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90273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通过矢量变频器来调节揉捻机揉桶的转速,揉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轻度揉捻,第一时段为融合期,第二时段为初揉期,桶内茶叶呈现“太极云手”运动效果;(2)低温初烘处理;(3)适宜重度揉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茶叶加工工艺上的精制制作,通过矢量变频器调速功能进行有效揉捻力度的摆控,使茶叶原料间损耗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叶梗深度破坏及其组织内液过多外渗,影响茶叶成品的一泡即浓等质量问题;自行产生“润滑”特性,经低温初烘后降低了原料表面的含水量,形成了一层较“粘稠”状保护层,起到了适重揉捻时润滑作用;使茶叶每批次原料的成品率、完整度得以提高,产能及品质均明显提升。产能及品质均明显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叶揉捻的方法,具体讲是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卷曲形茶叶,特别是绿茶、红茶类均采用了揉捻机或人工揉捻的方法,它能完成待处理芽叶原料趋于弯曲,为下一道做形工艺做好前期准备。
[0003]随着卷曲形茶叶如珠茶、眉茶(为绿茶类)的国际市场开拓与深入,业已形成加工、销售、贸易一体化产业,其中,加工环节中被研制的揉捻机设备被广泛应用。期间,兴起了国内的名优茶产业,揉捻设备也被应用于卷曲形名优茶的特色揉捻工艺。目前,揉捻机型号有35型、45型、55型和65型等等,基本构件由揉盘+棱条、揉桶、桶盖(可旋转、具加压作用)及传动组组成,这类设备设计时以与珠茶或眉茶类产品相配的较成熟嫩叶为原料,配置了一个以有效将叶梗变柔软为指标、额定转速的电力驱动机。
[0004]通常的揉捻机工作原理是将待处理的茶叶原料放入揉桶内,启动电机后,揉桶分“轻



轻”3个时段在揉盘上进行旋转,促使叶层间相互搓揉、叶片表层受破损进而逐渐趋于叶质变软的过程。其中,揉捻程度视原料的鲜叶嫩度、产品品质特点来调整确定,一般情况下,“轻



轻”用时时间分别为10~15min、20~30min、5~10min;揉桶内投叶量由原料嫩度决定,原料越嫩则投叶量相对少些,越粗老则投叶量多些,占揉桶容量的65%~100%;“重揉”环节主要利用可旋转桶盖施加压力来达到相对重力的揉捻。经过揉捻处理后,由于在同一速率的动力驱动下会导致原料的叶片破损面大、组织被深度扭损、组织内液外渗后较多被氧化、干茶叶色易呈暗绿色等问题,严重影响干茶的完整度及其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通过矢量变频器来调节揉捻机揉桶的转速,揉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1)轻度揉捻,包括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融合期,将矢量变频器调到低速档位,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止状态逐渐调至转速为18-20圈/min,使桶内茶叶呈现“太极云手”运动效果,时间持续5min,第二时段为初揉期,提高揉桶转速,时间持续10~15min,使茶叶表面有微量粘稠组织内液显露;
[0008](2)低温初烘处理,将揉桶内茶叶取出后,进行初烘,初烘温度为30~35℃,叶层厚度1~2cm,时长8~12min,出料后堆放在一起;
[0009](3)适宜重度揉捻,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止状态逐渐调至转速为24-26圈/min,以“太极云手”的运动方式进行三次变速揉捻,第二次揉捻速度比第一次揉捻速度快,第三次揉捻速度比第二次揉捻速度慢,全过程用时20
~30min。
[0010]进一步地,步骤(1)中,第二时段的揉桶转速加速至22-23圈/min。
[0011]进一步地,步骤(1)中,步骤(3)中,三次变速揉捻中的第一次变速揉捻为柔合期,揉桶转速为18-20圈/min,用时3min;第二次变速揉捻为适重施压期,速度为24-26圈/min,用时12~22min;第三次变速揉捻为松展期,速度为20-22圈/min,用时5min。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实现了茶叶加工工艺上的精制制作,通过矢量变频器调速功能进行有效揉捻力度的摆控,使茶叶原料间损耗得到有效控制,避免叶梗深度破坏及其组织内液过多外渗,影响茶叶成品的一泡即浓等质量问题;
[0014]2、自行产生“润滑”特性,经低温初烘后降低了原料表面的含水量,形成了一层较“粘稠”状保护层,起到了适重揉捻时润滑作用;
[0015]3、使茶叶每批次原料的成品率、完整度得以提高,产能及品质均明显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比较直观、完整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现进行非限制性的特征说明如下:
[0017]实施例一:
[0018]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通过矢量变频器来调节揉捻机揉桶的转速,揉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轻度揉捻,包括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融合期,将矢量变频器调到低速档位,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止状态逐渐调至转速为18圈/min,使桶内茶叶呈现“太极云手”运动效果,时间持续5min,第二时段为初揉期,揉桶转速加速至22圈/min,时间持续10min,使茶叶表面有微量粘稠组织内液显露;
[0020](2)低温初烘处理,将揉桶内茶叶取出后,进行初烘,初烘温度为30℃,叶层厚度1cm,时长8min,出料后堆放在一起;
[0021](3)适宜重度揉捻,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止状态逐渐调至转速为24圈/min,以“太极云手”的运动方式进行三次变速揉捻,同时,视桶盖与叶层间隙,转动桶盖连杆臂使桶盖下调起到加压的作用,全过程用时20min。
[0022]步骤(3)中,三次变速揉捻中的第一次变速揉捻为柔合期,揉桶转速为18圈/min,用时3min;第二次变速揉捻为适重施压期,速度为24圈/min,用时12min;第三次变速揉捻为松展期,速度为20圈/min,用时5min。茶叶经步骤(3)揉捻后,呈现“叶梗柔软均匀,触手略有稠粘感”的要求。第二次揉捻速度比第一次揉捻速度快,第三次揉捻速度比第二次揉捻速度慢,相当于是采用“轻、重、轻”三时段的揉捻方式。
[0023]当然,视茶叶原料的含水率及其嫩老程度还可以重复步骤(2)、步骤(3)。
[0024]实施例二: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通过矢量变频器来调节揉捻机揉桶的转速,揉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1)轻度揉捻,包括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融合期,将矢量变频器调到低速档位,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止状态逐渐调至转速为20圈/min,使桶内茶叶呈现“太极云手”运动效果,时间持续5min,第二时段为初揉期,揉桶转速加速至23圈/min,时间持续15min,使茶叶表面有微量粘稠组织内液显露;
[0026](2)低温初烘处理,将揉桶内茶叶取出后,进行初烘,初烘温度为35℃,叶层厚度2cm,时长12min,出料后堆放在一起;
[0027](3)适宜重度揉捻,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止状态逐渐调至转速为26圈/min,以“太极云手”的运动方式进行三次变速揉捻,同时,视桶盖与叶层间隙,转动桶盖连杆臂使桶盖下调起到加压的作用,全过程用时30min。
[0028]步骤(3)中,三次变速揉捻中的第一次变速揉捻为柔合期,揉桶转速为20圈/min,用时3min;第二次变速揉捻为适重施压期,速度为26圈/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曲形茶太极式综合揉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矢量变频器来调节揉捻机揉桶的转速,揉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轻度揉捻,包括两个时段,第一时段为融合期,将矢量变频器调到低速档位,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止状态逐渐调至转速为18-20圈/min,使桶内茶叶呈现“太极云手”运动效果,时间持续5min,第二时段为初揉期,提高揉桶转速,时间持续10~15min,使茶叶表面有微量粘稠组织内液显露;(2)低温初烘处理,将揉桶内茶叶取出后,进行初烘,初烘温度为30~35℃,叶层厚度1~2cm,时长8~12min,出料后堆放在一起;(3)适宜重度揉捻,开启电源后通过矢量变频器的调速钮调节揉桶转速,使揉桶由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黄杨张龙杰潘丽卿应小军王焕达夏炒波李能辉魏杰胡伋许熔熔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