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推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1218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车架,以婴儿推车的前进方向为基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支架(1)、后支架(2)、下推杆(3)、手推把(4)、支撑杆(7)、前传动杆(8)、后传动杆(9)、上传动杆(10)、上围框传动件(11)、下围框传动件(12)和独立设置的固定杆(19)、固定座(16)、上围框(5)、下围框(6);该婴儿推车车架折叠后体积小,可站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可放在汽车的尾箱或飞机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而且婴儿推车车架的结构简单,折叠灵活,方便实用。实用。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推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婴儿推车是一种为婴幼儿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其早已得到广泛使用,为使婴儿推车更方便携带及储存,市场上的婴儿推车一般都能进行折叠和展开,但是现有的婴儿推车的婴儿推车骨架结构十分复杂,造成折叠不灵活而容易损坏婴儿车,且折叠体积依然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折叠灵活,折叠后体积小,使用便捷的婴儿推车车架。
[0004]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婴儿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以婴儿推车的前进方向为基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支架(1)、后支架(2)、下推杆(3)、手推把(4)、支撑杆(7)、前传动杆(8)、后传动杆(9)、上传动杆(10)、上围框传动件(11)、下围框传动件(12)和独立设置的固定杆(19)、固定座(16)、上围框(5)、下围框(6);
[0005]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个后支架的前端部分之间,所述固定座的后端转动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前支架的后端固定穿设在所述固定座的前端中;
[0006]所述后支架的前端与所述下推杆的前端铰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20);
[0007]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部分铰接在所述后支架的前端部分并形成第二铰接点(21),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下方;
[0008]所述支撑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的前端并形成第三铰接点(22);
[0009]所述下推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上并形成第四铰接点(23),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上方;
[0010]所述前传动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上并形成第十铰接点(24),所述后传动杆的前端与所述前传动杆的后端铰接并形成第五铰接点(25),所述后传动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后支架上并形成第六铰接点(26),所述上传动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后传动杆的前端部分并形成第七铰接点(27),所述第七铰接点位于所述第六铰接点的后方,所述上传动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并形成第八铰接点(28),所述第八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前方;
[0011]所述上围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上并形成第九铰接点(29),所述上围框传动件位于所述上围框的外侧和所述下推杆的内侧,所述上围框传动件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上围框的中间部分并形成第十铰接点(30),所述上围框传动件的后端铰接在所述下推杆的中间后端部分并形成第十一铰接点(31);
[0012]所述下围框的中间部分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并形成第十二铰接点(32),所述下围框传动件位于所述下围框的外侧和所述下推杆的内侧,所述下围框传动件的前端铰接在所
述下推杆的中间前端部分并形成第十三铰接点(33),所述上围框传动件的后端铰接在所述下围框的的中间部分并形成第十四铰接点(34),所述第十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十二铰接点的前方。
[0013]进一步的,所述手推把前端固定有铰接件(18),所述铰接件呈T型,所述铰接件T型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杆和手推把连接,所述铰接件T型的垂直端与所述下推杆连接,所述铰接件的侧边与所述上围框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手推把的中间安装有锁定件(40)。
[0015]进一步的,所述后支架的后端与婴儿推车的后轮(14)连接,所述前支架的前端通过前叉(17)与婴儿推车的前轮(13)连接。
[0016]进一步的,还包括脚踏(15),所述脚踏固定连接在左右前叉之间。
[0017]进一步的,左右两个后轮之间连接有连杆(41),左右两个后支架之间固定有U型强度支撑杆(42),所述前轮为万向轮。
[0018]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该婴儿推车车架通过上围框的设计能够放置供婴儿躺坐的婴儿篮,通过下围框的设计能够放置供婴儿使用比如奶粉、奶瓶、水壶、尿不湿等的杂物蓝,当不需要使用推车时,直接将婴儿篮和杂物蓝取下,然后将该婴儿推车车架折叠,且折叠后体积小,可站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可放在汽车的尾箱或飞机座位上方的行李架上,而且婴儿推车车架的结构简单,折叠灵活,方便实用。
[0019]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婴儿推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婴儿推车车架的打开状态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婴儿推车车架的半折叠状态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婴儿推车车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种婴儿推车车架,以婴儿推车的前进方向为基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支架1、后支架2、下推杆3、手推把4、支撑杆7、前传动杆8、后传动杆9、上传动杆10、上围框传动件11、下围框传动件12和独立设置的固定杆19、固定座16、上围框5、下围框6;
[0026]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个后支架的前端部分之间,所述固定座的后端转动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前支架的后端固定穿设在所述固定座的前端中;
[0027]所述后支架的前端与所述下推杆的前端铰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20;
[0028]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部分铰接在所述后支架的前端部分并形成第二铰接点21,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下方;
[0029]所述支撑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的前端并形成第三铰接点22;
[0030]所述下推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上并形成第四铰接点23,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上方;
[0031]所述前传动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上并形成第十铰接点24,所述后传动杆的前端与所述前传动杆的后端铰接并形成第五铰接点25,所述后传动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后支架上并形成第六铰接点26,所述上传动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后传动杆的前端部分并形成第七铰接点27,所述第七铰接点位于所述第六铰接点的后方,所述上传动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并形成第八铰接点28,所述第八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前方;
[0032]所述上围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上并形成第九铰接点29,所述上围框传动件位于所述上围框的外侧和所述下推杆的内侧,所述上围框传动件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上围框的中间部分并形成第十铰接点30,所述上围框传动件的后端铰接在所述下推杆的中间后端部分并形成第十一铰接点31;
[0033]所述下围框的中间部分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上并形成第十二铰接点32,所述下围框传动件位于所述下围框的外侧和所述下推杆的内侧,所述下围框传动件的前端铰接在所述下推杆的中间前端部分并形成第十三铰接点33,所述上围框传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推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以婴儿推车的前进方向为基准,包括呈左右对称设置的前支架(1)、后支架(2)、下推杆(3)、手推把(4)、支撑杆(7)、前传动杆(8)、后传动杆(9)、上传动杆(10)、上围框传动件(11)、下围框传动件(12)和独立设置的固定杆(19)、固定座(16)、上围框(5)、下围框(6);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在左右两个后支架的前端部分之间,所述固定座的后端转动套设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前支架的后端固定穿设在所述固定座的前端中;所述后支架的前端与所述下推杆的前端铰接并形成第一铰接点(20);所述支撑杆的前端部分铰接在所述后支架的前端部分并形成第二铰接点(21),所述第二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一铰接点的下方;所述支撑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的前端并形成第三铰接点(22);所述下推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上并形成第四铰接点(23),所述第四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三铰接点的上方;所述前传动杆的前端铰接在所述前支架上并形成第十铰接点(24),所述后传动杆的前端与所述前传动杆的后端铰接并形成第五铰接点(25),所述后传动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后支架上并形成第六铰接点(26),所述上传动杆的下端铰接在所述后传动杆的前端部分并形成第七铰接点(27),所述第七铰接点位于所述第六铰接点的后方,所述上传动杆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支撑杆的前端并形成第八铰接点(28),所述第八铰接点位于所述第二铰接点的前方;所述上围框的后端铰接在所述手推把上并形成第九铰接点(29),所述上围框传动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少卫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虞天宇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