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9150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所述机箱主体的外侧设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机箱骨架,且机箱主体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卸料板,所述机箱主体的内壁设有保温层,且机箱主体内中部位置处转动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设置有电热器,且转筒的外侧呈放射状等间距安装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一端贯穿转筒转动安装有套管。通过扶手架控制机箱主体转动,通过驱动手轮带动转筒转动,从而使得茶叶在机箱主体滚动,通过转筒使得套管转动,从而搅动设备内部的茶叶,继而提高氧化效果,减少茶叶的发酵周期。减少茶叶的发酵周期。减少茶叶的发酵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发酵
,具体是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叶发酵通常是将经过萎凋和揉捻之后的毛茶堆放在仓库的地面上,洒水进行渥堆,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过程,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的茶叶。
[0003]在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652603.8)公布了一种恒温恒湿的茶叶发酵装置,该结构通过设计安装在托盘承重板两侧的承重齿轮,以及设计安装在承重支架内部两侧的齿纹板,实现了托盘承重板的自由升降,通过调节托盘承重板之间的间距,实现对发酵装置内部空间的合理利用,极大的增加了发酵装置的工作效率,通过设计安装在承重齿轮内侧的螺纹柱和止动固定板,实现了托盘承重板和承重支架之间的固定,极大的增加了两者连接的稳固性,将解决了托盘承重板的不便升降的问题。而茶叶发酵实际上是生物氧化,茶叶内部细胞壁破损后,存在于细胞壁中的氧化酶类促进儿茶素类进行的一系列的氧化过程,但是,上述设备在使用时,茶叶通常堆积在设备内部,降低了空气氧化效果,从而延长了发酵周期,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机箱主体,所述机箱主体的外侧设有与机架转动连接的机箱骨架,且机箱主体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卸料板,所述机箱主体的内壁设有保温层,且机箱主体内中部位置处转动安装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内部设置有电热器,且转筒的外侧呈放射状等间距安装有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一端贯穿转筒转动安装有套管。
[0006]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架的一侧转动安装有驱动手轮,所述驱动手轮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与机箱主体转动连接并与转筒固定连接的驱动轴。
[0007]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筒的内部间隙处设有填料,所述填料为岩棉材质的构件。
[0008]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筒的一端出入套管内部并与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套管为纯铜材质的构件,且套管的下端为弧形结构。
[0009]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主体的内部对称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且机箱主体的前表面安装有与温湿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上安装有显示屏。
[0010]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箱主体为六棱柱结构,且机箱主体的一
侧铰接有闭合门,所述闭合门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所述机箱骨架的一端设有与机箱主体适配的扶手架。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将茶叶投入设备内部后,通过扶手架控制机箱主体转动,通过驱动手轮带动转筒转动,从而使得茶叶在机箱主体滚动,通过转筒使得套管转动,从而搅动设备内部的茶叶,继而提高氧化效果,减少茶叶的发酵周期;此外,通过电热器使得导热杆、套管受热,控制设备内部的温度,在温湿度传感器的作用下,检测设备内部温湿度情况并显示于显示屏上,从而更好的监测设备内的温湿度,提高茶叶发酵品质。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中导热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机架;2、机箱主体;3、机箱骨架;4、扶手架;5、闭合门;6、控制面板;7、驱动手轮;8、卸料板;9、保温层;10、温湿度传感器;11、转筒;12、电热器;13、导热杆;14、填料;15、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机箱主体2,机箱主体2的外侧设有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机箱骨架3,且机箱主体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卸料板8,机箱主体2的内壁设有保温层9,且机箱主体2内中部位置处转动安装有转筒11,转筒11的内部设置有电热器12,且转筒11的外侧呈放射状等间距安装有导热杆13,导热杆13的一端贯穿转筒11转动安装有套管15,在使用时,将茶叶投入设备内部,通过扶手架4控制机箱主体2转动,从而使得茶叶在机箱主体2滚动,转动驱动手轮7,使得转筒11转动,通过转筒11使得套管15转动,从而搅动设备内部的茶叶,继而提高氧化效果,减少茶叶的发酵周期,当茶叶发酵完成后,使得机箱主体2上的闭合门5转动至卸料板8处,打开闭合门5,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茶叶从机箱主体2内部掉落至卸料板8上,从而有利于茶叶的出料。
[0017]在图1中,机架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驱动手轮7,驱动手轮7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与机箱主体2转动连接并与转筒11固定连接的驱动轴,转动驱动手轮7使得驱动轴带动转筒11转动。
[0018]在图3中,转筒11的内部间隙处设有填料14,填料14为岩棉材质的构件,避免转筒11外壁过热而导致茶叶被烘焦。
[0019]在图3中,转筒11的一端出入套管15内部并与其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套管15为纯铜材质的构件,铜的导热性能好,从而有利于茶叶的加热、保温,且套管15的下端为弧形结构,减小设备与茶叶之间的摩擦,从而方便转筒11的转动。
[0020]在图1和图2中,机箱主体2的内部对称安装有温湿度传感器10,且机箱主体2的前表面安装有与温湿度传感器10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6,控制面板6上安装有显示屏,在温湿度传感器10的作用下,检测设备内部温湿度情况并显示于显示屏上,从而更好的监测设备
内的温湿度,提高茶叶发酵品质。
[0021]在图1中,机箱主体2为六棱柱结构,且机箱主体2的一侧铰接有闭合门5,闭合门5上均匀开设有透气孔,有利于设备内部的散气,机箱骨架3的一端设有与机箱主体2适配的扶手架4,通过扶手架4驱动机箱主体2转动,从而使得机箱主体2内部茶叶翻动,继而可以更好的使得茶叶氧化、发酵。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在使用时,将茶叶投入设备内部,通过扶手架4控制机箱主体2转动,从而使得茶叶在机箱主体2滚动,转动驱动手轮7,使得转筒11转动,通过转筒11使得套管15转动,从而搅动设备内部的茶叶,继而提高氧化效果,减少茶叶的发酵周期;此外,通过电热器12使得导热杆13、套管15受热,从而控制设备内部的温度,在温湿度传感器10的作用下,检测设备内部温湿度情况并显示于显示屏上,从而更好的监测设备内的温湿度,提高茶叶发酵品质,当茶叶发酵完成后,使得机箱主体2上的闭合门5转动至卸料板8处,打开闭合门5,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得茶叶从机箱主体2内部掉落至卸料板8上,从而有利于茶叶的出料。
[0023]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机箱主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主体(2)的外侧设有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机箱骨架(3),且机箱主体(2)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卸料板(8),所述机箱主体(2)的内壁设有保温层(9),且机箱主体(2)内中部位置处转动安装有转筒(11),所述转筒(11)的内部设置有电热器(12),且转筒(11)的外侧呈放射状等间距安装有导热杆(13),所述导热杆(13)的一端贯穿转筒(11)转动安装有套管(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驱动手轮(7),所述驱动手轮(7)的中部位置处安装有与机箱主体(2)转动连接并与转筒(11)固定连接的驱动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温度控制的茶叶发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荣周敬李争军王正书袁子寿王金菊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凤庆县三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