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2782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4 1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监测点和与多个监测点无线连接的监控端,单个所述的监测点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监控端包括与所述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无线连接的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二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有PC端,所述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并通过无线连接有智能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效率高,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用性强。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温室环境监测
,具体为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聚碳酸脂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0003]目前的温室监控系统均需要布线,不仅施工程度慢,并且效率低,在农作物种植的时候还容易误伤线缆,并且成本高;目前的监控系统内的监测装置均是固定设置在温室棚内的固定位置,由于温室内在不同时期种植不同的作物,需要对监控点进行移动,传统的固定位置的监控装置不仅移位难,费时费力,效率低,不便于安装等,所以就需要一种新型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本技术通过在温室的各个区域安装监控装置,直接在安装脚上的通孔内插接扦插杆即可稳定的将安装脚固定在土壤上,然后通过支撑杆与安装盘转动调节安装高度,结合伸缩杆调节装置盒的高度。并且本技术实时的监测温室内局部环境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信息,并通过无线发送给监控端,监控端通过PC端或者智能终端进行信息查看,在突然升温时,直接通过第一控制处理单元控制棚内的散热风机和喷水阀进行及时的散热,避免造成损失,本技术起到统一监控,无需在各个监测点与监控端进行布线,施工效率高,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并且移动方便,便于种植不同作物时根据需要进行布设监测点。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监测点和与多个监测点无线连接的监控端,单个所述的监测点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监控端包括与所述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无线连接的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二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有PC端,所述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并通过无线连接有智能终端。
[0007]进一步,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下端间隔均匀设有三个安装块,与所述安装块转动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端转动设有安装脚,所述安装脚上开设有
多个呈蜂窝状的通孔,所述安装盘的上端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两侧板之间转动设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的外侧端嵌设有显示屏,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固定安装在装置盒的背侧上,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均固定设在所述装置盒内,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0008]进一步,所述装置盒与所述支撑块的外侧端通过第一锁紧螺栓锁紧,所述支撑杆在所述安装块的外侧端通过第二锁紧螺栓锁紧。
[0009]进一步,所述智能终端为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还分别通过有线连接有散热风机和喷水阀。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与第二控制处理单元均采用80C51系列单片机,所述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与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均采用RFM119S型相配套的无线收发单元,所述光传感器采用ALS

PT17

51C/L177/TR8型环境光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采用BN

CO2型传感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起到统一监控,无需在各个监测点与监控端进行布线,施工效率高,方便快捷,实用性强,并且移动方便,便于种植不同作物时根据需要进行布设监测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监控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其中,安装盘1,安装块2,第二锁紧螺栓21,支撑杆11,安装脚12,伸缩杆3,支撑块4,第一锁紧螺栓51,显示屏5。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监测点和与多个监测点无线连接的监控端,单个所述的监测点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
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监控端包括与所述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无线连接的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二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有PC端,所述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并通过无线连接有智能终端。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安装盘1,所述安装盘1的下端间隔均匀设有三个安装块2,与所述安装块2转动设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底端转动设有安装脚12,所述安装脚12上开设有多个呈蜂窝状的通孔,所述安装盘1的上端设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上端设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两侧板之间转动设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的外侧端嵌设有显示屏5,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均固定安装在装置盒的背侧上,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均固定设在所述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监测点和与多个监测点无线连接的监控端,单个所述的监测点包括监控装置,所述监控装置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连接有第一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监控端包括与所述第一RF无线收发单元无线连接的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第二RF无线收发单元双向连接有第二控制处理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处理单元双向连接有服务器,所述服务器连接有PC端,所述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并通过无线连接有智能终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装置包括安装盘(1),所述安装盘(1)的下端间隔均匀设有三个安装块(2),与所述安装块(2)转动设有支撑杆(11),所述支撑杆(11)的底端转动设有安装脚(12),所述安装脚(12)上开设有多个呈蜂窝状的通孔,所述安装盘(1)的上端设有伸缩杆(3),所述伸缩杆(3)的上端设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的两侧板之间转动设有装置盒,所述装置盒的外侧端嵌设有显示屏(5),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外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