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314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底座的较高位置一侧设置有手腕角度调节机构;手腕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手腕放置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槽内的齿轮、齿条、转轴、连接杆以及齿轮锁紧块,手腕放置板上部转动连接在安装槽上部,齿条横向滑接在安装槽底面开设的横向滑槽内,齿轮设置在齿条上方并与齿条相啮合,齿轮锁紧块纵向滑接在安装槽底面开设的纵向滑槽内,齿轮锁紧块开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齿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手腕放置板上翻转或下翻转,用于调整手腕和手臂的角度,齿槽用于固定齿轮的上部,进而固定手腕放置板,医务人员用手压在患者手腕上,减少患者手腕或手指抖动的现象,便于快速定位穿刺位置。置。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
,具体是指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桡动脉是肱动脉的终支之一,较尺动脉稍小。桡动脉长约21.2cm,起端外 径约0.3cm。肱动脉分出后,行向外下,先经肱桡肌与旋前圆肌之间,继而位 于桡侧腕屈肌与肱桡肌之间。桡动脉在桡骨下端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位置较浅, 是扪脉和穿刺的理想部位。
[0003]传统的桡动脉穿刺定位手段需要依靠医务人员的丰富经验找穿刺位置,医 务人员穿刺时需要按压患者的手腕、手指用于寻找合适的穿刺角度,减少血管 弯曲,对于部分患者由于心理因素或身体因素不能较好的配合医务人员进行穿 刺,需要重新寻找穿刺位置,会导致穿刺成功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置,便于固 定患者手腕和手指部位,减少血管弯曲,帮助医务人员快速定位桡动脉穿刺位 置。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 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面逐渐向上倾斜延伸,底座的较高位置一侧设置有手 腕角度调节机构;底座的较高位置一侧开设有安装槽;
[0006]手腕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手腕放置板、以及设置在安装槽内的齿轮、齿条、 转轴、连接杆以及齿轮锁紧块,手腕放置板上部转动连接在安装槽上部,齿条 横向滑接在安装槽底面开设的横向滑槽内,齿轮设置在齿条上方并与齿条相啮 合,转轴纵向穿设在底座两侧并与齿轮的中心孔连接,连接杆一端与齿条转动 连接,连接杆另一端与手腕放置板转动连接,齿轮锁紧块纵向滑接在安装槽底 面开设的纵向滑槽内,齿轮锁紧块开设有与齿轮相适配的齿槽,齿槽、齿轮、 转轴同轴线。
[0007]底座横向设置,底座的上端面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用于支 撑患者前臂,底座较高一侧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用于安装手腕角度调节机构, 手腕放置板的上端两侧转动设置在安装槽上部的两侧,安装槽底面开设有横向 滑槽,横向滑槽沿底座的长度方向设置,齿条滑接在横向滑槽内,转轴固定连 接在齿轮的中心孔内,齿轮通过转轴设置在齿条上方并与齿条相啮合。转轴纵 向设置,转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底座的前后两侧,连接杆用于连接齿条和手腕 放置板,旋转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条横向移动,齿条带动连接杆旋转,进 而带动手腕放置板上翻转或下翻转,用于调整手腕和手臂的角度,减少血管弯 曲,医务人员不必用手直接握住患者手腕寻找穿侧位置。
[0008]根据不同患者的手腕,调整角度后,齿轮锁紧块的齿槽用于容纳齿轮的上 部位置,齿轮锁紧块的下端滑接在纵向滑槽内,纵向滑槽限制齿轮锁紧块的横 向移动,通过移动齿轮锁紧块固定齿轮,进而固定手腕放置板,医务人员直接 用手压在患者手腕、手指上,减少部分患者不配合的现象,减少患者手腕或手 指抖动的现象,在保证患者手腕舒适度的
基础上,便于快速定位穿刺位置,避 免现有手段需要反复确定穿刺位置的现象。
[0009]作为优选,底座的较高位置一侧还转动设置有手指按压组件,手指按压组 件包括手指按压板、转动臂,转动臂一端与底座转动连接,转动臂另一端与按 压板连接。
[0010]手指按压组件转动设置在手腕放置板上方,患者手腕、手指放置在手指按 压板和手腕放置板之间,调整好手腕放置板位置后,将手指按压板压在患者手 指上,特别是大拇指,医务人员只需轻压手指按压板即可,减少与患者手指的 接触,提高患者手腕的稳定性,提高穿刺效率。
[0011]作为优选,齿轮锁紧块靠近齿轮的一侧下端开设有缺口,缺口的上端面高 于齿条的最高点。
[0012]齿轮锁紧块靠近齿轮的一侧设置的缺口,便于纵向方向移动齿轮锁紧块至 齿轮位置,齿轮锁紧块的齿槽与齿轮相适配,齿轮的上部位置位于齿槽内,缺 口的内侧靠近齿条,实现齿轮的锁紧。
[0013]作为优选,齿轮锁紧块远离齿轮一侧纵向设置有推拉杆,推拉杆穿过底座 向外侧延伸,推拉杆外侧端设置有把手。
[0014]作为优选,转轴延伸至底座外侧一端设置有旋钮。
[0015]作为优选,底座上端面横向设置有弧形槽。
[0016]作为优选,手指按压板开设有分别与五个手指相适配的按压孔。
[0017]对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旋转转轴,带动齿轮转动,齿条 横向移动,齿条带动连接杆旋转,进而带动手腕放置板上翻转或下翻转,用于 调整手腕和手臂的角度,调整角度后,齿槽用于容纳齿轮的上部位置,通过移 动齿轮锁紧块固定齿轮,进而固定手腕放置板,医务人员直接用手压在患者手 腕、手指上,减少部分患者不配合的现象,减少患者手腕或手指抖动的现象, 在保证患者手腕舒适度的基础上,便于快速定位穿刺位置,避免现有手段需要 反复确定穿刺位置的现象;
[0018]手指按压组件转动设置在手腕放置板上方,患者手腕、手指放置在手指按 压板和手腕放置板之间,调整好手腕放置板位置后,将手指按压板压在患者手 指上,特别是大拇指,医务人员只需轻压手指按压板即可,减少与患者手指的 接触,提高患者手腕、手指的稳定性,提高穿刺效率。
附图说明
[0019]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附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右视图;
[0023]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附图4中A

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所示标号:1、底座;101、弧形槽;102、安装槽;103、横向滑槽; 104、纵向滑槽;2、手腕放置板;3、齿轮;4、齿条;5、转轴;6、连接杆; 7、齿轮锁紧块;701、齿槽;702、缺口;8、手指按压板;801、按压孔;9、 转动臂;10、推拉杆;11、把手;12、旋钮;13、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5所示,一种动脉识别 用辅助装置,包括横向设置的底座1,底座1的上端面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向上 倾斜设置,用于支撑患者前臂,底座1的较高位置一侧设置有手腕角度调节机 构,底座1的较高位置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2,底座1上端面横向设置有弧形槽 101,底座1上端面还设有用于绑紧手臂的绑带13。
[0026]手腕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手腕放置板2、以及设置在安装槽102内的齿轮3、 齿条4、转轴5、连接杆6以及齿轮锁紧块7,手腕放置板2的上端两侧转动连 接在安装槽102上部的两侧,齿条4横向滑接在安装槽102底面开设的横向滑 槽103内,齿轮3设置在齿条4上方并与齿条4相啮合,转轴5纵向穿设在底 座1两侧并与齿轮3的中心孔连接,连接杆6一端与齿条4转动连接,连接杆6 另一端与手腕放置板2转动连接,齿轮锁紧块7纵向滑接在安装槽102底面开 设的纵向滑槽104内,齿轮锁紧块7开设有与齿轮3相适配的齿槽701,齿槽701、齿轮3、转轴5同轴线,转轴5穿过齿槽701与底座1转动连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端面逐渐向上倾斜延伸,所述底座(1)的较高位置一侧设置有手腕角度调节机构;所述底座(1)的较高位置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02);所述手腕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手腕放置板(2)、以及设置在安装槽(102)内的齿轮(3)、齿条(4)、转轴(5)、连接杆(6)以及齿轮锁紧块(7),所述手腕放置板(2)上部转动连接在安装槽(102)上部,所述齿条(4)横向滑接在安装槽(102)底面开设的横向滑槽(103)内,所述齿轮(3)设置在齿条(4)上方并与齿条(4)相啮合,所述转轴(5)纵向穿设在底座(1)两侧并与齿轮(3)的中心孔连接,所述连接杆(6)一端与齿条(4)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6)另一端与手腕放置板(2)转动连接,所述齿轮锁紧块(7)纵向滑接在安装槽(102)底面开设的纵向滑槽(104)内,所述齿轮锁紧块(7)开设有与齿轮(3)相适配的齿槽(701),所述齿槽(701)、齿轮(3)、转轴(5)同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脉识别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伦莹闫文丽卢志宏邵晓冬张弘聪孙宁宁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空港人工智能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