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1856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光伏产业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包括线路外壳和电池外壳,所述线路外壳内表面上下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正面呈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多个所述电气元件和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线路外壳底面中间位置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接线柱,所述电池外壳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在线路板表面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有利于实现该装置对电流基本地逆变功能,通过在电池外壳内设置蓄电池,有利于该装置在并网工作时可以为蓄电池充电,离网时,借助蓄电池电力,该装置可以继续工作,通过设置散热硅脂层,有利于更好的散热。有利于更好的散热。有利于更好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产业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与之相对应,把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设备或逆变器,逆变器又称电源调整器,根据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用途可分为独立型电源用和并网用二种,根据波形调制方式又可分为方波逆变器、阶梯波逆变器、正弦波逆变器和组合式三相逆变器,对于用于并网系统的逆变器,根据有无变压器又可分为变压器型逆变器和无变压器型逆变器,逆变器有多种类型,因此在选择机种和容量时需特别注意,尤其在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光伏逆变器效率的高低是决定太阳电池容量和蓄电池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
[0003]经检索,现有专利(公开号为:CN213367718U)公开了一种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组串式逆变器,该专利技术虽然实现了基本的对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流的基本逆变,但是存在散热系统单一且无法直接观察到装置内部的问题,从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无法有效的提高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使用者的使用熟练水平要求较高,无法提升工作效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该逆变器通过在线路外壳内设置线路板,在线路板表面连接电气元件,降低了电气元件安装所占用的体积,进而使逆变器整体尺寸得以减小,该逆变器还设置有蓄电池,使得该装置在并网环境下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离网后,该逆变器可以通过蓄电池继续工作,提升装置整体的稳定性,通过在线路板和蓄电池表面设置有散热硅脂层,通过散热硅脂层再和散热外壳连接,提升了线路板和蓄电池同散热外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降低高温对线路板和蓄电池的危害,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该逆变器在散热外壳内还设置有风扇和散热片,提升散热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装置内部空气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散热能力,确保装置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更加长久可靠地运行。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包括线路外壳和电池外壳,所述线路外壳内表面上下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内固定设置有线路板,所述线路板正面呈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多个所述电气元件和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线路外壳底面中间位置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接线柱,所述电池外壳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
[0007]所述线路板和蓄电池相对一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散热硅脂层,两个所述散热硅脂
层相对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到散热外壳,所述散热外壳内部前后相对表面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多个散热片,所述散热外壳内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线路板表面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有利于实现该装置对电流基本地逆变功能,通过在电池外壳内设置蓄电池,有利于该装置在并网工作时可以为蓄电池充电,离网时,借助蓄电池电力,该装置可以继续工作,通过在蓄电池和线路板表面设置散热硅脂层,通过散热硅脂层再连接到散热外壳,有利于蓄电池和线路板更好地和散热外壳贴合,通过在散热外壳内设置散热片,同时在散热外壳底端设置风扇,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散热效果。
[000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外壳两侧表面呈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气孔,所述线路外壳正面中间偏下位置呈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散热孔;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将装置内的热量排出。
[0011]进一步地,所述线路外壳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挡雨板;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防止装置在室外环境下使用时受潮。
[0013]进一步地,所述电池外壳上表面靠后侧边缘位置中心处固定设置有挂件,所述电池外壳背面四角处分别固定设置有连接螺母;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将该装置与其他装置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线路外壳正面中间偏上位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检查窗,所述线路外壳正面中间位置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指示灯,所述线路外壳一侧外表面底端中间位置固定设置有装置总开关;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使用者观察确定该装置的工作状态,便于在进行检修时直接关闭该装置。
[0017]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接线柱杆身上分别螺纹设置有紧固螺母,多个所述接线柱和线路板、电气元件电性连接;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将其他装置通过接线柱连接到线路板和电气元件,使导线可以更紧固地连接到接线柱。
[0019]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外壳和多个散热片均为铜质材料制成;
[0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装置整体的散热效率。
[0021]进一步地,所述线路外壳底面四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玻璃罩;
[002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用者对装置进行接线,防止外界环境影响接线柱的,降低发生危险的概率。
[0023]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相较于现有的逆变器,该逆变器通过在线路板和蓄电池表面设置有散热硅脂层,通过散热硅脂层再和散热外壳连接,提升了线路板和蓄电池同散热外壳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降低高温对线路板和蓄电池的危害,提升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该逆变器在散热外壳内还设置有风扇和散热片,提升散热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装置内部空气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散热能力。
[0025]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相较于现有的逆变器,该
逆变器通过在线路外壳内设置线路板,在线路板表面连接电气元件,降低了电气元件安装所占用的体积,进而使逆变器整体尺寸得以减小,同时,该逆变器还设置有蓄电池,使得该装置在并网环境下可以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离网后,该逆变器可以通过蓄电池继续工作,提升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0026]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相较于现有的逆变器,该逆变器在线路外壳正面中间偏上位置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检查窗和多个指示灯,线路外壳一侧外表面底端中间位置还固定设置有装置总开关,便于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更加方便地观察到装置整体的工作状态,同时,在发生危险时,也可以通过总开关直接切断装置整体的电力来源,避免造成更加巨大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的轴测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的正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的侧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包括线路外壳(4)和电池外壳(5),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路外壳(4)内表面上下端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凹槽(22),两个所述凹槽(22)内固定设置有线路板(14),所述线路板(14)正面呈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多个电气元件(21),多个所述电气元件(21)和线路板(14)电性连接,所述线路外壳(4)底面中间位置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接线柱(9),所述电池外壳(5)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7);所述线路板(14)和蓄电池(17)相对一侧表面均固定设置有散热硅脂层(16),两个所述散热硅脂层(16)相对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到散热外壳(6),所述散热外壳(6)内部前后相对表面等间距固定设置有多个散热片(15),所述散热外壳(6)内底面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电动机(19),所述电动机(19)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风扇(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外壳(6)两侧表面呈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排气孔(1),所述线路外壳(4)正面中间偏下位置呈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瑞英杨子立马建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戎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