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3164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7
一种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包括楼板、钢次梁、三边角钢和混凝土梁,所述钢次梁设置在楼板的下方、两混凝土梁之间,并且钢次梁与混凝土梁垂直布设,所述钢次梁的长度与两个混凝土梁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所述楼板上、在与钢次梁对应位置上、布设有宽度大于钢次梁上翼缘的第一钢板,所述钢次梁的上翼缘与第一钢板之间通过多个第四螺栓固定,使得钢次梁紧固在楼板的底部,所述钢次梁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混凝土主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楼板承载力,有利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次梁协同抗弯和抗剪。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次梁协同抗弯和抗剪。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次梁协同抗弯和抗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楼板加固
,特别是一种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既有建筑物加固改造工程中,在原有结构上新增填充墙或放置额外设备以改变或扩展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十分常见。但新增荷载后,往往会超过旧有楼板的承载力要求,因此需要对楼板进行加固处理。
[0003]现有加固楼板构造中,有粘贴钢板加固法,采用粘贴钢板加固法的楼板和钢次梁的连接方式为不连接或者通过环氧树脂等高分子粘合剂连接,楼板顶面也没有采取额外的加固措施。这会导致以下两个问题。(1)楼板和钢次梁不连接会导致钢次梁和楼板在使用阶段产生错动和分离,使得楼板的实际传力路径和设计的传力路径产生偏差,同时造成钢次梁局部应力集中的现象。(2)仅使用环氧树脂等高分子粘合剂连接,钢次梁和楼板的连接界面抗剪切能力较差,也不能限制因钢次梁与楼板的变形差导致的分离现象,因而不能保证楼板和钢次梁协同工作。(3)环氧树脂也容易出现老化开裂问题,耐久性也难以满足要求。(4)增设钢次梁后,使得钢次梁附近楼板产生负弯矩,而原有钢筋混凝土楼板跨中处通常没有布置抵抗负弯矩的板面钢筋,这样可能导致加固后楼板顶部开裂甚至承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提高楼板承载力,有利于混凝土楼板与钢次梁协同抗弯和抗剪的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首先提出了一种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包括楼板、钢次梁、三边角钢和混凝土梁,所述钢次梁设置在楼板的下方、两混凝土梁之间,并且钢次梁与混凝土梁垂直布设,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次梁的长度与两个混凝土梁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所述楼板上、在与钢次梁对应位置上、布设有宽度大于钢次梁上翼缘的第一钢板,所述钢次梁的上翼缘与第一钢板之间通过多个第四螺栓固定,使得钢次梁紧固在楼板的底部,所述钢次梁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混凝土主梁上。
[000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次梁为H型钢梁。
[0007]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钢板通过结构胶粘贴在楼板上。
[0008]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四螺栓间距相同、沿钢次梁长度方向布设形成一组螺栓组,所述螺栓垂直布置,钢次梁在上翼缘的两侧翼板上分别设有一组螺栓组。
[0009]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三边角钢、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所述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分别布设在混凝土梁的两侧腹部、与钢次梁端部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钢次梁的端部通过第三钢板支撑在混凝土梁上,所述三边角钢设置在钢次梁端部、腹板的两侧,所述三边角钢的第一翼缘板支撑在钢次梁上翼缘内侧,并且通过第一螺栓将第一翼缘板与第一钢板连接固定,所述三边角钢的第二翼缘板支撑在第三钢板上,并且通过第二螺栓将第二翼缘板、第三钢板和第二钢板连接固定,所述三边角钢的第三翼缘板支撑在钢次梁的腹板上,
并且通过第三螺栓将腹板以及腹板两侧的第三翼缘板连接固定。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作为支撑件,保证将钢次梁两端的力均匀传递到混凝土梁上。
[001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三边角钢为三边翼缘板互相垂直成角形的连接钢板结构。
[0011]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钢次梁、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三边角钢、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和第四螺栓外均设有防锈漆层,阻止腐蚀生锈。
[0012]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第三螺栓、第四螺栓均采用高强螺栓。
[0013]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0014](1)在楼板下搭设钢次梁,在楼板上布设钢板,同时沿钢次梁纵向布设穿过楼板的螺栓,将钢次梁与钢板固定连接,钢次梁与楼板上的钢板通过螺栓连接,可以避免受力变形过程中上翼缘与楼板界面的分离,也能够使钢次梁与楼板界面纵向协同变形,能够提高钢次梁与楼板的协同抗弯能力。
[0015](2)在钢次梁处楼板上部粘贴钢板,并通过高强螺栓将楼板、钢板固定连接,能使楼板、钢板实现更好的协同受力,承担垂直于钢次梁方向的楼板负弯矩,其中新增的钢板起到抗拉作用。
[0016](3)在钢次梁端部连接处布置三边角钢,通过高强螺栓使三边角钢分别与钢次梁端部、楼板、混凝土梁固定连接,将三边角钢、钢次梁端部、楼板、混凝土梁连接成一个整体。三边角钢的设置能够使混凝土梁、腹板、钢次梁翼缘和混凝土楼板协同抗弯抗剪,提高了该局部区域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

A方向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1中B

B方向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中C

C方向剖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图1中D

D方向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图1中高强螺栓放大示意图。
[0023]图中,1、楼板;2、钢次梁;21、腹板;22、上翼缘;23、下翼缘;31、第一钢板;32、第二钢板;33、第三钢板;4、三边角钢;5、混凝土梁;61、第一螺栓;62、第二螺栓;63、第三螺栓;64、第四螺栓;65、垫圈;66、螺帽;67、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如图1

6所示,一种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包括楼板1、钢次梁2、腹板21、上翼缘22、
下翼缘23、三边角钢4、混凝土梁5。
[0027]所述钢次梁2为H型钢梁,所述钢次梁2设置在楼板1的下方、两混凝土梁5之间,并且钢次梁2与混凝土梁5垂直布设,所述钢次梁2的长度与两个混凝土梁5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所述楼板1上、在与钢次梁2对应位置上、布设有宽度大于钢次梁2上翼缘22的第一钢板3,所述钢次梁2的上翼缘22与第一钢板3之间通过多个第四螺栓64固定,从而使得钢次梁2紧固在楼板1的底部,多个螺栓间距相同、沿钢次梁2长度方向布设形成一组螺栓组,所述螺栓垂直布置,钢次梁2在上翼缘22的两侧翼板上分别设有一组螺栓组,所述钢次梁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混凝土主梁上。
[0028]所述连接件包括三边角钢4、第二钢板32和第三钢板33,所述第二钢板32和第三钢板33分别布设在混凝土梁5的两侧腹部、与钢次梁2端部对应的位置上,所述钢次梁2的端部通过第三钢板33支撑在混凝土梁5上,所述三边角钢4设置在钢次梁2端部、腹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次梁加固楼板结构,包括楼板(1)、钢次梁(2)、三边角钢(4)和混凝土梁(5),所述钢次梁(2)设置在楼板(1)的下方、两混凝土梁(5)之间,并且钢次梁(2)与混凝土梁(5)垂直布设,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次梁(2)的长度与两个混凝土梁(5)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所述楼板(1)上、在与钢次梁(2)对应位置上、布设有宽度大于钢次梁(2)上翼缘(22)的第一钢板(31),所述钢次梁(2)的上翼缘(22)与第一钢板(31)之间通过多个第四螺栓(64)固定,使得钢次梁(2)紧固在楼板(1)的底部,所述钢次梁(2)的两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混凝土主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次梁(2)加固楼板(1)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次梁(2)为H型钢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次梁(2)加固楼板(1)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板(31)通过结构胶粘贴在楼板(1)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次梁(2)加固楼板(1)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第四螺栓(64)间距相同、沿钢次梁(2)长度方向布设形成一组螺栓组,所述螺栓垂直布置,钢次梁(2)在上翼缘(22)的两侧翼板上分别设有一组螺栓组。5.如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钢次梁(2)加固楼板(1)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三边角钢(4)、第二钢板(32)和第三钢板(33),所述第二钢板(32)和第三钢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楚贤胡谋李怀斌姜文君白忠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