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217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器Ⅰ、通过管道组件与蒸汽发生器Ⅰ连接的蒸汽发生器Ⅱ以及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蒸汽发生器Ⅰ、蒸汽发生器Ⅱ供电,其中,管道组件包括:至少一根出气管道,每根出气管道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Ⅱ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Ⅰ的顶部连接;至少一根回流管道,每根回流管道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Ⅱ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伸入蒸汽发生器Ⅰ内的液面以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水分离效果好,蒸汽干度高,产生的蒸汽温度高,可达200℃以上。可达200℃以上。可达20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0001]本技术属于电器
,涉及蒸汽产生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蒸汽发生器是一种注入水产生蒸汽的装置,广泛地应用于家电、医疗等产业。现如今蒸汽发生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功能、各种结构的蒸汽发生装置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的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温度有限,难以产生200℃以上的高温。如今市场需求一种可应用于烹饪、杀菌等电器产品的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有利于食物的蒸煮以及杀菌的效果。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 20544372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次加热蒸汽发生器系统及具有其的挂烫机。其产生高温蒸汽的方式为在高于液面的蒸汽中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但是这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1)二次加热位置距液面过近,容易受水沸腾飞溅的影响;(2)二次加热位置距出气口距离过大,且处在较大的空腔中,靠对流换热而加热蒸汽的效果不显著,蒸汽流动到出气口时温度已经开始下降。
[0004]授权公告号为CN 212853233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烹饪设备,可产生高温蒸汽。其实现方式为在压铸体中同时压铸两根加热管,两根加热管在同一空腔中上下排布,下加热管负责加热水,上加热管负责加热蒸汽。但是其有以下缺点:(1)两根加热管处在同一空腔中,仅凭人为定义划分为两个容纳腔,实际上两根加热管距离较近,上加热管大部分热量都用来加热飞溅上来的水珠,可用于加热蒸汽的热量有限,蒸汽温度不高。(2)内部空间太小,蒸汽自然向上流动,换热时间短,蒸汽温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针对现有蒸汽发生器存在的蒸汽温度不高等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器Ⅰ、通过管道组件与蒸汽发生器Ⅰ连接的蒸汽发生器Ⅱ以及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蒸汽发生器Ⅰ、蒸汽发生器Ⅱ供电,其中,管道组件包括:
[0007]至少一根出气管道,每根出气管道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Ⅱ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Ⅰ的顶部连接;
[0008]至少一根回流管道,每根回流管道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Ⅱ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伸入蒸汽发生器Ⅰ内的液面以下。
[0009]优选的,蒸汽发生器Ⅰ包括:
[0010]腔体组件Ⅰ,其底部设有注水口;
[0011]加热管Ⅰ,安装于腔体组件Ⅰ的底部外侧,与电源模块连接;
[0012]汽水分离挡板,设于腔体组件Ⅰ的空腔Ⅰ内,与腔体组件Ⅰ密封连接,将空腔Ⅰ分为第
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汽水分离挡板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出气结构。
[0013]优选的,出气结构为顶部密封、底部及侧面开口结构。
[0014]优选的,腔体组件Ⅰ包括腔体Ⅰ和设于腔体Ⅰ一侧的腔体盖Ⅰ,腔体Ⅰ和腔体盖Ⅰ之间密封连接,腔体Ⅰ和腔体盖Ⅰ形成空腔Ⅰ,注水口设于腔体Ⅰ的底部。
[0015]优选的,蒸汽发生器Ⅱ包括:
[0016]腔体组件Ⅱ,其底部通过管道组件与腔体组件Ⅰ的顶部连接,其顶部一端设有出气口;
[0017]加热管Ⅱ,安装于腔体组件Ⅱ的空腔Ⅱ内,与电源模块连接。
[0018]进一步的,蒸汽发生器Ⅱ还包括安装于加热管Ⅱ上的传热件,传热件远离出气口的一端与腔体组件Ⅱ之间留有空隙,另一端及其前后两侧均与腔体组件Ⅱ密封连接,将空腔Ⅱ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出气口连通,第二流道分别与出气管道和回流管道连通。
[0019]优选的,传热件包括横向部和与横向部连接的多个竖向部,多个竖向部并列排布;横向部远离出气口的一端与腔体组件Ⅱ之间留有空隙,横向部的另一端及前后两侧均与腔体组件Ⅱ密封连接,将空腔Ⅱ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
[0020]优选的,腔体组件Ⅱ包括腔体Ⅱ和设于腔体Ⅱ一侧的腔体盖Ⅱ,腔体Ⅱ和腔体盖Ⅱ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腔体Ⅱ和腔体盖Ⅱ形成空腔Ⅱ,出气口设于腔体Ⅱ的顶部。
[0021]优选的,加热管Ⅱ采用压铸工艺与腔体Ⅱ压铸为一体。
[0022]进一步的,还包括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包括:
[0023]温控器Ⅰ,固定于加热管Ⅰ表面,与加热管Ⅰ串联;
[0024]温控器Ⅱ,固定于腔体组件Ⅱ外侧,与加热管Ⅱ串联。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6](1)本技术设有两个蒸汽发生器,两个蒸汽发生器之间通过出气管道和回流管道连接,且回流管道的长度比出气管道的长度要长。一方面,采用二次加热,产生的蒸汽温度高,可达200℃以上。另一方面,进入蒸汽发生器Ⅱ中的蒸汽较为纯洁,但是仍然含有少量液态水,液态水可从回流管道流回蒸汽发生器Ⅰ重新加热,起到回流的作用。
[0027](2)本技术汽水分离挡板上设置的出气结构,出气结构为顶部密封、底部及侧面开口结构,这种结构使得蒸汽可以通过而水滴不能通过,汽水分离效果好,蒸汽干度高。
[0028](3)本技术蒸汽发生器Ⅱ的腔体Ⅱ设有传热件,传热件安装于加热管Ⅱ上,并将空腔Ⅱ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一方面,增强传热作用,另一方面,蒸汽沿着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流动,在蒸汽流动过程中,蒸汽吸收热量变为过热蒸汽,增加换热时间,进而提高蒸汽温度。
[0029](4)本技术设有温控装置,当温控器感温面的温度超过额定的跳段温度时,温控器短路,加热管停止加热,当温控器感温面的温度超过额定的复位温度时,温控器通路,加热管开始加热,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30]图1

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的底部。
[0047]具体地,继续参见图3,蒸汽发生器Ⅱ2包括:
[0048]腔体组件Ⅱ,其底部通过管道组件与腔体组件Ⅰ的顶部连接,其顶部一端设有出气口21;
[0049]加热管Ⅱ22,安装于腔体组件Ⅱ的空腔Ⅱ内,与电源模块连接。
[0050]具体地,继续参见图3、图4,蒸汽发生器Ⅱ2还包括安装于加热管Ⅱ22上的传热件23,传热件23远离出气口的一端与腔体组件Ⅱ之间留有空隙,另一端及其前后两侧均与腔体组件Ⅱ密封连接,将空腔Ⅱ分为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24和第二流道25,第一流道24与出气口21连通,第二流道25分别与出气管道3和回流管道4连通。一方面,通过传热件增强传热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传热件形成气体流道(即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蒸汽沿着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流动,在蒸汽流动过程中,蒸汽吸收热量变为过热蒸汽,增加换热时间,进而提高蒸汽温度。
[0051]具体地,继续参见图3,传热件23包括横向部231和与横向部231 连接的多个竖向部232,多个竖向部232并列排布;横向部231远离出气口21的一端与腔体组件Ⅱ之间留有空隙,横向部231的另一端及前后两侧均与腔体组件Ⅱ密封连接,将空腔Ⅱ分为相互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发生器Ⅰ、通过管道组件与蒸汽发生器Ⅰ连接的蒸汽发生器Ⅱ以及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为蒸汽发生器Ⅰ、蒸汽发生器Ⅱ供电,其中,管道组件包括:至少一根出气管道,每根出气管道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Ⅱ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Ⅰ的顶部连接;至少一根回流管道,每根回流管道一端与蒸汽发生器Ⅱ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伸入蒸汽发生器Ⅰ内的液面以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蒸汽发生器Ⅰ包括:腔体组件Ⅰ,其底部设有注水口;加热管Ⅰ,安装于腔体组件Ⅰ的底部外侧,与电源模块连接;汽水分离挡板,设于腔体组件Ⅰ的空腔Ⅰ内,与腔体组件Ⅰ密封连接,将空腔Ⅰ分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汽水分离挡板设有多个连通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的出气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出气结构为顶部密封、底部及侧面开口结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腔体组件Ⅰ包括腔体Ⅰ和设于腔体Ⅰ一侧的腔体盖Ⅰ,腔体Ⅰ和腔体盖Ⅰ之间密封连接,腔体Ⅰ和腔体盖Ⅰ形成空腔Ⅰ,注水口设于腔体Ⅰ的底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产生高温蒸汽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蒸汽发生器Ⅱ包括:腔体组件Ⅱ,其底部通过管道组件与腔体组件Ⅰ的顶部连接,其顶部一端设有出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佳淇叶立园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