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221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支架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包含放置装置,所述放置装置包含托环,所述托环内设置有囊圈条,所述囊圈条内部填充有弹性物质,所述囊圈条上方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连接环,所述托环的两侧连接有若干吊筋,所述托环两侧环设有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所述托环左右两侧设置有辅助加强片,所述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下方分别连接有中间托板,中间托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耳板和后耳板,所述前耳板和后耳板分别连接有前拉筋、后拉筋,前拉筋和后拉筋的中段分别设置有连接板,与相邻的吊筋相连接,所述前拉筋和后拉筋分别与安装位置通过连接件连接,该发明专利技术为管路提供支撑,增加管路的稳定性,保护管路结构。保护管路结构。保护管路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城镇农村现代化的高速发展,现代建筑标准不断提高,建筑内非结构构件逐渐增加,为了满足居民的用水需求,房屋中为了输水进水,都会设置相应的管道,方便居民用水,输水管道根据需求不同,主要分为金属管、塑复金属管、塑料管等。这些非结构构件地震中引发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以及建筑功能丧失等灾害引起了重视。建筑管路作为保障建筑功能的基础性非结构构件,承担着消防和水资源等输送的功能。为保证建筑物的功能性,则需要改善管路的抗震效果,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应运而生。
[0003]公开号为“CN20967176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管道抗震支架,其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涉及抗震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管道抗震支架,包括上支板、下支板、连接杆、套筒杆、螺杆、转轴、调节轴和T型连接柱。本装置通过把手调节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的转动会带动两侧的转轴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实现两侧的螺杆同向转动,同时通过锥齿轮的啮合,保证了螺杆转动的角度和速度相同,进而保证了上支板能平稳的向下移动,也就保证了管道两侧的夹紧力的大小一致,保证了夹紧效果,同时避免了夹紧力不同带来的上支板弯曲,损坏上支板,弹性垫能避免夹紧力过大而损坏管道,同时也能够防止管道晃动,上支板和下支板内侧弯曲的半径较大能够对不同直径的管道进行夹紧,两侧的T型杆压缩弹簧来缓解管道受到的震动。
[0004]该技术虽然能够实现管路的安装,但抗震方式单一,管路与托架之间的稳定性与减震效果较差;杆与C型钢之间相互连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提高了C型钢与安装地点的结构强度,但是未能对下支板起到进一步的支撑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管路与托架之间的稳定性与减震效果较差,抗震方式单一;连接杆与固定钢之间相互连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提高了固定钢与安装地点的结构强度,但是未能对管路的支板起到进一步的支撑效果。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包含放置装置,所述放置装置包含托环,所述托环内设置有囊圈条,所述囊圈条内部填充有弹性物质,所述囊圈条上方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两个合抱紧固的连接环,所述托环的两侧连接有若干吊筋,所述托环两侧环设有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靠近首尾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孔,在托环左右两侧设置开口方向相反的弯折成C形的辅助加强片,所述辅助加强片上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托环两侧的吊筋一端通过通孔贯穿对应的辅助加强片的上下两部分,并在通过连接孔贯穿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后加以固定,吊筋另一端与安装位置通过
膨胀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下方分别连接有中间托板,中间托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耳板和后耳板,所述前耳板和后耳板分别连接有前拉筋、后拉筋,前拉筋和后拉筋的中段分别设置有连接板,与相邻的吊筋相连接,所述前拉筋和后拉筋分别与安装位置通过连接件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吊筋包含左端吊筋、右端吊筋、左中吊筋和右中吊筋,所述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上中间的连接孔分别安装有左中吊筋和右中吊筋,所述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上靠近首尾两端的连接孔分别安装有左端吊筋和右端吊筋,所述吊筋顶部还设置有与安装位置膨胀螺栓对应的螺帽。
[0009]优选地,所述囊圈条的还连接有防硌条,所述防硌条的内壁与囊圈条的内壁相齐平,所述防硌条的外壁与托环贴合。
[0010]优选地,所述囊圈条上连通有注压筒,所述注压筒上连接有注压阀门,通过注压阀门可为囊圈条填注弹性物质。
[0011]优选地,所述连接环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连接环之间设置有密封垫。
[0012]优选地,所述吊筋底端设置有弹簧对垫配合螺帽安装在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的连接孔上。
[0013]优选地,所述连接板连接有平拉伸缩杆,所述平拉伸缩杆另一端套装在贯穿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首尾两端连接孔的吊筋中部。
[0014]优选地,所述前拉筋和后拉筋铰接在铰接座内,所述铰接座上方连接有顶板,顶板通过螺栓与安装位置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注压阀门上连接有防护帽。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在架设管路时,将囊圈条铺设在托环内,其中的托环为全包围结构,为管路提供支撑的同时,增加了管路的稳定性;将管路放置在囊圈条内,在囊圈条内预装少量弹性物质后,通过两个连接环使囊圈条连接成环,连接完成后调整托环的位置,然后完成托环的固定,并通过注压阀门为囊圈条内继续注入弹性物质,使囊圈条内的弹性物质保持一定压力,能够实现对管路的支撑后停止弹性物质的注入,当管路因为地震产生位移而对囊圈条产生力的作用时,弹性物质可以改变其形状或大小以适应管路;而当力消失时也可恢复原状,维持管路稳定,该装置在托环左右两侧设置的开口方向相反被弯折成C形的辅助加强片,其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通孔,吊筋通过通孔贯穿辅助加强片,在吊筋因为震动发生位移时,辅助加强片可利用自身弹性给吊筋以与位移方向相反的力,减缓震动,整体稳定性较好,同时提高左中吊筋与两个左端吊筋之间以及右中吊筋与两个右端吊筋之间的结构强度,而该建筑管路抗震支架的左托板上和右托板上均连接有前拉筋和后拉筋,通过前拉筋和后拉筋的配合,该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可随管路在因地震而发生轴向位移时进行同步移动,使该建筑管路抗震支架与安装地点的连接得到加强固定,同时拉筋与中间托板的连接为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提供了支撑,使管路的稳定性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0018]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其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的首尾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接有吊筋,如此安装所形成的三个左吊筋之间和三个右吊筋之间的相对结构较为稳定,提升了整个装置的结构强度。
[0019]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其中囊圈条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防硌条,防硌条的内壁与囊圈条的内壁相齐平,防硌条的外壁与托环接触,防硌条与托环、囊圈条的贴合,能够有效避免托环划伤管路,保护管路结构,在装置使用时较为安全。
[0020]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其中囊圈条上方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两个合抱紧固的连接环,两个连接环通过螺栓连接,并在中间设置有密封垫,密封垫的存在使得连接环之间的贴合更为紧密,提高两个连接环之间的密封效果,保护了托环的完整结构。
[002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其中左中吊筋、右中吊筋、左端吊筋和右端吊筋与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的连接孔之间均设置有弹簧对垫,使得吊筋与左半环连接片和右半环连接片的连接更为紧密,在发生地震时,为整个装置以及管路提供纵向弹力,有效对抗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包含放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装置包含托环(9),所述托环(9)内设置有囊圈条(10),所述囊圈条(10)内部填充有弹性物质,所述囊圈条(10)上方开口,并在开口处设置两个合抱紧固的连接环(12),所述托环(9)的两侧连接有若干吊筋,所述托环(9)两侧环设有左半环连接片(4)和右半环连接片(5),左半环连接片(4)和右半环连接片(5)靠近首尾两端和中间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连接孔,在托环(9)左右两侧设置开口方向相反的弯折成C形的辅助加强片(8),所述辅助加强片(8)上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托环(9)两侧的吊筋一端通过通孔贯穿对应的辅助加强片(8)的上下两部分,并在通过连接孔贯穿左半环连接片(4)和右半环连接片(5)后加以固定,吊筋另一端与安装位置通过膨胀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左半环连接片(4)和右半环连接片(5)下方分别连接有中间托板(16),中间托板(16)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有前耳板(17)和后耳板(18),所述前耳板(17)和后耳板(18)分别连接有前拉筋(14)、后拉筋(15),前拉筋(14)和后拉筋(15)的中段分别设置有连接板(20),与相邻的吊筋相连接,所述前拉筋(14)和后拉筋(15)分别与安装位置通过连接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管路抗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筋包含左端吊筋(6)、右端吊筋(7)、左中吊筋(2)和右中吊筋(3),所述左半环连接片(4)和右半环连接片(5)上中间的连接孔分别安装有左中吊筋(2)和右中吊筋(3),所述左半环连接片(4)和右半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东邱国雷邱春龙曾少雄黄新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德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