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85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涉及阑尾治疗技术领域,包括注液管,还包括:排污主管,所述排污主管与注液管相互贴合固定;所述注液管的一端安装有接头,且通过接头与注射器连接,注液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冲洗管;所述排污主管的一端安装有排污子管,排污主管的另一端安装有集液盒,所述集液盒与集液架连接,且位于集液架的中心位置;所述集液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注液球。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冲洗管借助设置的注液球可在阑尾腔内稳定的停留,然后利用喷出的液体对阑尾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冲洗,同时配合可旋转的辅助排污机构和柔性螺旋叶片,可将分泌物更加高效快速的从阑尾腔排出体外,并且还可避免分泌物堵塞注液球的通道,便于冲洗。便于冲洗。便于冲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阑尾治疗
,尤其涉及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

技术介绍

[0002]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是针对阑尾炎的主要病因,通过电子结肠镜对急性阑尾炎的阑尾腔进行插管、减压、逆行性阑尾造影、冲洗及放置支架引流等操作,安全、高效、微创地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保留阑尾功能、迅速缓解腹痛、并发症少、恢复快、医疗费用低等优势。ERAT术中冲洗是将造影导管成功插入阑尾腔后,用生理盐水及抗生素反复冲洗,此过程仅限于术中,时间较短,对于术后产生的炎症分泌物无法再次冲洗,ERAT术中放置支架虽可暂时解除阑尾管腔梗阻、引流炎症分泌物,但同样存在无法于术后继续冲洗阑尾腔的缺陷,导致阑尾炎复发可能,并且需要于术后2周行内镜下支架取出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负担。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CN 215023547 U公开了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包括柔性管体、冲洗孔、快换鲁尔接头和侧翼;管体的一端为近端,另一端为远端,近端的头部为圆弧状结构,管体近端的管壁上设有若干冲洗孔,管体的近端还设有与管体呈夹角的侧翼,远端连接有快换鲁尔接头。
[0004]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冲洗管置入阑尾腔之后,利用侧翼在阑尾腔内起到扩张及防止管体移位、脱出的作用,但是该方式的防止移位和脱出的效果较差,在术后依然容易使冲洗管脱出,另外对阑尾腔内的炎性分泌物的冲洗效果不佳,并且冲洗速度和分泌物排出速度均较为缓慢,因此本专利技术在此提出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包括注液管,还包括:排污主管,所述排污主管与注液管相互贴合固定;
[0008]所述注液管的一端安装有接头,且通过接头与注射器连接,注液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冲洗管;
[0009]所述排污主管的一端安装有排污子管,排污主管的另一端安装有集液盒,所述集液盒与集液架连接,且位于集液架的中心位置;
[0010]所述集液架的两侧分别设有注液球,所述冲洗管依次贯穿两个注液球的中心,且冲洗管横穿在集液盒和集液架的内部;
[0011]所述集液盒、集液架和两个注液球共同安装有辅助排污机构,且辅助排污机构可相对于冲洗管旋转;
[0012]所述排污主管内转动设有转轴和柔性螺旋叶片,转轴远离集液盒的一端延伸至排
污主管的外侧且安装有旋钮,转轴靠近集液盒的一端延伸至集液架的中部且与辅助排污机构实现联动,转动旋钮可控制柔性螺旋叶片和辅助排污机构旋转。
[0013]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盒包括盒体,盒体固定在集液架的中部,且盒体开设有集污口,盒体与排污主管相互固定且内部相互连通;
[0014]所述集液架包括套管,套管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弧形片,套管的外壁间隔固定有多个集液隔板,且集液隔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弧形片的外壁固定;
[0015]两个所述弧形片的中心均开设有与套管内部对应的通孔,所述集液盒的盒体开设有与通孔对应的转动孔。
[0016]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注液球均以其球心为中心向外发散式开设有多个通道,所述冲洗管依次延伸至两个注液球的中心,且冲洗管上开设有与通道对应的出液孔;
[0017]所述辅助排污机构包括旋转管,旋转管转动套设在冲洗管的外侧,且旋转管通过通孔与套管和弧形片转动安装,同时还通过转动孔与集液盒的盒体转动安装;
[0018]所述旋转管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注液球且可相对于注液球转动,所述旋转管位于注液球中心的位置处开设有与通道以及出液孔对应的缺口,所述旋转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个注液球的外侧且安装有多个弧形刮条,所述弧形刮条可分别在同侧的注液球的外壁转动,且弧形刮条与注液球的外壁摩擦接触。
[0019]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管的外壁且位于集液盒的内部位置处安装有伞齿轮,所述转轴远离旋钮的一端延伸至集液盒内,且其端部同样安装有伞齿轮,转轴端部的伞齿轮与旋转管安装的伞齿轮相互啮合,转动旋钮控制转轴转动,并在两个伞齿轮的相互啮合下,即可控制旋转管旋转。
[0020]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支撑座,支撑座与排污主管的内壁固定,转轴通过支撑座与排污主管转动安装。
[0021]进一步地,所述注液球的球面与弧形片的内壁固定连接,注液球开设有与旋转管相匹配的安装孔。
[0022]进一步地,所述注液球的球面与弧形片的内壁滑动连接,注液球开设有与旋转管相匹配的安装孔,旋转管转动时,注液球在弧形刮条对其产生的摩擦力的驱动下,可相对于弧形片和旋转管旋转。
[0023]进一步地,所述注液球、套管、集液隔板、旋转管、弧形刮条均采用柔性橡胶材质制成,可将套管、集液隔板、旋转管的两端以其各自的中心为中点进行弯曲。
[00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专利技术设置冲洗管和排污主管,在冲洗管和排污主管的端部共同设有两个注液球,冲洗管和排污主管的一端置于体外,带有注液球的一端则置于阑尾腔内部,在注液时,注射器将液体(生理盐水及抗生素)利用冲洗管输送至注液球内,从其开设的通道喷出,以对阑尾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冲洗,通过设置注液球可增加冲洗管在阑尾腔内停留的稳定性,避免非人为操作下冲洗管脱出阑尾腔,方便术中和术后对阑尾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冲洗。
[0026]2、本专利技术中,注液球、套管、集液隔板、旋转管、弧形刮条均采用柔性橡胶材质制成,可将套管、集液隔板、旋转管的两端以其各自的中心为中点进行弯曲,从而可将集液架和辅助排污机构进行弯曲折叠,以更加方便的将注液球和冲洗管以及排污主管置入阑尾腔内。
[0027]3、本专利技术中设置辅助排污机构,并且辅助排污机构可相对于集液架、冲洗管以及注液球旋转,利用转动的辅助排污机构可对阑尾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扰动,使分泌物便于向集液盒内流动,最终在柔性螺旋叶片的旋转配合下,将分泌物更加高效快速的从阑尾腔排出体外,另外辅助排污机构在旋转时还可避免分泌物堵塞注液球的通道,便于喷出液体进行冲洗。
[0028]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冲洗管借助设置的注液球可在阑尾腔内稳定的停留,然后利用喷出的液体对阑尾腔内的分泌物进行冲洗,同时配合可旋转的辅助排污机构和柔性螺旋叶片,可将分泌物更加高效快速的从阑尾腔排出体外,并且还可避免分泌物堵塞注液球的通道,便于冲洗。
附图说明
[002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0032]图3为集液盒与集液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辅助排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辅助排污机构与冲洗管的安装剖视图;
[0035]图6为排污主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包括注液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污主管(3),所述排污主管(3)与注液管(1)相互贴合固定;所述注液管(1)的一端安装有接头(10),且通过接头(10)与注射器连接,注液管(1)的另一端安装有冲洗管(2);所述排污主管(3)的一端安装有排污子管(4),排污主管(3)的另一端安装有集液盒(5),所述集液盒(5)与集液架(6)连接,且位于集液架(6)的中心位置;所述集液架(6)的两侧分别设有注液球(7),所述冲洗管(2)依次贯穿两个注液球(7)的中心,且冲洗管(2)横穿在集液盒(5)和集液架(6)的内部;所述集液盒(5)、集液架(6)和两个注液球(7)共同安装有辅助排污机构(8),且辅助排污机构(8)可相对于冲洗管(2)旋转;所述排污主管(3)内转动设有转轴(12)和柔性螺旋叶片(13),转轴(12)远离集液盒(5)的一端延伸至排污主管(3)的外侧且安装有旋钮(11),转轴(12)靠近集液盒(5)的一端延伸至集液架(6)的中部且与辅助排污机构(8)实现联动,转动旋钮(11)可控制柔性螺旋叶片(13)和辅助排污机构(8)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盒(5)包括盒体,盒体固定在集液架(6)的中部,且盒体开设有集污口(51),盒体与排污主管(3)相互固定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集液架(6)包括套管(61),套管(6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弧形片(62),套管(61)的外壁间隔固定有多个集液隔板(63),且集液隔板(6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弧形片(62)的外壁固定;两个所述弧形片(62)的中心均开设有与套管(61)内部对应的通孔(64),所述集液盒(5)的盒体开设有与通孔(64)对应的转动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镜下阑尾腔冲洗管,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注液球(7)均以其球心为中心向外发散式开设有多个通道(9),所述冲洗管(2)依次延伸至两个注液球(7)的中心,且冲洗管(2)上开设有与通道(9)对应的出液孔(21);所述辅助排污机构(8)包括旋转管(81),旋转管(81)转动套设在冲洗管(2)的外侧,且旋转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晓梅李茂芝陈丽君阎小艳梁利平
申请(专利权)人:遂宁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