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41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涉及电子烟雾化器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油仓,雾化机构,雾化通道以及隔离片,其中,雾化机构包括储油介质、导油雾化介质和雾化装置,储油介质包裹导油雾化介质,导油雾化介质包裹雾化装置,导油雾化介质的一侧延伸进油仓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壳体对应油仓的区域采用透明材质制成,能够观察液位线。储油介质能够暂存雾化液,避免雾化液与雾化装置直接接触,减少漏液现象。防止油仓内气压影响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或出现漏液现象。导油雾化介质与雾化液直接接触,当雾化液液位较低时也能够保证雾化装置处的油液雾化量维持稳定水平,保证吸食效果,有效避免烧焦。避免烧焦。避免烧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烟雾化器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烟的烟弹(又称为雾化器)作为电子烟的核心部件,关乎着电子烟的产品品质和吸食效果。现有市面上带雾化液出油的雾化器主要有两种体现:
[0003]1、油仓内用一体式储油棉吸附雾化液,让雾化液先与一体式储油棉完全结合,再导至雾化棉上,通过加热发热装置,产生雾化。其优点是,雾化液先与一体棉完全结合,通过油仓内的上下隔油硅胶塞密封在油仓内,且雾化液与一体棉形成毛细现象,吸附在一体棉上,外部的气压或温度变化,不至于影响到雾化液与一体棉的脱离从而导致雾化液漏出。当雾化液越来越少时,油仓内多余的空间被一体棉填充且雾化液先储存在一体棉再导至雾化棉上,整体导液速度均匀,不会因为空间气压变化,造成的导液速度过快引发的雾化不足吸到嘴等现象。
[0004]但缺点也很明显,雾化器做成透明的油仓看到的是一体式吸油棉,不可直视油仓内的雾化液变化,无法让用户评估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一旦雾化液不足而电池又在继续提供能量给发热装置,极易发生因发热装置温度过高产生异味、烧焦或烟雾重金属超标等不良现象。
[0005]2、油仓内直接注入雾化液,与雾化芯直接接触,通过雾化棉吸收雾化液连接发热装置,发热装置工作产生雾化。其优点是,用户能直视油仓内的雾化液变化,当雾化液低于导液面时,可直接丢弃或重新注油,能确保使用者在抽吸时,雾化液充足,不会因温度过高产生的异味,烧焦,烟雾重金属超标等不良现象。
[0006]其缺点是,雾化芯、发热装置与雾化液直接接触的产品,对于产品的密封要求性高,当雾化液越来越少,油仓内空余体积越来越大,此时油仓内气压变化,容易从导液处将雾化液挤压出来,造成漏液。同时气压变化,加速导液,而此时雾化温度不变,不能及时雾化多余的雾化液,造成雾化液吸到嘴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雾化器做成透明的油仓看到的是一体式吸油棉,不可直视油仓内的雾化液变化,无法让用户评估雾化器的使用寿命,一旦雾化液不足而电池又在继续提供能量给发热装置,及易发生因发热装置温度过高产生异味、烧焦或烟雾重金属超标等不良现象”以及“雾化芯、发热装置与雾化液直接接触的产品,对于产品的密封要求性高,当雾化液越来越少,油仓内空余体积越来越大,此时油仓内气压变化,容易从导液处将雾化液挤压出来,造成漏液。同时气压变化,加速导液,而此时雾化温度不变,不能及时雾化多余的雾化液造成的吸到嘴等不良现象”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同时具备上述两款结构的优点,雾化液与雾化
芯和发热装置分隔放置,用户能够透过油仓观察雾化液液位线且有效避免烧焦。还能够避免雾化液受油仓内气压影响产生漏液现象。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容纳腔;包括:
[0009]油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对应所述油仓的区域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用于观察所述油仓内的雾化液液位线;
[0010]雾化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油仓一侧,所述雾化机构用于雾化所述雾化液;
[0011]雾化通道,与所述雾化机构的出雾口连通,所述雾化液的烟雾通过所述雾化通道传递到外界;
[0012]以及,隔离片,所述隔离片设置于所述油仓和所述雾化机构之间,所述隔离片用于调节所述雾化液进入所述雾化机构的导液速度;
[0013]其中,所述雾化机构包括储油介质、导油雾化介质和雾化装置,所述储油介质包裹所述导油雾化介质,所述导油雾化介质包裹雾化装置,所述导油雾化介质的一侧延伸进所述油仓内。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通道延伸到所述雾化机构内,所述雾化通道与所述雾化机构连接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组导油孔,所述导油雾化介质包裹所述雾化通道的外壁和内壁;所述雾化液通过所述导油孔从所述导油雾化介质进入所述雾化装置内。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油雾化介质呈双层圆柱结构,所述导油雾化介质包括内柱体和外柱体,所述内柱体和所述外柱体之间间隙设置,所述雾化通道插入所述内柱体和所述外柱体之间,所述雾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内柱体处;所述雾化液从所述外柱体通过所述导油孔进入所述内柱体再进入所述雾化装置。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片的表面分布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一侧与所述油仓连通,另一侧与所述储油介质连通,所述进液孔用于控制所述雾化液进入所述储油介质的导液速度。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离片呈环状,所述隔离片的一侧与所述储油介质的顶部接触,所述导油雾化介质从所述隔离片内圈延伸到所述油仓内。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雾化液从所述油仓通过所述隔离片进入所述储油介质,再通过所述导油雾化介质进入所述雾化装置内;所述雾化液从所述油仓进入所述导油雾化介质,再进入所述雾化装置内。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仓采用预装油液结构或可重复装注油液结构。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储油介质的一侧与密封组件接触,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密封组件用于防止所述雾化液从所述壳体底部漏液。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储油密封座,所述储油密封座的周缘设置有至少一层密封橡胶,所述储油密封座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储油密封座用于密封所述储油介质内的底部;所述储油密封座的中部开孔设置,所述雾化通道穿过所述储油密封座的中部开孔处。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密封组件包括雾化连通座,所述雾化连通座与所述储油密封座的中部开孔处连接;所述雾化连通座设置有贯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雾化通道连通。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所述壳体对应油仓的区域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用户能够观察所述雾化液的液位线。
[0025]2、所述储油介质能够暂存所述雾化液,避免所述雾化液与所述雾化装置直接接触,减少漏液现象。还能够防止所述油仓内气压影响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效果或出现漏液现象。
[0026]3、所述导油雾化介质与所述雾化液直接接触,当所述雾化液液位较低时也能够保证所述雾化装置处的油液雾化量维持稳定水平,保证吸食效果,有效避免烧焦。
[002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的剖视图;
[0030]图2为图1的A部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包括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内部形成容纳腔;其特征在于,包括:油仓(20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100)对应所述油仓(200)的区域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用于观察所述油仓(200)内的雾化液液位线;雾化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位于所述油仓(200)一侧,所述雾化机构用于雾化所述雾化液;雾化通道(400),与所述雾化机构的出雾口连通,所述雾化液的烟雾通过所述雾化通道(400)传递到外界;以及,隔离片(500),所述隔离片(500)设置于所述油仓(200)和所述雾化机构之间,所述隔离片(500)用于调节所述雾化液进入所述雾化机构的导液速度;其中,所述雾化机构包括储油介质(310)、导油雾化介质(320)和雾化装置(330),所述储油介质(310)包裹所述导油雾化介质(320),所述导油雾化介质(320)包裹雾化装置(330),所述导油雾化介质(320)的一侧延伸进所述油仓(20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通道(400)延伸到所述雾化机构内,所述雾化通道(400)与所述雾化机构连接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组导油孔(410),所述导油雾化介质(320)包裹所述雾化通道(400)的外壁和内壁;所述雾化液通过所述导油孔(410)从所述导油雾化介质(320)进入所述雾化装置(330)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雾化介质(320)呈双层圆柱结构,所述导油雾化介质(320)包括内柱体(322)和外柱体(321),所述内柱体(322)和所述外柱体(321)之间间隙设置,所述雾化通道(400)插入所述内柱体(322)和所述外柱体(321)之间,所述雾化装置(330)设置于所述内柱体(322)处;所述雾化液从所述外柱体(321)通过所述导油孔(410)进入所述内柱体(322)再进入所述雾化装置(3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雾化液不漏液雾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片(500)的表面分布有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志辉范敬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云玖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