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407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所述保护件具有用来收容光源组件的收容腔;所述保护件具有用来围合所述收容腔的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第一透镜层,面向所述收容腔而设;第二透镜层,背离所述收容腔而设;间隙,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层和所述第二透镜层之间,用来对由所述第一透镜层射向所述第二透镜层的光线进行混光。所述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能解决现有线性照明模组照度不均匀以及存在颗粒感等问题。及存在颗粒感等问题。及存在颗粒感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


[0001]本申请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一种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线性照明模组或线性灯带通常都是仅有一个发光面,提供照明所需的光通量,其照明效果单一且缺少变化。
[0003]目前,线性灯带或者线性照明模组装饰的吸顶灯更符合用户需求。但现有的线性灯带或者线性照明模组的照度不均匀,不容易将天花板的表面洗均匀,同时也无法实现吸顶灯和天花板之间的亮度的均匀过渡。再者,现有的线性灯带或者线性照明模组无法实现多种不同颜色和照度混合的氛围照明效果。如果要用线性照明模组或者线性灯带来实现不同颜色和照度混合的氛围照明效果,需要安装多种不同颜色的发光元件或者灯珠,成本将高出数倍,且影响美观。并且,通常不同颜色的灯珠或者发光元件之间需要分别控制,同时控制线路或者驱动线路的布置需要满足布线安规。而线性照明模组整体尺寸一般需要设置的比较小,为了满足布线安规,需要将灯珠或发光元件的间距布置的较大,造成线性照明模组或者线性灯带在调色或者调光过程中存在颗粒感(明显存在明暗分界),影响显示效果。
[0004]由此,亟需设计一种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线性照明组件及灯具,以解决现有线性灯具洗墙不均匀的问题等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保护件,具有用来收容光源组件的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具有用来围合所述收容腔的出光部,所述出光部具有:
[0007]第一透镜层,面向所述收容腔而设;
[0008]第二透镜层,背离所述收容腔而设;
[0009]间隙,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层和所述第二透镜层之间,用来对由所述第一透镜层和所述第二透镜层二者中一者射向另一者的光线进行混光。
[001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还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出光部位于所述保护件的周向的不同位置上、且该两者相互连接,所述安装部与所述第一透镜层整周地围合成所述收容腔。
[001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平板、第一安装侧板和第二安装侧板;
[0012]其中所述安装平板、所述第一安装侧板、所述第二透镜层和所述第二安装侧板四者首尾顺次连接、并共同围合一中空空间;
[0013]所述第一透镜层位于所述中空空间内并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平板和所述第二透镜层之间,所述第一透镜层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和所述第二安装侧板连接、并将所述中空空间分隔为所述收容腔和所述间隙。
[0014]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
[0015]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层具有面向所述收容腔的第一入射面和面向所述间隙层的第一出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自由曲面或设有用于配光的微结构,所述第一出射面为自由曲面或设有用于配光的微结构。
[0016]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透镜层具有面向所述间隙的第二入射面和背离所述间隙的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为自由曲面或设有用于配光的微结构,所述第二出射面为自由曲面或设有用于配光的微结构。
[0017]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入射面具有中心区段和邻接于所述中心区段两侧的两个边缘区段;其中所述中心区段的所述微结构的尺寸大于两个所述边缘区段的所述微结构的尺寸。
[0018]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沿第一方向延伸;
[0019]所述微结构以凸设于其所在面的方式设在所述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或所述第二出射面上,且所述微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0020]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光源组件的光线的射出方向,所述间隙的厚度为L1,所述厚度L1满足:5mm≤L1≤10mm。
[0021]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内填充有透光介质,所述透光介质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一透镜层的折射率、且小于所述第二透镜层的折射率。
[0022]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间隙配置为形成于所述第一透镜层和所述第二透镜层之间的空气层。
[0023]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层具有面向所述收容腔的第一入射面,所述光源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透镜层相对的发光面;
[0024]所述发光面和所述第一入射面之间的间距为L2,所述间距L2满足:3mm≤L2≤7mm。
[0025]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为一体式结构。
[0026]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护件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透明材料为聚碳酸酯、亚克力和硅胶中的至少一种。
[0027]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线性照明模组,包括本申请所述的保护件以及光源组件;
[0028]所述光源组件收容在所述保护件的收容腔内、并包括:
[0029]光源基板,安装所述收容腔内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透镜层的承载表面;
[0030]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承载表面上并与所述光源基板电连接。
[0031]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本申请所述的线性照明模组。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述保护件、线性照明模组及灯具,对所述保护件的用于围合收容腔的出光部配置,使得收容腔内的光源组件发射的光线依次经由第一透镜层、间隙和第二透镜层后射出,能解决现有线性照明模组照度不均匀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
图。
[0034]图1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线性照明模组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5]图2为图1中线性照明模组的截面图。
[0036]图3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保护件的示意图。
[0037]图4为图3中的保护件的配光曲线图。
[0038]图5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光源组件的示意图。
[0039]图6为图5中光源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0040]图7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线性照明模组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41]图8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线性照明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0042]图9为图8中的线性照明组件的配光曲线图。
[0043]图10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固定支架的示意图。
[0044]图11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线性照明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0045]图12为依据本申请提供的灯具的示意图。
[0046]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7]100

线性照明模组;100a

第一线性照明模组;100b

第二线性照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护件,具有用来收容光源组件(10)的收容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具有用来围合所述收容腔(201)的出光部(21),所述出光部(21)具有:第一透镜层(211),面向所述收容腔(201)而设;第二透镜层(212),背离所述收容腔(201)而设;间隙(202),位于所述第一透镜层(211)和所述第二透镜层(212)之间,用来对由所述第一透镜层(211)和所述第二透镜层(212)二者中一者射向另一者的光线进行混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件(20)还包括安装部(22),所述安装部(22)和所述出光部(21)位于所述保护件(20)的周向的不同位置上、且该两者相互连接,所述安装部(22)与所述第一透镜层(211)整周地围合成所述收容腔(201)。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22)包括安装平板(221)、第一安装侧板(222)和第二安装侧板(223);其中所述安装平板(221)、所述第一安装侧板(222)、所述第二透镜层(212)和所述第二安装侧板(223)四者首尾顺次连接、并共同围合一中空空间;所述第一透镜层(211)位于所述中空空间内并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平板(221)和所述第二透镜层(212)之间,所述第一透镜层(211)与所述第一安装侧板(222)和所述第二安装侧板(223)连接、并将所述中空空间分隔为所述收容腔(201)和所述间隙(20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层(211)具有面向所述收容腔(201)的第一入射面(2111)和面向所述间隙层(202)的第一出射面(2112),所述第一入射面(2111)自由曲面或设有用于配光的微结构(210),所述第一出射面(2112)为自由曲面或设有用于配光的微结构(210)。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层(212)具有面向所述间隙(202)的第二入射面(2121)和背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生王耀海高明昊刘超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