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3071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通过在层压装置上设置定压板、第一动压板、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第一动压板悬空于定压板的上方,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放置于定压板的顶面上,第二动压板设置于第一动压板的左侧面,第三动压板设置于第一动压板的右侧面,定压板上还设有第四动压板和第五动压板,第一动压板上设有凸起,定压板上设有凹槽。使得具有弧度或其他样式的型材,能改变凸起和凹槽的形态对其进行整体层压,而第二动压板、第三动压板等则能将型材的立体部分,夹压在第一动压板与其之间进行层压,该层压装置不仅能对带有弧度或样式的型材进行层压,还能针对立体形态的型材进行整体层压,造价低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层压装置,更具体的说,本技术主要涉及一种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层压机是指把多层物质压合在一起的机械设备。层压工艺中的关键之处是压力的控制。压力越大,产品质量越好。具体要求是:压力上升要平稳,压力控制精度要高,恒压时间要准确控制,产品在各个方向的受压均匀。为满足层压工艺及产品生产要求,设备的主体设计应包括装卸料系统、加热系统、压力系统和保护系统四大部分。
[0003]目前市面上的层压机大多用于较大型材的平面压合,但对于小型配件,如汽车内饰的型材压合,且带有弧度或样式的型材,却不易对其做到一体成型的压合,而对于小型厂商来说,大型的全自动层压机造价过高,若用作于小型配件,则工艺成本较大,而使用手工压合,则生产效率较低,且压合工艺不易达到合格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造价低、生产效率高的,可对带有弧度或样式的型材进行层压的,能针对立体形态的型材进行整体层压的,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层压装置包括定压板、第一动压板、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所述定压板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动压板悬空于所述定压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放置于所述定压板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的竖截面形状、直径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竖截面形状、直径一致,所述第二动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左侧面,所述第三动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右侧面。
[0006]进一步的,所述定压板上设有第四动压板和第五动压板,所述第四动压板和第五动压板的竖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竖截面直径,所述第四动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正前方,所述第五动压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正后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压板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底面相贴合,所述定压板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一动压板的底面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压板的顶面上设有竖向伸缩轴,所述第二动压板的左侧面与第三动压板的右侧面设有第一横向伸缩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动压板的正面和第五动压板的背面设有第二横向伸缩轴。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动压板的右侧面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左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动压板右侧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动压板左侧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三动压板的左侧面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右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三动压板左侧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动压板右侧
面的形状相匹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动压板的背面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正面相贴合,所述第四动压板背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动压板正面的形状相匹配,所述第五动压板的正面与所述第一动压板的背面相贴合,所述第五动压板正面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动压板背面的形状相匹配。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之一是:通过在层压装置上设置定压板、第一动压板、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第一动压板悬空于定压板的上方,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放置于定压板的顶面上,第二动压板设置于第一动压板的左侧面,第三动压板设置于第一动压板的右侧面。使得型材可置于第一动压板与定压板之间进行平面的压合,并且可根据带有弧度或其他样式的型材,配合改变第一动压板上的凸起与定压板上的凹槽,对其进行整体压合,而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则能将型材的立体部分,夹压在第一动压板与其之间进行压合,设置于第一动压板上的竖向伸缩轴、第二动压板和第三动压板上的第一横向伸缩轴则能通过电机,稳定地朝型材推送足够的压力,使型材的层压达标,该层压装置不仅能对带有弧度或样式的型材进行层压,还能针对立体形态的型材进行整体层压,造价低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凹槽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竖向伸缩轴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横向伸缩轴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二动压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用于说明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四动压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为第一动压板、2为第二动压板、3为第三动压板、4为第四动压板、5为第五动压板、6为定压板、7为凹槽、8为凸起、9为竖向伸缩轴、10为第一横向伸缩轴、11为第二横向伸缩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
[0022]参考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是:为了降低造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不仅能对带有弧度或样式的型材进行层压,还能针对立体形态的型材进行整体层压,采用层压装置包括定压板6、第一动压板1、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定压板6的横截面直径大于第一动压板1的横截面直径,第一动压板1悬空于定压板6的上方,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放置于定压板6的顶面上,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的竖截面形状、直径与第一动压板1的竖截面形状、直径一致,第二动压板2设置于第一动压板1的左侧面,第三动压板3设置于第一动压板1的右侧面。
[0023]使得型材可置于第一动压板1与定压板6之间进行平面的压合,并且可根据带有弧度或其他样式的型材,配合改变第一动压板1上的凸起8与定压板6上的凹槽7,对其进行整体压合,而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则能将型材的立体部分,夹压在第一动压板1与其之
间进行压合,设置于第一动压板1上的竖向伸缩轴9、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上的第一横向伸缩轴10则能通过电机,稳定地朝型材推送足够的压力,使型材的层压达标,该层压装置不仅能对带有弧度或样式的型材进行层压,还能针对立体形态的型材进行整体层压,造价低的同时还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4]参考图2所示,为了针对型材周围所有的立面进行层压,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定压板6上设有第四动压板4和第五动压板5,第四动压板4和第五动压板5的竖截面直径大于第一动压板1的竖截面直径,第四动压板4设置于第一动压板1的正前方,第五动压板5设置于第一动压板1的正后方。使得如空心矩形等型材在进行层压时,型材的底面能夹在第一动压板1与定压板6之间,型材周围的立面则能分别夹在:第一动压板1与第二动压板2、第一动压板1与第三动压板3、第一动压板1与第四动压板4、第一动压板1与第五动压板5之间,最后通过朝型材推送压力,使其进行层压。
[0025]参考图3所示,为了针对带有弧度或样式的型材进行层压,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是:采用定压板6的顶面与第一动压板1的底面相贴合,定压板6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装置包括定压板(6)、第一动压板(1)、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所述定压板(6)的横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横截面直径,所述第一动压板(1)悬空于所述定压板(6)的上方,所述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放置于所述定压板(6)的顶面上,所述第二动压板(2)和第三动压板(3)的竖截面形状、直径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竖截面形状、直径一致,所述第二动压板(2)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左侧面,所述第三动压板(3)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右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板(6)上设有第四动压板(4)和第五动压板(5),所述第四动压板(4)和第五动压板(5)的竖截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竖截面直径,所述第四动压板(4)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正前方,所述第五动压板(5)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正后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零件板材的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压板(6)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底面相贴合,所述定压板(6)的顶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7),所述第一动压板(1)的底面设有向外突出的凸起(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建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和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