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部湾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49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涉及微藻培养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微藻的培养和保活收集效果不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其包括立式的培养箱、用于供给二氧化碳的供给管、光照传感器以及水压传感器,培养箱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门,供给管竖直设于培养箱中部,供给管顶部管口与外部接通,其底部管口与培养箱连通;水压传感器设于培养箱的侧壁上,光照传感器设于培养箱底部中央,光照传感器与排水阀门相关联连接,用于控制排水口的开启或闭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的将达到养殖密度的微藻进行收集,并及时的添加足够的营养液进行培养,达到自动化培养与收集的目的。达到自动化培养与收集的目的。达到自动化培养与收集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


[0001]本技术涉及微藻培养器
,特别涉及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

技术介绍

[0002]微藻是一类具有叶绿素的单细胞生物,具有可自养、种类多、分布广、生长快的优点,在繁殖过程中可利用CO2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丰富的有机物,释放氧气。微藻作为水产动物苗种的开口饵料和次级饵料生物的营养强化食物,在水产育苗中的地位无可替代,其核心地位表现在是贝类、对虾幼体和部分鱼类幼体的直接开口饵料,其次还是轮虫、卤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等水产养殖次级饵料生物所必需的食物。我国水产养殖规模世界第一,对饵料微藻的需求量巨大。因此,开发高密度微藻培养技术和保活采收技术,建立饵料微藻专业供应点成为当务之急。
[0003]目前市场上缺乏微藻自动化生产和收集装置,大部分培养器是通过改变光照或者营养盐等来提高藻的产量,需要人工去进行收集,造成劳动力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以解决上述问题,其能够及时的将达到养殖密度的微藻进行收集,并及时的添加足够的营养液进行培养,达到自动化培养与收集的目的。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包括立式的培养箱、用于供给二氧化碳的供给管、光照传感器以及水压传感器,所述培养箱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门,所述供给管设于所述培养箱内,所述供给管顶部管口与外部接通,其底部管口与所述培养箱连通;所述光照传感器设于所述培养箱底部中央,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所述排水阀门相关联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排水口的开启或闭合,所述水压传感器设于所述培养箱的侧壁上。
[0007]作为优选,所述培养箱包括箱体、底盘以及支撑架,所述底盘连接在所述箱体底部且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盘外部,用于支撑所述箱体。
[0008]作为优选,所述箱体为有机玻璃箱,所述底盘为聚乙烯的盘状结构。
[0009]作为优选,所述供给管为T形管,所述供给管水平一端具有两个相通的管口,所述供给管水平一端设于所述培养箱底部,其竖直一端设于所述培养箱中部。
[0010]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器还包括用于储存微藻的储藻池,所述储藻池通过排水管与所述底盘结构的排水口接通。
[0011]作为优选,所述培养器还包括用于供给营养盐的营养盐储备箱,所述营养盐储备箱底部设有营养盐注入管,所述营养盐注入管的另一端开口连接在所述培养箱的顶部侧壁,且与所述培养箱接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营养盐注入管与所述培养箱接通的管口上设有注入阀门,所述注入阀门与所述水压传感器的感应开关相连接,用以控制所述注入阀门的开启或者闭合。
[0013]作为优选,所述营养盐注入管接通所述培养箱的开口上设有用于过滤营养盐中杂质的滤网。
[0014]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为100目的过滤网兜。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培养箱、供给管结合光照传感器、水压传感器,能够有效的控制微藻的排放以及营养盐水供给,实现自动化培养的目的;其利用光照传感器,随着水体微藻密度不断增加,水中透明度也随之降低,光照逐渐减少,当达到设定的阈值,光照传感器断开,培养箱底部排水阀门打开,排水阀门打开时间设为固定的时间,当达到预设定的排水时间后,光照传感器再次启动连接,将排水阀门关闭。与此同时,随着水位的降低,水压传感器开始变化,当水压降到设定的阈值,开启营养盐供给管上的注入阀门,通过其管口上的滤网过滤水中杂质,随着水位上升达到预定水压值,则关闭营养盐供给管上阀门的开关阀门,停止进水。
[0017]整体上,通过光照传感器和水压传感器的共同作用下,及时的将达到养殖密度的微藻进行收集,并及时的添加足够的营养液进行培养,从而达到自动化培养与收集的目的,整体结构简单合理,减少了劳动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培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培养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培养器的前视图。
[0021]附图标记:1、培养箱;11、箱体;12、底盘;13、支撑架;14、排水口;2、供给管;3、光照传感器;4、水压传感器;5、排水阀门;6、储藻池;7、排水管;8、营养盐储备箱;9、营养盐注入管;10、注入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参见图1

图3,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包括立式的培养箱1、用于供给二氧化碳的供给管2、光照传感器3以及水压传感器4。培养箱1包括有箱体11、底盘12以及支撑架13,箱体11采用直径100cm、高150cm、厚1cm的圆筒结构,底盘12采用上直径为100cm、下直径为50cm、高为30cm的圆台结构,其中,箱体11可采用有机玻璃箱,底盘12采用聚乙烯材质制成的圆台结构,底盘12连接在箱体11底部且与箱体11连通,支撑架13设于底盘12外部,用于支撑箱体11。底盘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4,排水口14上设置有排水阀门5,用于外接排水管7排出达到养殖密度的微藻,可结合外部容器进行收集。
[0024]供给管2竖直设于所述培养箱1中部,供给管2为T形管,供给管2的水平一端具有两个相通的管口,供给管2的水平一端设于培养箱1的底盘12底部,供给管2的竖直一端具有一个管口,其竖直一端设于箱体11的中部,且供给管2的竖直一端的管口与外部二氧化碳发生器接通,用于供给二氧化碳。其中,可根据实际培养需要,在培养箱1的内放置两组或者多组
的供给管2。
[0025]光照传感器3设于培养箱1的底盘12中央,光照传感器3配置有时间控制器以及感应开关,时间控制器以及感应开关均与排水阀门5相关联连接,用于控制排水口14的开启或闭合,通过时间控制器来控制排水口14打开的时间,利于在微藻达到养殖密度后将微藻排出。其中水中光照传感器3所感受的光照强度可以自行设置,排水时间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改变。排水管7可采用厚5mm,直径为3cm的聚乙烯塑料管。
[0026]水压传感器4设于培养箱1的箱体11的侧壁上,且位于箱体11沿其中轴线方向的中部,当培养箱1内的水位达到水压传感器4预设值时,应当为培养箱1注入营养盐水,为后续的微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以保证微藻的正常生长。
[0027]其中,光照传感器3和水压传感器4均为现有技术,其控制排水阀门5的连接方式以及控制方法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赘述。
[0028]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培养器还包括用于储存微藻的储藻池6,储藻池6通过排水管7与底盘12的排水口14接通,用于收集微藻,方便工作人员收集微藻。
[0029]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培养器还包括用于供给营养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的培养箱、用于供给二氧化碳的供给管、光照传感器以及水压传感器,所述培养箱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设有排水阀门,所述供给管设于所述培养箱内,所述供给管顶部管口与外部接通,其底部管口与所述培养箱连通;所述光照传感器设于所述培养箱底部中央,所述光照传感器与所述排水阀门相关联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排水口的开启或闭合,所述水压传感器设于所述培养箱的侧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箱包括箱体、底盘以及支撑架,所述底盘连接在所述箱体底部且与所述箱体连通,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底盘外部,用于支撑所述箱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有机玻璃箱,所述底盘为聚乙烯的盘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站立式自动型微藻高密度培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管为T形管,所述供给管水平一端具有两个相通的管口,所述供给管水平一端设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琼秦越李婷婷孔令鑫陈梓傲贾真朱鹏佘智彩许尤厚
申请(专利权)人:北部湾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