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2392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1)通过剩余油再富集物理模拟或者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富集前和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2)计算得到分流量曲线;(3)计算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分布;(4)确定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5)对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进行评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快捷、目标明确的特点,可以直观地将高含水油藏再富集的剩余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决策参考,具有比较实用的工程应用价值。有比较实用的工程应用价值。有比较实用的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油田开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研究手段主要是利用理论公式、物理模拟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开展高含水停采油藏剩余油再次富集敏感因素研究,以此来确定剩余油再次富集的主控因素,而对剩余油再次富集的质量尚未形成准确的评价方法。
[0003]现有的研究手段对剩余油再富集的质量不能形成准确的评价方法,对于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缺乏有效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快捷、目标明确的特点,可以直观地将高含水油藏再富集的剩余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决策参考,具有比较实用的工程应用价值。
[0005]本申请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1)通过剩余油再富集物理模拟或者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富集前和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2)计算得到分流量曲线;(3)计算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分布;(4)确定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5)对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进行评价。
[0006]其中,步骤(1)包括:对目标单元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结合目标单元地质参数开展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得到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
[0007]其中,步骤(2)包括:
[0008]基于所述目标单元,结合该目标单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分流量方程计算得到该区域的分流量曲线;
[0009]根据含水率分级标准,将分流量曲线分为3个区域,这3个区域所对应的饱和度点,就是含油饱和度分级的边界点,并定义一个富集状态值α来表示各个区域剩余油的富集状态,即当含水在0~20%时,为低含水,视为剩余油在此处高度富集,此时含油饱和度为S1~1,并赋值α为2;当含水在20%~90%时,为中高含水,视为剩余油在此处中度富集,此时含油饱和度为S2~S1,并赋值α为1;当含水在90%~100%时,为特高含水,视为剩余油在此处不富集,此时含油饱和度为0~S2,并赋值α为0.5。
[0010]其中,步骤(3)包括:
[0011]以所述富集前和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为基础,根据所述分流量曲线3个区域所对应的饱和度点以及各个区域对应的富集状态值,分别计算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分布。
[0012]其中,步骤(3)还包括:
[0013]根据剩余油富集程度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来评价剩余油富集质量;
[0014]富集程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0015][0016]公式中:
[0017]S1
i
为再富集后高度富集区对应面积,m2;
[0018]S2
i
为再富集后中度度富集区对应面积,m2;
[0019]S3
i
为再富集后非富集区对应面积,m2;
[0020]m为再富集后高度富集区对应网格的数量,个;
[0021]n为再富集后中度富集区对应网格的数量,个;
[0022]k为再富集后不富集区对应网格的数量,个;
[0023]i为下标;
[0024]α
i
为网格i剩余油再富集前对应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
[0025]动用潜力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0026][0027]其中,
[0028]公式中:
[0029]i、j为下标;
[0030]N
i
为再富集以后第i类剩余油对应的剩余油块数,个;
[0031]S
ij
为再富集以后第i剩余油类第j个含油块对应的面积,m2;
[0032]S
ijmax
为再富集以后第i类剩余油最大的含油块对应的面积,m2;
[0033]S
i
为再富集以后第i剩余油类第j个含油块;
[0034]σ
si
为再富集以后第i类剩余油归一化的面积方差,无因次;
[0035]η
i
为再富集以后第i类剩余油对应的动用潜力权重,对于高度富集剩余油,权重取值为2;对于中度富集剩余油,权重取值为1;对于不富集剩余油,权重取值为0.5。
[0036]其中,步骤(4)包括:
[0037]根据步骤(3)所建立的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标准,根据步骤(2)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评价指标,确定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标准;
[0038]以富集程度指数为横坐标、动用潜力指数为纵坐标,当剩余油富集程度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均大于1时,表明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较好,定义为A类剩余油;当剩余油富集程度指数大于1而动用潜力指数小于1时,定义为B类剩余油;当剩余油富集程度指数小于1而动用潜力指数大于1时,定义为C类剩余油;当剩余油富集程度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均小于1
时,表明剩余油再富集质量最差,定义为D类剩余油。
[0039]其中,步骤(5)包括:
[0040]根据步骤(4)所建立的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标准,结合步骤(3)得到再富集以后的剩余油富集程度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最终确定再富集以后的剩余油质量。
[0041]本申请实施例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42]本申请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1)通过剩余油再富集物理模拟或者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富集前和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2)计算得到分流量曲线;(3)计算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分布;(4)确定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5)对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进行评价。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计算快捷、目标明确的特点,可以直观地将高含水油藏再富集的剩余油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而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决策参考,具有比较实用的工程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43]图1为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评价方法的流程图;
[0044]图2为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标准图;
[0045]图3为物理模拟得到的剩余油再富集前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0046]图4为物理模拟得到的剩余油再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图;
[0047]图5为分流量曲线图;
[0048]图6为剩余油再富集前对应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
[0049]图7为剩余油再富集后对应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0051]现有技术中,由于剩余油再富集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同时对剩余油再富集研究目前总体处于初期阶段,因而对剩余油再富集的质量尚未形成准确的评价方法。
[0052]实施例一
[0053]本申请一种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1)通过剩余油再富集物理模拟或者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富集前和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2)计算得到分流量曲线;(3)计算富集前和富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通过剩余油再富集物理模拟或者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富集前和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2)计算得到分流量曲线;(3)计算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分布;(4)确定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5)对剩余油再富集质量进行评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对目标单元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结合目标单元地质参数开展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得到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基于所述目标单元,结合该目标单元的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分流量方程计算得到该区域的分流量曲线;根据含水率分级标准,将分流量曲线分为3个区域,这3个区域所对应的饱和度点,就是含油饱和度分级的边界点,并定义一个富集状态值a来表示各个区域剩余油的富集状态,即当含水在0~20%时,为低含水,视为剩余油在此处高度富集,此时含油饱和度为S1~1,并赋值a为2;当含水在20%~90%时,为中高含水,视为剩余油在此处中度富集,此时含油饱和度为S2~S1,并赋值a为1;当含水在90%~100%时,为特高含水,视为剩余油在此处不富集,此时含油饱和度为0~S2,并赋值a为0.5。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以所述富集前和富集后剩余油饱和度分布为基础,根据所述分流量曲线3个区域所对应的饱和度点以及各个区域对应的富集状态值,分别计算富集前和富集后的剩余油富集状态值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剩余油再富集质量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还包括:根据剩余油富集程度指数和动用潜力指数来评价剩余油富集质量;富集程度指数计算公式如下:公式中:S1
i
为再富集后高度富集区对应面积,m2;S2
i
为再富集后中度度富集区对应面积,m2;S3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康刘炳官孙东升尤启东葛政俊罗钰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