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510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域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包括:船体以及固定在所述船体上的垃圾分离机构,具体的,所述垃圾分离机构包括进水管、排水机构以及垃圾收集箱,所述垃圾收集箱的内部包括有可拆卸的过滤机构以及紧贴过滤机构下表面的下滤网,所述垃圾收集箱以过滤机构为中心分隔为两部分,并分别与进水管以及排水机构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过管道进水的方式进行垃圾打捞,在管道的内部设置过滤结构,并以下滤网与过滤机构进行分隔,形成下部滤水,上部滤渣的结构,由于采用的是水源和垃圾过滤的结构,因此不会出现轴卡住无法工作的情况,使用起来更为稳定。使用起来更为稳定。使用起来更为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域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以及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域垃圾处理是水域治理的重中之重,为此漂浮垃圾打捞船被设计并广为应用,现有的打捞船一般是通过辊轴的转动,驱动固定在辊轴外侧的刮板,即以类似传送带的形式将水面漂浮的垃圾转移至尾部的废料收集箱内部,但是此种结构是以辊轴进行传动,而辊轴又是通过电机驱动,即整体结构的转动是以轴进行传动,而水域垃圾多种多样,因此在轴进行转动时,容易轴的连接处缠绕垃圾,导致轴被挤压卡住,进而无法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及其控制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包括:船体以及固定在所述船体上的垃圾分离机构。
[0005]具体的,所述垃圾分离机构包括进水管、排水机构以及垃圾收集箱,所述垃圾收集箱的两侧分别与进水管、排水机构连通,所述垃圾收集箱的内部包括有可拆卸的过滤机构以及紧贴过滤机构下表面的下滤网,所述过滤机构朝向进水管的一侧开口,所述垃圾收集箱以过滤机构为中心分隔为两部分,并分别与进水管以及排水机构连通,所述下滤网的两端长于过滤机构以保证下滤网与垃圾收集箱隔开的腔体始终与进水管以及排水机构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有水泵以及与水泵的出水端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有送水管,所述送水管的另一端与垃圾收集箱连通。r/>[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机构的上部还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与垃圾收集箱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以使得过滤机构位于垃圾收集箱的内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内滤网,所述内滤网与上挡板形成一侧开口的壳体,所述开口处朝向进水管。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船体靠近进水管的一端具有凹陷部,所述进水管位于凹陷部内侧。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船体的外沿固定有漂浮气囊,所述船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驱动叶轮。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船体包括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有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预警模块、流量传感器以及供电模块,所述控制器包括有无线模块、摄像模块、定位模块、路径生成模块以及存储模块。
[0012]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进行垃圾打捞,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3]通过摄像模块获取周边环境图像并通过控制器分析垃圾位置;
[0014]通过定位模块对船体进行定位并通过路径生成模块将所述垃圾位置进行连线并生成移动路径;
[0015]通过控制器控制船体沿着移动路径进行垃圾打捞。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通过管道进水的方式进行垃圾打捞,在管道的内部设置过滤结构,并以下滤网与过滤机构进行分隔,形成下部滤水,上部滤渣的结构,当混杂垃圾的水源从进水管进入时,水源同时经过下滤网以及过滤机构的过滤,剩余的垃圾则会被阻隔在过滤机构靠近进水管的一侧,而下部的过滤网能够保证水源始终流通,避免出现垃圾堵塞的情况,直至整个垃圾收集箱完全塞满,此时可以返航进行清理,清理后可进行下一次的垃圾清理操作,由于采用的是水源和垃圾过滤的结构,因此不会出现轴卡住无法工作的情况,使用起来更为稳定。
[0018]2、进一步通过设置的控制单元,提供了摄像、定位、路线规划一体的控制设备,能够提供远程控制和垃圾清理自动规划功能,方便远程操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单元的原理框图。
[0024]附图标记:10、船体;11、漂浮气囊;12、驱动叶轮;13、水泵;14、排水管;20、垃圾分离机构;21、进水管;22、垃圾收集箱;221、上挡板;222、内滤网;223、下滤网;23、送水管;30、控制器;31、无线模块;32、摄像模块;33、定位模块;34、路径生成模块;35、存储模块;40、控制单元;41、预警模块;42、流量传感器;43、供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6]现有的水域垃圾打捞船以打在辊轴驱动刮板进行垃圾打捞的结构,但是辊轴通常以电机进行驱动,即整体结构的转动是以轴进行传动,而水域垃圾多种多样,因此在轴进行转动时,容易轴的连接处缠绕垃圾,导致轴被挤压卡住,进而无法进行工作。
[0027]实施例一
[002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请参阅图1

4,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包括:船体10以及固定在船体10上的垃圾分离机构20。
[0029]具体的,垃圾分离机构20包括进水管21、排水机构以及垃圾收集箱22,垃圾收集箱22的两侧分别与进水管21、排水机构连通,垃圾收集箱22的内部包括有可拆卸的过滤机构以及紧贴过滤机构下表面的下滤网223,过滤机构朝向进水管21的一侧开口,垃圾收集箱22以过滤机构为中心分隔为两部分,并分别与进水管21以及排水机构连通,下滤网223的两端
长于过滤机构以保证下滤网223与垃圾收集箱22隔开的腔体始终与进水管21以及排水机构连通。
[0030]即垃圾收集箱22的两侧实际被分隔为三个部分,以过滤机构隔开的两部分结构以及以下滤网223隔成的腔体,其由于下滤网223能够滤水,因此虽然其阻隔了下部位置,但是水源仍然是可以流通的,这样当过滤机构过滤的垃圾阻塞下滤网223以及过滤机构时,超出过滤机构的部分仍然能够保证水源的流通,而当过滤机构被完全覆盖后,即表明垃圾收集箱22已经收集满,可以返航进行清理,清理时拆下过滤机构,即可将垃圾收集箱22的内部暴露开,从而对其进行清理。
[0031]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控制进水管21的进水端位置,即进水管21的进水端不能陷入水下太深,避免水流无法使得漂浮的垃圾进入进水管21。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2,排水机构包括有水泵13以及与水泵13的出水端连接的排水管14,水泵13的进水端连接有送水管23,送水管23的另一端与垃圾收集箱22连通。
[0033]即水泵13作为主要的动力,驱动进水管21进水以及排水管14排水,这样能够以一个动力设备驱动水源在垃圾收集箱22内流通,根据所需要清理的垃圾不同,可以控制进水管21的规格,若需要清理较多大型垃圾,则进水管21可以设置为内径较大的管体,相应地需要降低进水管21的数量,若清理较小规格的结构,则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其特征在于,包括:船体(10);以及固定在所述船体(10)上的垃圾分离机构(20),所述垃圾分离机构(20)包括进水管(21)、排水机构以及垃圾收集箱(22),所述垃圾收集箱(22)的两侧分别与进水管(21)、排水机构连通;所述垃圾收集箱(22)的内部包括有可拆卸的过滤机构以及紧贴过滤机构下表面的下滤网(223),所述过滤机构朝向进水管(21)的一侧开口,所述垃圾收集箱(22)以过滤机构为中心分隔为两部分,并分别与进水管(21)以及排水机构连通,所述下滤网(223)的两端长于过滤机构以保证下滤网(223)与垃圾收集箱(22)隔开的腔体始终与进水管(21)以及排水机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有水泵(13)以及与水泵(13)的出水端连接的排水管(14),所述水泵(13)的进水端连接有送水管(23),所述送水管(23)的另一端与垃圾收集箱(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的上部还设置有上挡板(221),所述上挡板(221)与垃圾收集箱(22)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以使得过滤机构位于垃圾收集箱(22)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域漂浮垃圾打捞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内滤网(222),所述内滤网(222)与上挡板(2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德田邬登城王帅
申请(专利权)人:华艺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