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光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13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透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光透镜。透镜底部开设有入光孔,透镜顶部形成出射面,透镜外周面形成反射面,反射面将入光孔进入的光线聚拢向出射面;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第一反射面上边缘与第二反射面下边缘衔接,第二反射面上边缘与出射面周缘衔接,第二反射面下边缘直径大于第二反射面上边缘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空间受限场合透镜聚光效果不好的问题。场合透镜聚光效果不好的问题。场合透镜聚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光透镜


[0001]本技术属于透镜
,尤其涉及一种聚光透镜。

技术介绍

[0002]LED光源具有效率高、节能、环保等优点,LED光源常用于照明、屏幕显示、背光、设备检测等
;LED芯片本身为平面发光,发光角度比较大;但很多实际使用的场合需要光源能够有很好的聚光效果,目前通常通过在LED光源上设置杯型透镜起到聚光效果。
[0003]但是,在一些空间受限的场合,需要提高光线的聚光效果时,利用目前的聚光透镜通常达不到较好的效果,目前的聚光透镜通常无法做到较大角度的聚光,整体出光效率光线的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光透镜,用于解决空间受限场合透镜聚光效果不好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聚光透镜,所述透镜底部开设有入光孔,所述透镜顶部形成出射面,所述透镜外周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将所述入光孔进入的光线聚拢向所述出射面;
[0006]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上边缘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下边缘衔接,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边缘与所述出射面周缘衔接,所述第二反射面下边缘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边缘直径。
[0007]相较于现有技术,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结合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提高出光效率,控制光线的主光斑通过出射面后均匀照射,上方的第二反射面呈上窄下宽状,使得第二反射面能够大角度收拢光线,提高关系聚拢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余光造成的炫光。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孔侧壁夹角为30

40
°

[0010]通过控制第一反射面与入光孔侧壁的夹角,进而有效控制作为主反射面的第一反射面做收光动作,将更多光线有效的聚拢向上方的出射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反射面与水平面夹角为70

75
°

[0012]将第二反射面设置为该角度,能够将作为二次收光的第二反射面辅助第一反射面反射来的光线,提高光线累加效果,提高管线聚拢效果,同时提高光学均匀效果。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入光孔顶面形成朝向远离所述出射面外凸的入光面。
[0014]将入光面设置为外凸的结构,使得光线入射后能够通过折射,较好的聚拢后从上方出射面射出,起到较好的聚拢效果。
[0015]进一步地,所述入光孔顶面为半径为3

5mm的球形入光面。
[0016]结合四周的反射面,将入光面设置为球形入光面,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面下边缘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上边缘直径。
[0018]下方的第一反射面呈上宽下窄的开口朝上设置方式,将经过入光孔折射的光线聚拢集中起来,将光线拢向出射面和朝向第二反射面,提高光线聚拢效果,上方的第二反射面呈上窄下宽的开口朝下设置方式,将经过第一反射面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大角度收拢,能够在较小尺寸内完成较好的聚光效果。
[0019]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的周面上设置有定位块。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透镜;
[0025]2、入光孔;3、出射面;4、反射面;
[0026]5、第一反射面;6、第二反射面;
[0027]7、入光面;
[0028]8、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3]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4]如图1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聚光透镜1,所述透镜1底部开设有
入光孔2,所述透镜1顶部形成出射面3,所述透镜1外周面形成反射面4,所述反射面4将所述入光孔2进入的光线聚拢向所述出射面3;
[0035]所述反射面4包括第一反射面5和第二反射面6,所述第一反射面5上边缘与所述第二反射面6下边缘衔接,所述第二反射面6上边缘与所述出射面3周缘衔接,所述第二反射面6下边缘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6上边缘直径。
[0036]结合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反射面5和第二反射面6,提高出光效率,控制光线的主光斑通过出射面3后均匀照射,上方的第二反射面6呈上窄下宽状,使得第二反射面6能够大角度收拢光线,提高关系聚拢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余光造成的炫光。
[0037]具体地,所述第一反射面5下边缘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反射面5上边缘直径。
[0038]下方的第一反射面5呈上宽下窄的开口朝上设置方式,将经过入光孔2折射的光线聚拢集中起来,将光线拢向出射面3和朝向第二反射面6,提高光线聚拢效果,上方的第二反射面6呈上窄下宽的开口朝下设置方式,将经过第一反射面5反射的光线进一步大角度收拢,能够在较小尺寸内完成较好的聚光效果,通过两个开口相对的发射面,提高出光效率。
[0039]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5与所述入光孔2侧壁夹角为30

40
°

[0040]通过控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底部开设有入光孔,所述透镜顶部形成出射面,所述透镜外周面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将所述入光孔进入的光线聚拢向所述出射面;所述反射面包括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上边缘与所述第二反射面下边缘衔接,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边缘与所述出射面周缘衔接,所述第二反射面下边缘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反射面上边缘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面与所述入光孔侧壁夹角为30

4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光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德龙陈盟宪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