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414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包括底座、芯棒、挡板、固定夹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底座依靠平面磨床磁力吸盘固定在磨床上,加工零件依靠芯棒、挡板和固定夹固定在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结构设计上首先保证了芯轴轴线与底座端面的垂直度,在芯轴端面处加工有一环槽,在芯轴装配到底座上时,可保证芯轴端面与底座端面实现面与面接触,可有效固定芯轴,在磨加工时以零件内孔为基准进行定位,用挡板和固定夹进行辅助限位,可有效保证端面磨削后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其次,在挡板处开有一定宽度尺寸的槽,在磨加工时可直接使用千分尺进行测量,而无需将零件拆下来测量,有效减少了二次装夹带来的误差,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率和产品质量。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夹具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加工特殊形状的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201822064945.6的一种台阶轴套类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提出一种工装以零件外圆及台阶端面为定位基准,夹紧力依靠零件孔内的膨胀芯轴。该专利的工装只能加工内孔为通孔,且内孔无台阶结构的套管类零件,对于盲孔或者内孔存在台阶结构的套筒类零件,存在加工缺陷,无法加工。如图1和图2所示,是一种套筒状零件结构示意图,该零件的结构尺寸长宽高为76.5
×
54
×
29,该零件为内部加工有盲孔的柱体与一个矩形在柱体一端的外侧壁相接所形成的复杂结构体,零件的一端端面为顶点倒圆弧的类三角形,另一端端面为圆形,且在外形处分布三根加强筋,在内外孔还有内外螺纹,其中内孔用于装配活塞,且该孔不是通孔,属于盲孔并且在孔底部有一个φ5的小孔,因此内孔尺寸精度要求高。加工平磨孔末端端面时(即图1中的顶部端面)要求内孔轴线与端面垂直度≤φ0.015,同时要求如图2所示孔末端端面与方孔端面距离尺寸为H,距离H的尺寸公差控制在0.03以内。由于该零件结构较为复杂,可用于定位夹紧的部位受到局部限制。普通内胀式工装需要零件内孔为通孔,且内孔无台阶,所以普通内胀式工装无法应用在该零件磨加工中。零件结构复杂,可用于装夹压紧的部位有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难保证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且在加工过程中难以直接测量孔末端端面与方孔端面之间H的尺寸,很难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本磨削夹具以零件内孔为定位基准,并使用挡板辅助固定零件,解决了普通内胀式工装无法装夹该零件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包括底座、芯棒、挡板、固定夹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所述芯棒为变径圆柱体,第一柱体长度较长,第一柱体的外圆直径与零件内孔的孔径相配合,第二柱体长度较短,第二柱体的外圆直径与底座内孔相配合,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加工成横截面为端点通过直线连接的优弧的第三柱体,第三柱体半径大于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半径,所述底座为圆盘结构,中心处加工有内孔,芯棒的第二柱体插接在底座内孔中,使得第三柱体的端面与底座端面接触,零件的内孔插接于第一柱体上,所述挡板为直角板,一个面与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另一个面与零件的平面接触,所述固定夹穿套在零件和挡板上,固定夹的两端面与零件矩形内侧面接触,固定夹的中心加工螺纹贯通孔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把零件与挡板顶紧固定,底座的底面放在平面磨床磁力吸盘上。
[0005]优选的,在所述芯棒与底座配合端面处,在芯棒第二柱体与第三柱体连接端部加
工有环槽,芯棒与底座装配后避免芯棒根部与底座根部产生对顶。若产生对顶芯棒圆环端面与底座端面将会产生缝隙,在磨加工时芯棒将会受力偏斜,进而影响加工精度。所以芯棒端面加工环槽可保证芯棒圆环端面与底座端面紧密贴合无缝隙,可有效保证芯棒与底座端面的垂直度,进而保证零件磨加工后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
[0006]优选的,所述芯棒的第一柱体有五种尺寸规格,直径公差为0.01mm,根据零件内孔孔径选择对应的芯棒,使得每个零件与芯棒的配合间隙≤0.005。确保零件与芯棒紧密配合,使得加工过程中受力不产生倾斜。
[0007]优选的,所述挡板与零件接触的一侧面上加工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挡板上端中心,开口的底面低于零件的方孔端面。便于在磨削加工过程中使用千分尺在开口处直接对零件孔末端端面与方孔端面距离H的尺寸进行测量。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夹为直角C形带状结构,两端部的折边与零件矩形内侧面相邻加强筋的空隙平面相配合,两宽边的宽度大于零件矩形面和挡板厚度之和,最长边中心处加工螺纹贯通孔。一方面便于固定夹的装套,另一方面便于固定。
[000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巧,在结构设计上首先保证了芯轴轴线与底座端面的垂直度,在芯轴端面处加工有一环槽,在芯轴装配到底座上时,可保证芯轴端面与底座端面实现面与面接触,可有效固定芯轴。在磨加工时以零件内孔为基准进行定位,用挡板和固定夹进行辅助限位,可有效保证端面磨削后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其次,在挡板处开有一定宽度尺寸的开口,在磨加工时可直接使用千分尺进行测量,而无需将零件拆下来测量,有效减少了二次装夹带来的误差,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套筒状零件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零件的正面结构图;
[0012]图3为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芯棒的俯视图;
[0016]图7为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为固定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1

底座,2

芯棒,3

挡板,4

固定夹,5

内六角圆柱头螺钉,6

螺钉,7

零件,101

螺纹孔,201

第一柱体,202

第二柱体,203

第三柱体,204

环槽,301

开口,701

加工端面,702

柱体,703

矩形,704

方孔,705

加强筋,H

孔末端端面与方孔端面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其中,零件矩形内侧面指的是零件矩形与柱体相接一侧的矩形侧面,矩形外侧面指的是矩形内侧面的对侧面,矩形面的厚度指的是矩形内侧面与矩形外侧面之间的距离。
[0020]本夹具的结构设计:为保证待加工的零件7的内孔轴线与加工端面701的垂直度,本夹具主要以零件7的内孔为定位基准进行结构设计。首先,芯棒2的第二柱体202与底座1的孔配合间隙≤0.01,芯棒2与底座1配合端面处设计有一个环槽204,在芯棒2与底座1装配后可有效保证芯棒2与底座1的垂直度,同时芯棒2与底座1还能够实现面与面的接触,确保芯棒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任意方向的倾斜。其次,对挡板3上端设计一开口301,除了辅助固定待加工的零件7外,在加工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对零件7进行测量而不发生结构干涉。
[0021]以下为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的具体实施例。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零件7为套筒类零件,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床端面磨削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芯棒、挡板、固定夹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所述芯棒为变径圆柱体,第一柱体长度较长,第一柱体的外圆直径与零件内孔的孔径相配合,第二柱体长度较短,第二柱体的外圆直径与底座内孔相配合,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之间加工成横截面为端点通过直线连接的优弧的第三柱体,第三柱体半径大于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半径,所述底座为圆盘结构,中心处加工有内孔,芯棒的第二柱体插接在底座内孔中,使得第三柱体的端面与底座端面接触,零件的内孔插接于第一柱体上,所述挡板为直角板,一个面与底座通过螺钉固定,另一个面与零件的平面接触,所述固定夹穿套在零件和挡板上,固定夹的两端面与零件矩形内侧面接触,固定夹的中心加工螺纹贯通孔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把零件与挡板顶紧固定,底座的底面放在平面磨床磁力吸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状零件平面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峰姜波江万里闻学震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