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914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业化领域,尤其是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针对现有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建筑主体的预留腔和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且插杆的顶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预留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所述预留腔靠近预制构件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U型杆,且U型杆的两端均与预制构件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简单便捷地实现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连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了人们的需求。了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业化
,尤其涉及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因其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等优点已在全国被大力推广使用。当前现阶段装配式节点连接方法有湿连接、干连接两种。湿连接包括浆锚连接、普通后浇整体式连接、普通现浇连接、灌浆拼装以及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而干连接方法有机械套筒连接、预应力压接、牛腿连接、焊接连接以及螺栓连接等。湿连接的整体性较好,但施工不便,如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目前还缺乏对套筒灌浆连接质量检验的有效检验方法。
[0003]现有的干连接相较于湿连接具有施工便捷的特点,但连接方法还是相对较复杂,需要进行相应的拧紧、张拉、焊接等工作,操作不便,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包括建筑主体的预留腔和预制构件,所述预制构件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且插杆的顶侧开设有固定孔,所述预留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所述预留腔靠近预制构件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U型杆,且U型杆的两端均与预制构件相接触,所述U型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杆。
[0007]优选的,所述预留腔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且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的一侧,滑块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上。
[0008]优选的,两个滑槽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上。
[0009]优选的,两个移动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固定孔,并延伸至插杆外。
[0010]优选的,所述凹槽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的一端,且若干个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同一个U型杆上。
[0011]优选的,两个滑槽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线孔,且线孔与预留腔相连通,横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绳子的一端,绳子的另一端贯穿线孔,并固定连接在滑块上。
[0012]本技术中,所述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首先将预制构件上的两个插杆插入预留腔内,此时预制构件就会对U型杆进行挤压,然后横杆上的两个绳子就会不
再处于紧绷状态,此时移动杆就会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迫使固定杆与固定孔插合,进而完成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连接;
[0013]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使得人们能够更加简单便捷地实现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之间的连接,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预留腔、2预制构件、3插杆、4固定孔、5移动杆、6滑槽、7滑块、8第一弹簧、9固定杆、10凹槽、11通孔、12U型杆、13第二弹簧、14横杆、15线孔、16绳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实施例一
[0020]参照图1

3,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包括建筑主体的预留腔1和预制构件2,预制构件2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3,且插杆3的顶侧开设有固定孔4,预留腔1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5,预留腔1靠近预制构件2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0,且凹槽10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11,两个通孔11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U型杆12,且U型杆12的两端均与预制构件2相接触,U型杆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杆14。
[0021]本技术中,预留腔1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6,且滑槽6内滑动安装有滑块7的一侧,滑块7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5上。
[0022]本技术中,两个滑槽6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的一端,且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滑块7上,第一弹簧8是为了确保固定杆9与固定孔4的插合。
[0023]本技术中,两个移动杆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9,且两个固定杆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固定孔4,并延伸至插杆3外。
[0024]本技术中,凹槽10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13的一端,且若干个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同一个U型杆12上,第二弹簧13是为了是为了维持U型杆12的初始位置。
[0025]本技术中,两个滑槽6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开设有线孔15,且线孔15与预留腔1相连通,横杆1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绳子16的一端,绳子16的另一端贯穿线孔15,并固定连接在滑块7上。
[0026]实施例二
[0027]参照图1

3,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包括建筑主体的预留腔1和预制构件2,预制构件2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3,且插杆3的顶侧开设有固定孔4,预留腔1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5,预留腔1靠近预制构件2一侧的内壁上开设
有凹槽10,且凹槽10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11,两个通孔11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U型杆12,且U型杆12的两端均与预制构件2相接触,U型杆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杆14。
[0028]本技术中,预留腔1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6,且滑槽6内滑动安装有滑块7的一侧,滑块7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5上。
[0029]本技术中,两个滑槽6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固定焊接有第一弹簧8的一端,且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滑块7上。
[0030]本技术中,两个移动杆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杆9,且两个固定杆9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贯穿固定孔4,并延伸至插杆3外。
[0031]本技术中,凹槽10一侧的内壁上等间隔固定焊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13的一端,且若干个第二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同一个U型杆12上。
[0032]本技术中,两个滑槽6相互靠近一侧的内壁上均挖设有线孔15,且线孔15与预留腔1相连通,横杆1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绳子16的一端,绳子16的另一端贯穿线孔15,并固定连接在滑块7上。
[0033]本技术中,首先将预制构件2上的两个插杆3插入预留腔1内,此时预制构件2就会对U型杆12进行挤压,然后横杆14上的两个绳子16就会不再处于紧绷状态,此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包括建筑主体的预留腔(1)和预制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2)的一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两个插杆(3),且插杆(3)的顶侧开设有固定孔(4),所述预留腔(1)一侧的内壁上分别滑动安装有两个移动杆(5),所述预留腔(1)靠近预制构件(2)一侧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0),且凹槽(10)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通孔(11),两个通孔(11)内滑动安装有同一个U型杆(12),且U型杆(12)的两端均与预制构件(2)相接触,所述U型杆(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横杆(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腔(1)一侧的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滑槽(6),且滑槽(6)内滑动安装有滑块(7)的一侧,滑块(7)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在移动杆(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构件与建筑主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滑槽(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航云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