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气体流道优化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气体流道优化设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燃料电池是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有工作温度低、功率密度高、零污染、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0003]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其是一个涉及传热传质、工质流动、电化学反应等多过程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传热和传质过程是其内部发生的两个重要过程,也是影响其工作性能的两个重要因素。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传热传质领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水淹”现象和阴极侧的传质损失,反应物的分布不均就会进一步导致电流密度不均并产生局部热点,导致浓差极化增大。从另一方面,若燃料电池散热性能差,将有可能导致质子交换膜失水,导致欧姆极化损失增大。由此看出,传热和传质过程中是互相耦合互相联系的。
[0004]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气体流道结构会对传热和传质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流道的优化设计对提升电池性能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燃料电池气体流道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搭建燃料电池的数理模型;采用中心复合设计确定流道几何参数的多个取值;将流道几何参数的每个取值代入所述数理模型,获得每个取值对应的燃料电池性能值,并将流道几何参数的所有取值和所有燃料电池性能值构成样本数据集;利用所述样本数据集训练人工神经网络,获得最优人工神经网络;根据所述最优人工神经网络拟合得到气体流道的目标优化模型;采用智能优化算法求解所述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使燃料电池性能达到最优的流道几何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气体流道优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的数理模型包括:质量守恒方程、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组分守恒方程、电化学反应方程和质子交换膜内的水传输方程;所述质量守恒方程为式中,ε为孔隙率,在多孔介质区域:ε<1,在非多孔介质区域:ε=1;ρ为流体密度;为流体速度;S
m
为质量源项,阳极催化层:阴极催化层:阴极催化层:和分别为氢气、水和氧气的摩尔质量,F为法拉第常数,R
a
、R
c
分别为阳极、阴极交换电流密度;符号为梯度算子;所述动量守恒方程为式中,μ为流体的动力粘度;p为压强;S
u
为动量源项,K为多孔介质的渗透率;所述能量守恒方程为式中,c
p
为流体的定压比热容;T为温度;k
eff
为有效导热系数;S
Q
为能量源项,S
Q
=h
react
‑
R
a,c
η
a,c
+I2R
ohm
+h
L
,h
react
为电化学反应产热;R
a,c
为阳极/阴极交换电流密度;η
a,c
为阳极/阴极过电位;I为电流;R
ohm
为欧姆电阻;h
L
为水相变的潜热;所述组分守恒方程为式中,m
x
为组分x的质量分数;为组分x的有效扩散系数;S
x
为组分源项,组分源项仅在催化层中存在,组分x包括氢气、氧气和水,组分x包括氢气、氧气和水,所述电化学反应方程包括电流守恒方程和Butler
‑
Volmer方程;所述电流守恒方程为和式中,σ
sol
、σ
mem
分别为固相和膜相的电导率;φ
sol
、φ
mem
分别为固相和膜相的电势;S
sol
、S
mem
分别为固相和膜相的电流源项,阳极:S
sol
=
‑
R
a
,S
mem
=R
a
;阴极:S
sol
=R
c
,S
mem
=
‑
R
c
;
所述Butler
‑
Volmer方程为和和式中,ζ
a
、ζ
c
分别为阳极和阴极催化层的活性比表面积;分别为阳极和阴极的交换电流密度;C和C
ref
分别为各组分局部摩尔浓度和参考摩尔浓度;γ
a
技术研发人员:郝俊红,陈俊宇,王星策,郝彤,戈志华,杜小泽,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