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将地下水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方法和工具技术

技术编号:359327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地下水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方法及工具,该组件包括内管、密封板、曝气管、抽气管、隔水环以及支撑件,内管能够置入待改建地下水监测井内的地下水位以下,支撑件设置在内管的底部,内管上部周侧套设有能填充内管与监测井之间间隙的隔水环,抽气管和曝气管分别穿设在密封板上,当密封板安装在待改建地下水监测井的井口时,曝气管下端置于地下水中,抽气管下端位于内管上方。在对目标地块监测过程中发现挥发性有机污染情况后,能在无需开挖、仅需实施简单安装作业条件下,及时采用现有地下水监测井开展修复工作,并能够有效避免在役场地施工的风险和明显降低修复施工费用。降低修复施工费用。降低修复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将地下水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方法和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水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将地下水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方法和工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对土壤地下水资源日益重视,国家(最新标准)要求针对重点行业的在役企业属地内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定期监测。在目标地块建设地下水监测井是检/监测目标地块内土壤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方式。
[0003]有机化学品在炼制、储存、销售过程中,突发事故或设备维护不当会造成有机化学品的泄漏,这些泄漏的有机化学品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从而破坏该区域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且对未来生活在该区域的人体造成危害。如何采用低成本、施工周期短的方法治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是市场迫切需要的。
[0004]地下水循环井技术是由双层套管及上下两部分筛管组合形成的井中井模式,其通过下部筛管将含水层中的水引入井内,通过曝气或增加动力装置,将水从上部筛管重新注入含水层,地下水围绕循环井进行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将地下水中溶解的挥发性污染物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净化地下水体。该技术属于原位修复技术,运行成本低,主要应用于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的地下水处理方面。
[0005]在役企业往往地下管线复杂,动土、开挖施工的安全要求高且审批流程长。如果能将发现污染的地下水监测井改造升级为能用于修复地下水污染的地下水循环井,将大大降低在役场地施工的风险和施工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在役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场地修复的施工成本高、风险大、审批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将地下水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方法和工具。
[0007]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包括内管、密封板、曝气管、抽气管、隔水环以及支撑件,所述内管能够置入待改建地下水监测井内,支撑件设置在内管的底部,内管上部周侧套设有能填充内管与监测井之间间隙的隔水环,抽气管和曝气管分别穿设在密封板上,当密封板安装在待改建地下水监测井的井口时,曝气管下端置于地下水中,抽气管下端位于内管上方。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件高度可调。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水环为遇水膨胀材料。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隔水环为环形充气气囊。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的进一步优化,内管
的材质不与水产生反应。
[0012]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在监测井高于地下水位的井壁上一定高度开设多个上筛孔,并在上筛孔内填充用于支撑上筛孔结构的上筛管和颗粒填充物,上述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投入改造好的监测井内,当密封板安装在改建完成的地下水监测井口时,曝气管下端置于地下水中,抽气管下端位于内管上方。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内管的上端口高于上筛孔,内管的下端口距井底距离大于监测井内水深的50%,小于监测井内水深的80%。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筛管为一定长度的方管或圆管。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颗粒填充物为3

8mm的石英砂。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监测井上的多个上筛孔位于同一水平面。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监测井上的多个上筛孔处于不同的水平面。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筛孔开设顺序为从下到上。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筛孔开设在高于地下水位20

50cm处。
[0020]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工具,在监测井侧壁开设上述的上筛孔,包括定位探杆、开筛刀头以及设置在定位探杆的上部的角度辨识杆,角度辨识杆与定位探杆垂直相交,定位探杆下部设有转杆,转杆转动设置在定位探杆上,转杆的一端设有可连接开筛刀头或上筛管的连接件,电机的输出轴与转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工具的进一步优化,位于电机两端的定位探杆杆体上设有驱动开筛刀头前移的助推气囊。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工具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探杆由两根杆体以及设置在两个杆体之间的伸缩杆构成。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在对目标地块监测过程中发现挥发性有机污染情况后,能在无需开挖、仅需实施简单安装作业条件下,及时采用现有地下水监测井开展修复工作,并能够有效避免在役场地施工的风险和明显降低修复施工费用。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实施例1组件(支撑件为结构形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实施例1组件(支撑件为结构形式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改造完成循环井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实施例5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1、内管,2、密封板,3、曝气管,4、抽气管,5、隔水环,6、支撑件,7、地下水位,8、上筛孔,9、监测井,10、转杆,11、定位探杆,12、角度辨识杆,13、伸缩杆,14、助推气囊,15、电机,16、开筛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
[0031]如图1

3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包括内管1、密封板2、曝气管3、抽气管4、隔水环5以及支撑件6。
[0032]内管1能够置入待改建地下水监测井9内,支撑件6设置在内管1的底部,通过将内管1置入改建地下水监测井9内,内管1底部的支撑件6对内管1进行支撑,支撑件6使内管1的上管口略高于上筛孔高度,支撑件6可以为支撑杆(结构形式一)或与内管1为一体的开筛管(结构形式二)。
[0033]内管1应采用不与水产生反应材料构成,可以是不锈钢材质、PVC材质或者铝合金材质。
[0034]内管1上部周侧套设有能填充内管1与监测井9之间间隙的隔水环5,隔水环5为遇水膨胀材料,遇水膨胀材料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遇水膨胀橡胶,隔水环5的位置应靠近内管1的上管口,当内管1置入改建地下水监测井内后,隔水环5遇水膨胀将内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密封板(2)、曝气管(3)、抽气管(4)、隔水环(5)以及支撑件(6),所述内管(1)能够置入待改建地下水监测井(9)内,支撑件(6)设置在内管(1)的底部,内管(1)上部周侧套设有能填充内管(1)与监测井(9)之间间隙的隔水环(5),抽气管(4)和曝气管(3)分别穿设在密封板(2)上,当密封板(2)安装在待改建地下水监测井(9)的井口时,曝气管(3)下端置于地下水中,抽气管(4)下端位于内管(1)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6)高度可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环(5)为遇水膨胀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环(5)为环形充气气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其特征在于:内管(1)的材质不与水产生反应。6.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监测井(9)高于地下水位(7)的井壁上开设多个上筛孔(8),并在上筛孔(8)内填充用于支撑上筛孔(8)结构的上筛管和颗粒填充物,将如权利要求1

5任一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组件投入改造好的监测井(9)内,当密封板(2)安装在改建完成的地下水监测井(9)的井口时,曝气管(3)下端置于地下水中,抽气管(4)下端位于内管(1)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将地下水监测井改建为地下水循环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内管(1)的上端口高于上筛孔(8),内管(1)的下端口距井底距离大于监测井(9)内水深的50%,小于监测井(9)内水深的80%。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新阁左世伟丁宁朱宗博尚尔顺时东兴张瑞波李克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