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9081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连接有第一安装板,壳体顶部设置有用于引导壳体内部空气排出的风扇,第一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安装架,安装架设置有第一定位轨道,第一安装板设有多个引导板,多个引导板均设有与相应第一定位轨道滑动连接的定位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同时将多个安装架交错设置,每个配电器设置于单独的安装架中,使得每个安装架可以维持设于内部的配电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提升了散热性能,能够保障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系统分为发电侧和配电侧,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是配电侧中最基础的部分,常见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包括有配电器等设备,配电网中的电流通过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中的配电器分配给千家万户,新型电力系统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输电为主的传统电网,向包括交直流混联大电网、微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和可调节负荷的能源互联网转变,因此对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中会将多个配电器直接安装于同一个安装板上,这样当工作人员检修或安装某个配电器时容易碰触到其他配电器,导致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
[0003]结合以上原因,如何使工作人员检修或安装某个配电器时不会碰触到其他配电器正是本申请所考虑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在该控制系统中工作人员检修或安装某个配电器时不会碰触到其他配电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一前一后设置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壳体内还连接有多个设于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之间且交错排列的多个安装架;
[0006]所述安装架包括有与第一安装板连接的第一定位板、与第二安装板连接的第二定位板和多个第一定位轨道,多个所述第一定位轨道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定位板的顶部和底部以及第二定位板的顶部和底部;
[0007]所述第一安装板设有多个引导板和多个填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最下方的引导板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引导板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与第一定位轨道滑动连接的定位凹槽,多个所述填充板均设有与相应定位凹槽滑动连接的第二定位轨道,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板相同;
[0008]所述壳体背面的内侧设有靠近壳体顶部设置的风扇,所述风扇用于引导壳体内部空气排出壳体外,所述第一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远离引导板一端与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挡风板用于引导外部空气从第一定位板流入安装架。
[0009]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位置相对壳体固定,第一定位板通过滑动连接的第一定位轨道和定位凹槽能够在第一安装板上任意设置,同样第二定位板通过滑动连接的第一定位轨道和定位凹槽能够在第二安装板上对应第一定位板的位置设置,这样就可以通过从侧面滑动调整安装架的位置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上,同时同列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的空隙用填充板填充,填充板
通过滑动连接的第二定位轨道和定位凹槽滑动并调整位置,同列安装架和第二安装架之间的空隙用引导板填充,提高安装架的稳定性,这样能够在保障能够自由设置安装架的同时保障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10]每个安装架都可以视为独立的模块,不同的安装架内也可以依照需求安装不同型号的配电器,在对安装于安装架内的配电器作业时,只需操作对应的安装架,即可将设于内部的配电器移出并作业,在作业期间也不会对其他安装架及设于其内部的配电器产生影响,保障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11]在配电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加热壳体内的空气,而热空气的密度比冷空气小,故热空气会集中于壳体内的顶部,而冷空气会下沉,形成壳体内部冷热空气的循环,从而能使配电器身边的冷热空气不断对流,提升散热能力,风扇用于强制壳体内外的空气对流散热,启动风扇时,壳体顶部设置的风扇优先将热空气排出,此时会造成壳体内部气压降低,为了维持可体内的气压平衡,壳体外的空气就会进入壳体内,由于第一安装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挡风板,壳体外的冷空气仅从第一定位板流过,流经配电器时带走配电器产生的热量,在完成壳体内外的冷热空气对流的同时,还能直接对配电器进行散热,防止配电器因为过热损坏,从而提升散热性能,再加上安装架在左右和上下两个方向上均交错设置,下方热空气在向上移动时会错开上方的配电器,形成无阻碍的对流路径,上方的配电器也不会因为下方移动过来的热空气而减少热量交换,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保障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012]配电器是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基础单元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配电设备核心,新型电力系统对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技术中通常将多个配电器安装于同一个安装板上,配电器之间的间距过短,导致工作人员检修或安装某个配电器时容易碰触到其他配电器,而本专利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同时将多个安装架交错设置,每个配电器设置于单独的安装架中,使得每个安装架可以维持设于内部的配电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这样工作人员检修或安装某个配电器时就能单独对其作业,而不用担心会碰触到其他设置在安装架内部的配电器,同时还提升了散热性能,从而提升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面剖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侧面剖视图;
[0015]图3为安装架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安装架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专利技术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专利技术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背面剖视图;
[0020]图8为第一安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抵触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壳体;2、第一安装板;3、第二安装板;4、安装架;
[0023]11、对开门;12、第一防尘网;13、风扇;14、挡风板;15、第二防尘网;
[0024]21、引导板;22、填充板;23、定位凹槽;24、第二定位轨道;
[0025]41、第一定位板;42、第二定位板;43、开口;44、导轨;45、挡板;46、弹簧;47、控制轴;48、固定板;49、第一定位轨道;
[0026]441、左导轨;442、右导轨;443、左移动环;444、右移动环;445、第二支撑件;446、第一支撑件;447、通孔;448、发条弹簧;
[0027]471、抵触件;472、螺丝;473、旋钮;
[0028]481、安装孔;48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30]参照图1

8所示,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一前一后设置的第一安装板2和第二安装板3,所述壳体1内还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2),所述壳体(1)顶部设置有用于引导壳体(1)内部空气排出的风扇(13),所述第一安装板(2)可拆卸连接有多个安装架(4),所述安装架(4)设置有第一定位轨道(49),所述第一安装板(2)设有多个引导板(21),多个所述引导板(21)均设有与相应第一定位轨道(49)滑动连接的定位凹槽(23),多个所述安装架(4)交错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轨道(49)的数量为多个,并且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定位板(41)的顶部和底部与第二定位板(42)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安装板(2)还设有多个填充板(22),多个所述填充板(22)均设有与相应定位凹槽(23)滑动连接的第二定位轨道(24),所述第一安装板(2)最下方的引导板(21)与壳体(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还固定连接有与安装架(4)连接的第二安装板(3),所述第二安装板(3)的结构与第一安装板(2)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2)顶部固定连接有与壳体(1)固定连接的挡风板(14),所述挡风板(14)用于引导外部空气从第一定位板(41)流入安装架(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板(41)上设有开口(43),所述第一定位板(41)固定连接有用于与第二定位板(42)固定连接的导轨(44),所述导轨(44)连接有用于供配电器安装的固定板(48),所述固定板(48)连接有第一支撑件(446)和挡板(45),所述挡板(45)连接有与第二定位板(42)固定连接的弹簧(46),所述第一定位板(41)还转动连接有与第二定位板(42)转动连接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书平陈征远王文香张清周朱海立金尉林奕廷林明潮杜王毅杨逸舒陈轩宇徐励季节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