与原结构钢筋冲突,则微调钻孔位置,减少费孔率。
[0016]步骤2:钻孔、清孔:根据植筋标注位置进行钻孔,钻孔采用冲击钻钻孔,钻孔深度15d,d为植筋钢筋直径,钻孔时,如遇原钢筋,调整孔位,避开原结构钢筋,孔内采用毛刷将钻孔刷净,每次毛刷清理后采用气泵将浮尘及松动的小石子进行清除。此外对于费孔,采用植筋胶将其填满后标记作废。
[0017]步骤3:植筋:先配置植筋胶,将植筋胶注射至钻孔中,将钢筋缓慢旋转插入孔内,植筋胶稍有外溢为佳。植筋胶的固化温度控制在5

25℃,植筋胶固化期不得扰动钢筋。上述过程禁止采用钢筋沾裹植筋胶再植入的方法。
[0018]步骤4:钢筋绑扎:因剪力墙设置在既有框架梁柱范围内,需剪力墙上下同时植筋完成且植筋胶固化后进行钢筋绑扎,避免钢筋绑扎影响固化后的质量,钢筋搭接长度为550mm。
[0019]步骤5:支设模板:在新增剪力墙位置支设模板,剪力墙模板采用专用模板,对拉螺杆、钢管、木方等组成模板体系,并在既有结构梁侧的结构楼板上开设三个灌浆洞口,楼板开设灌料洞口不得间断原楼板钢筋,灌料洞口处采用钢管和木方进行支撑,利用灌料斗将灌料洞口与模板顶部侧面连通,并在模板顶部两侧设置排气管,起重灌料斗应支撑牢固、稳定。
[0020]步骤6:浇筑混凝土:从灌料洞口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不宜过快,且边浇筑边用振动棒震动模板两侧,使模板内混凝土密实,在浇筑距剪力墙上口10cm位置,停止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改用无收缩灌浆料,从灌料洞口向模板内注入灌浆料,待灌浆料从模板两侧排气管溢出视为已密实,停止浇筑。
[0021]步骤7:拆模:混凝土、灌浆料成型后拆除模板,并将灌料斗内的混凝土及灌浆料剔除,并对剔凿部位采用高强砂浆抹平。
[0022]本申请能够用于建筑结构加固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通过前期推测原有钢筋位置,极大的降低了废孔率,提高了打孔植筋的成功率;通过楼板开洞增设灌料斗的方式,解决了剪力墙模板顶侧面开口浇筑不便捷的弊端;通过留置10公分空间二次浇筑,解决了混凝土收缩后与既有梁之间漏筋,混凝土不密实的现象,真正提高了植筋的准确性、施工的便捷性及施工的整体质量,做到“内实外美”。
[0023]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放样及定位:根据原结构钢筋的位置,标注出植筋钻孔位置及植筋型号;步骤2:钻孔、清孔:根据植筋位置进行钻孔,钻孔时如遇原结构钢筋应调整孔位,避开原结构钢筋,然后进行清孔;步骤3:植筋:将植筋胶注射至钻孔中,将钢筋缓缓插入孔内,等待植筋胶固化,固化期不得扰动钢筋;步骤4:钢筋绑扎:因剪力墙设置在既有框架梁柱范围内,需上下同时植筋完成且固化后进行钢筋绑扎;步骤5:支设模板:在新增剪力墙位置支设模板,并在既有结构梁侧的结构楼板上开设灌料洞口,利用灌料斗将灌料洞口与模板顶部侧面连通,并在模板顶部两侧设置排气管;步骤6:浇筑混凝土:从灌料洞口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边浇筑边用振动棒震动模板两侧,使模板内混凝土密实,浇筑至距剪力墙上口10cm位置停止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后,改用灌浆料,从灌料洞口向模板内注入灌浆料,待灌浆料从模板两侧排气管处溢出停止浇筑;步骤7:拆模:灌浆料成型后拆除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工程中既有梁下新增剪力墙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钢筋探测仪配合原竣工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徐殿祥苑文会张利邓刚李营欣石跃袁春娟徐汇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四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