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耗能钢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945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耗能钢支座,包括箱体、中间主体、弹性组件、阻尼组件及支座板;其中,中间主体,一端与支座板连接,另一端与箱体滑动连接,中间主体与箱体能够沿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箱体,具有两个设置在中间主体沿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容纳腔;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个容纳腔内的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与中间主体连接,另一端并能够在中间主体与箱体相对滑动至第一设定距离时与容纳腔的腔壁抵接;阻尼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中间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两个阻尼件,阻尼件的两端分别与箱体及支座板连接并用于限制箱体与支座板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解决了传统钢支座无法兼具水平刚度及减震耗能性能的问题。震耗能性能的问题。震耗能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耗能钢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耗能钢支座。

技术介绍

[0002]结构减震耗能技术是一种发展较快的地震防护技术,减震耗能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在工程上尝试应用,近20年来,现代减震耗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应用。减震耗能结构以其优良的减震效果、安全性、耐久性、经济性、适用性,得到地震工程界的认可。目前,减震耗能技术已经较为成熟,成为很重要的一种结构控制技术,采用减震耗能技术建造的建筑和桥梁经受了多次实际地震的考验,为此提供了大量成功的经验。
[0003]由于铅芯这类支座的铅芯污染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为了解决铅芯支座的种种缺点,高阻尼橡胶减震技术应运而生。高阻尼橡胶减震支座与一般橡胶支座的区别主要在于橡胶材料层面,高阻尼橡胶材料是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聚合物中掺入硫化剂、补强剂和可塑剂等添加剂,使其具备较强的水平和竖向承载性能外兼有高阻尼性能,然而,现有的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减震耗能性能较差。
[0004]现代土木工程结构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建筑结构向着高耸、高强、大跨度的方向发展,同时,地震作用后结构往往会出现较大的残余位移,这使结构难以实现震后的快速恢复。如果残余位移过大,结构的修缮成本甚至会超过其重建的成本。现有的减震耗能钢支座,其耗能系统可以是多种传统的阻尼构件,如金属阻尼器、高阻尼材料等,这类减震耗能钢支座存在水平刚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耗能钢支座,解决了现有钢支座无法兼具水平刚度及减震耗能性能的问题。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耗能钢支座,包括箱体、中间主体、弹性组件、阻尼组件及支座板;其中,
[0007]所述中间主体,一端与所述支座板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箱体能够沿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
[0008]所述箱体,具有两个设置在所述中间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容纳腔;
[0009]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纳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中间主体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水平延伸并能够在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箱体相对滑动至第一设定距离时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
[0010]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两个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及所述支座板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箱体与所述支座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1]可选的,所述箱体与所述中间主体之间通过第一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平面滑板及第二平面滑板,所述第一平面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面滑板与所述中间主体固定连接。
[0012]可选的,所述第一平面滑板和/或所述第二平面滑板的滑动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槽。
[0013]可选的,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支座板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支座板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相对转动。
[0014]可选的,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支座板之间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球面滑板及中间球冠板,所述球面滑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中间主体的下表面相贴合且固定连接,所述球面滑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中间球冠板的上表面相贴合且滑动连接,所述中间球冠板的下表面与所述支座板的上表面滑动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中间球冠板与所述支座板之间通过第二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三平面滑板及第四平面滑板,所述第三平面滑板与所述中间球冠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平面滑板与所述支座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三平面滑板和/或所述第四平面滑板的滑动面上设置有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槽。
[0017]可选的,所述支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转动槽,所述中间球冠板位于所述转动槽内,所述中间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转动槽内并通过所述球面滑板与所述中间球冠板滑动连接,且所述中间主体的所述一端的边缘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转动槽的槽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凸起部能够在所述中间主体相对所述支座板相对滑动至第二设定距离时与所述转动槽的槽壁抵接。
[0018]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板弹簧,所述板弹簧的中心沿所述第一方向开设有一螺纹孔,一紧固件贯穿所述螺纹孔后与所述中心主体螺纹连接。
[0019]可选的,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设置有一容纳孔,所述板弹簧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时所述紧固件背离所述中间主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孔内。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耗能钢支座,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1]1)通过在第一方向(径向)上设置弹性件能够在不影响钢支座在水平面内第一方向运动的同时,起到了提高水平刚度的作用,解决了现有钢支座的水平刚度低的问题;
[0022]2)通过在第二方向(环向)上设置阻尼件能够增加所述钢支座在第一方向上运动的阻尼,进而提高钢支座减震耗能的性能,在保证钢支座水平承载力安全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对上部结构的减震耗能的效果,解决了传统钢支座减震耗能性能差的问题;
[0023]3)整个钢支座结构紧凑、安全可靠且成本低,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002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提供的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不对本技术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其中:
[002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耗能钢支座的主视剖面图;
[002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耗能钢支座的侧视剖面图;
[002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减震耗能钢支座的俯视剖面图。
[0028]附图中:
[0029]1‑
箱体;2

中间主体;3

支座板;4

容纳腔;5

弹性件;6

阻尼件;7

第一滑动组件;8

紧固件;9

容纳孔;10

球面滑板;11

中间球冠板;12

第二滑动组件;13

凸起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0031]本技术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术语“一”、“一个”以及“该”可包括复数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耗能钢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中间主体、弹性组件、阻尼组件及支座板;其中,所述中间主体,一端与所述支座板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箱体内并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箱体能够沿第一方向发生相对滑动;所述箱体,具有两个设置在所述中间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容纳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容纳腔内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中间主体连接,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水平延伸并能够在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箱体相对滑动至第一设定距离时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抵接;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中间主体沿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的两个阻尼件,所述阻尼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及所述支座板连接并用于限制所述箱体与所述支座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耗能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与所述中间主体之间通过第一滑动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组件包括滑动连接的第一平面滑板及第二平面滑板,所述第一平面滑板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平面滑板与所述中间主体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耗能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滑板和/或所述第二平面滑板的滑动面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存储润滑油的储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耗能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支座板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支座板能够在竖直平面内相对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耗能钢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主体与所述支座板之间通过转动组件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晓明高峰施卫星张士昌史炜洲潘钦周露叶伟朱鼎祥安山山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