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9068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分为移动储能车的车体(1)和车体上的移动储能舱(2);所述移动储能舱(2)包括:温控舱(9)、储能舱(10)、电气舱(11)和工具舱(12),舱与舱之间通过隔板分开;所述温控舱(9)中安装有液冷系统,用于控制舱内温度,以及通过液冷管路实现对储能舱内电池簇的温度控制;所述储能舱(10)中安装有数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包括数个电池包,为立式堆叠;储能舱通过液冷管路与温控舱中的液冷系统连接,通过电缆线束与电气舱中的电气设备连接;以液冷、分仓式、模块化的布局结构,对现有的锂电池能源移动储能车进行改进,以增加其安全性,并方便维护和使用。并方便维护和使用。并方便维护和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技术
,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移动储能车的应用领域被进一步拓宽,在许多重要负荷保电和不停电作用支撑的应用场景下均能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移动储能车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重大活动的保电、应急供电(包括自然灾害导致的电力系统临时供电需求和电动汽车高速上补电等)、电力系统不停电检修以及配网供电能力提升等。常见的移动储能车供电形式包括柴油发电机应急电源、飞轮储能应急电源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锂电池储能应急电源。
[0003]柴油发电机应急电源作为传统的应急能源,技术成熟度最高,应用最为广泛,在现有的移动储能车类型中占的比例最高,多用于电力中断后的应急供电或重要负荷的备用电源,但是存在电能质量不佳、启动时间长以及有噪声和污染排放等不足。飞轮储能是将能量以高速旋转飞轮的动能形式存储起来的装置,拥有较高的电能质量,且对环境无污染,但是成本较高。锂电池能源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能源形式,行业发展迅速。其提供的电能质量高,并离网切换时间短,运行维护成本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储能能源形式。
[0004]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为典型的锂电池能源移动储能车的电气拓扑结构,现有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具体的结构设计,可以参见中国专利:CN202010502659

一种移动储能车、CN202021008878

一种移动储能车

技术、CN202121478831r/>‑
一种新型架构的移动储能车等。
[0005]但在现有技术提供的设计结构中,一方面安全上存在隐患,一般只重点考虑了主要设备的电气连接关系,没有对布局结构进行合适的设计,虽然有配备消防、传感等设施,但仍难以避免火灾等意外发生时,蔓延快,难以快速处置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布局设计,导致日常维护会有所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当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以液冷、分仓式、模块化的布局结构,对现有的锂电池能源移动储能车进行改进,以增加其安全性,并方便维护和使用。
[0007]其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分为移动储能车的车体(1)和车体上的移动储能舱(2);
[0009]所述移动储能舱(2)包括:温控舱(9)、储能舱(10)、电气舱(11)和工具舱(12),舱与舱之间通过隔板分开;
[0010]所述温控舱(9)中安装有液冷系统,用于控制舱内温度,以及通过液冷管路实现对储能舱内电池簇的温度控制;
[0011]所述储能舱(10)中安装有数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包括数个电池包,为立式堆叠;储能舱通过液冷管路与温控舱中的液冷系统连接,通过电缆线束与电气舱中的电气设备连接;
[0012]所述电气舱(11)用于设置电气设备;所述工具舱(12)用于存放电动线盘。
[0013]进一步地,在温控舱(9)的左右两侧设有通风口,以使液冷系统的热量通过通风口排出;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主机、液冷管路、分液器、集液器和空调;液冷主机通过分液器和液冷管路将温度较低的液体输送到各个设备发热源处,液体吸热升温后再由集液器回到液冷主机,同时通过空调对液冷主机内的液体进行降温,完成制冷循环。
[0014]进一步地,在所述储能舱(10)的顶部安装有视频探头。
[0015]进一步地,所述电气舱(11)中的电气设备包括:高压箱BMS、储能变流器PCS、隔离变、操作台、配电柜以及离并网切换系统STS。
[0016]进一步地,所述高压箱BMS、储能变流器PCS、隔离变位于电气舱(11)的一侧,操作台、配电柜和离并网切换系统STS位于电气舱(11)的另外一侧,中间为运维检修通道;所述储能变流器PCS和隔离变均连接液冷系统。
[0017]进一步地,在电气舱(11)一侧安装有密封式电动门。
[0018]进一步地,所述工具舱(12)的一侧装有电动卷帘门(17)。
[0019]进一步地,所述储能舱(10)中安装的电池为动力锂电池。
[002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及其优选方案有以下优势:
[0021]移动储能舱采取分舱式设计,温控模块、储能模块和电气模块分别位于不同舱内,同时有隔板分隔,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能,增加了运维和检修的便捷性;
[0022]将电池包和储能变流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连接液冷系统冷却,减小了整车的体积,提高了移动储能系统的集成度以及散热效率;
[0023]采用电池为动力锂电池,相较于通常的储能用锂电池,动力锂电池拥有更好的安全性能,增加了移动储能系统在移动过程中的可靠性,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图1是锂电池能源移动储能车的电气拓扑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左、右、后视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水冷系统拓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让本专利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30]如图2

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从整体来看,可以分为移动储能车的车体1和车体上的移动储能舱2。
[0031]其中,车体1上设计的功能结构主要包括可升降照明3、消防系统4、直流充电桩5、隐藏式电动步梯6、快速接插接口7、工具箱8等。该部分基本属于现有设计,本实施例不对其
进一步赘述。
[0032]作为本实施例设计要点,移动储能舱2在内部可分为温控舱9、储能舱10、电气舱11以及工具舱12。移动储能舱2内还设置有通风口13、视频探头14、密封式电动门15、手动消防装置16以及电动卷帘门17等。
[0033]如图3所示,移动储能舱2内部从左至右依次为温控舱9、储能舱10、电气舱11和工具舱12,舱与舱之间通过隔板分开。
[0034]温控舱9中装有液冷系统,可通过独立的温控来控制舱内温度,同时液冷系统通过液冷管路实现对储能舱内电池簇的温度控制。在温控舱的左右两侧设有通风口,液冷系统的热量通过通风口排出。液冷系统包括液冷主机、液冷管路、分液器、集液器和空调。液冷主机通过分液器将温度较低的液体输送到各个设备发热源处,液体吸热升温后再由集液器回到液冷主机,同时通过空调对液冷主机内的液体进行降温,完成一次循环。
[0035]储能舱10中装有数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包括数个电池包,为立式堆叠。电池包串联为电池簇后,簇与簇之间再连接在一起。储能舱通过液冷管路与温控舱中的液冷系统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分为移动储能车的车体(1)和车体上的移动储能舱(2);所述移动储能舱(2)包括:温控舱(9)、储能舱(10)、电气舱(11)和工具舱(12),舱与舱之间通过隔板分开;所述温控舱(9)中安装有液冷系统,用于控制舱内温度,以及通过液冷管路实现对储能舱内电池簇的温度控制;所述储能舱(10)中安装有数个电池簇,每个电池簇包括数个电池包,为立式堆叠;储能舱通过液冷管路与温控舱中的液冷系统连接,通过电缆线束与电气舱中的电气设备连接;所述电气舱(11)用于设置电气设备;所述工具舱(12)用于存放电动线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移动储能车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温控舱(9)的左右两侧设有通风口,以使液冷系统的热量通过通风口排出;所述液冷系统包括液冷主机、液冷管路、分液器、集液器和空调;液冷主机通过分液器和液冷管路将温度较低的液体输送到各个设备发热源处,液体吸热升温后再由集液器回到液冷主机,同时通过空调对液冷主机内的液体进行降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锦余东旭窦宝锋曾启彪沙德武陈泽光缪鸿杰陈梦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