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亭羽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72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31
一种电连接器包含绝缘载体及设置于该绝缘载体的至少一个第一端子、至少一个第二端子、盖体,借由该第一端子的第一凸部及该第二端子的第二凸部限制该盖体的凸轮轴,以避免枢接于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的该凸轮轴脱离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而造成该盖体脱离该绝缘载体。绝缘载体。绝缘载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以盖体的凸轮轴驱动设置于绝缘载体中的至少一个端子,使该端子接触电性元件(如排线等)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习知的一种掀盖式电连接器是以盖体的凸轮轴驱动设置于绝缘载体中的至少一个端子,然而在掀起或盖合该盖体时,该凸轮轴会脱离该绝缘载体或该端子,因此必须将脱离该绝缘载体或该端子的该盖体再组合至该绝缘载体或该端子,或者,在品质检测时,若发生该盖体的该凸轮轴脱离该绝缘载体或该端子,将会影响该电连接器的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借由第一端子的第一凸部及第二端子的第二凸部限制枢接于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的盖体的凸轮轴,以避免该凸轮轴脱离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
[0004]本技术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含绝缘载体、至少一个第一端子、至少一个第二端子及盖体,该绝缘载体具有顶部、底部、容置空间及让位空间,该容置空间位于该顶部及该底部之间,该容置空间包含前容置部及后容置部,该让位空间位于该后容置部上方,并连通该后容置部,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一支杆,该第一支杆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杆及该第二杆,使该第一杆包含第一驱动臂及第一连动臂,并使该第二杆包含定位臂,该第一驱动臂及该定位臂位于该后容置部,该第一连动臂位于该前容置部,该定位臂具有朝向该让位空间的第一凸部,该第二端子具有第三杆、第四杆及第二支杆,该第二支杆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三杆及该第四杆,使该第三杆包含第二驱动臂,该第二驱动臂位于该后容置部,该第二驱动臂具有朝向该底部的第二凸部,该第一支杆、该第二支杆、该第一凸部及该第二凸部构成限位部,该盖体枢设于该后容置部,该盖体具有一凸轮轴,该凸轮轴枢接于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借由位于该后容置部的后下方的该第一凸部及位于该后容置部的后上方的该第二凸部限制该凸轮轴,使该凸轮轴被限位于该限位部中,该凸轮轴包含上推部,该上推部用以顶推该第一驱动臂,使该第一连动臂的第一接触端朝向该底部移动。
[0005]较佳地,该第三杆包含第二连动臂,该第二连动臂位于该前容置部,该凸轮轴的该上推部用以顶推该第二驱动臂,使该第二连动臂的第二接触端朝向该底部移动。
[0006]较佳地,该凸轮轴包含下推部,该下推部用以抵触该底部的表面。
[0007]较佳地,该底部具有第一沟槽,该第一沟槽凹设于该表面,该定位臂容置于该第一沟槽,该第一凸部凸出于该表面。
[0008]较佳地,该定位臂具有第一导接端,该底部显露出该第一导接端。
[0009]较佳地,该底部具有第二沟槽,该第二沟槽凹设于该表面,该第四杆容置于该第二沟槽。
[0010]较佳地,该第四杆具有第二导接端,该底部显露出该第二导接端。
[0011]较佳地,另包含第三端子,该第三端子具有第五杆、第六杆及第三支杆,该第三支杆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五杆及该第六杆,使该第五杆包含第三驱动臂及第三连动臂,该第三驱动臂位于该后容置部,该第三连动臂位于该前容置部,该上推部用以顶推该第三驱动臂,使该第三连动臂的第三接触端朝向该底部移动。
[0012]较佳地,该底部具有第三沟槽,该第三沟槽凹设于该表面,该第六杆容置于该第三沟槽。
[0013]较佳地,该第六杆具有第三导接端,该底部显露出该第三导接端。
[0014]本技术借由位于该后容置部的该后下方的该第一凸部,及位于该后容置部的该后上方的该第二凸部限制枢接于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的该凸轮轴,以避免该凸轮轴脱离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而造成该盖体脱离该绝缘载体。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图2: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图。
[0017]图3: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8]图4: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19]图5: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的立体图。
[0020]图6: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1]图7: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22]图8: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3]图9

图11: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5]100:电连接器
ꢀꢀꢀꢀꢀꢀꢀꢀꢀꢀꢀꢀꢀꢀꢀꢀꢀꢀꢀꢀꢀ
110:绝缘载体
[0026]111:顶部
ꢀꢀꢀꢀꢀꢀꢀꢀꢀꢀꢀꢀꢀꢀꢀꢀꢀꢀꢀꢀꢀꢀꢀꢀꢀ
112:底部
[0027]112a:表面
ꢀꢀꢀꢀꢀꢀꢀꢀꢀꢀꢀꢀꢀꢀꢀꢀꢀꢀꢀꢀꢀꢀꢀꢀ
112b:第一沟槽
[0028]112c:第二沟槽
ꢀꢀꢀꢀꢀꢀꢀꢀꢀꢀꢀꢀꢀꢀꢀꢀꢀꢀꢀꢀ
112d:第三沟槽
[0029]113:容置空间
ꢀꢀꢀꢀꢀꢀꢀꢀꢀꢀꢀꢀꢀꢀꢀꢀꢀꢀꢀꢀꢀ
113a:前容置部
[0030]113b:后容置部
ꢀꢀꢀꢀꢀꢀꢀꢀꢀꢀꢀꢀꢀꢀꢀꢀꢀꢀꢀꢀ
114:让位空间
[0031]115:间隔肋
ꢀꢀꢀꢀꢀꢀꢀꢀꢀꢀꢀꢀꢀꢀꢀꢀꢀꢀꢀꢀꢀꢀꢀ
120:第一端子
[0032]121:第一杆
ꢀꢀꢀꢀꢀꢀꢀꢀꢀꢀꢀꢀꢀꢀꢀꢀꢀꢀꢀꢀꢀꢀꢀ
121a:第一驱动臂
[0033]121b:第一连动臂
ꢀꢀꢀꢀꢀꢀꢀꢀꢀꢀꢀꢀꢀꢀꢀꢀꢀꢀ
121c:第一接触端
[0034]122:第二杆
ꢀꢀꢀꢀꢀꢀꢀꢀꢀꢀꢀꢀꢀꢀꢀꢀꢀꢀꢀꢀꢀꢀꢀ
122a:定位臂
[0035]122b:第一凸部
ꢀꢀꢀꢀꢀꢀꢀꢀꢀꢀꢀꢀꢀꢀꢀꢀꢀꢀꢀꢀ
122c:第一导接端
[0036]123:第一支杆
ꢀꢀꢀꢀꢀꢀꢀꢀꢀꢀꢀꢀꢀꢀꢀꢀꢀꢀꢀꢀꢀ
130:第二端子
[0037]131:第三杆
ꢀꢀꢀꢀꢀꢀꢀꢀꢀꢀꢀꢀꢀꢀꢀꢀꢀꢀꢀꢀꢀꢀꢀ
131a:第二驱动臂
[0038]131b:第二连动臂
ꢀꢀꢀꢀꢀꢀꢀꢀꢀꢀꢀꢀꢀꢀꢀꢀꢀꢀ
131c:第二凸部
[0039]131d:第二接触端
ꢀꢀꢀꢀꢀꢀꢀꢀꢀꢀꢀꢀꢀꢀꢀꢀꢀꢀ
132:第四杆
[0040]132a:第二导接端
ꢀꢀꢀꢀꢀꢀꢀꢀꢀꢀꢀꢀꢀꢀꢀꢀꢀꢀ
133:第二支杆
[0041]140:盖体
ꢀꢀꢀꢀꢀꢀꢀꢀꢀꢀꢀꢀꢀꢀꢀꢀꢀꢀꢀꢀꢀꢀꢀꢀꢀ
141:凸轮轴
[0042]141a:上推部
ꢀꢀꢀꢀꢀꢀꢀꢀꢀꢀꢀꢀꢀꢀꢀꢀꢀꢀꢀꢀꢀꢀ
141b:下推部
[0043]150:第三端子
ꢀꢀꢀꢀꢀꢀꢀꢀꢀꢀꢀꢀꢀꢀꢀꢀꢀꢀꢀꢀꢀ
151:第五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绝缘载体,具有顶部、底部、容置空间及让位空间,该容置空间位于该顶部及该底部之间,该容置空间包含前容置部及后容置部,该让位空间位于该后容置部上方,并连通该后容置部;至少一个第一端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第一端子具有第一杆、第二杆及第一支杆,该第一支杆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杆及该第二杆,使该第一杆包含第一驱动臂及第一连动臂,该第二杆包含定位臂,该第一驱动臂及该定位臂位于该后容置部,该第一连动臂位于该前容置部,该定位臂具有朝向该让位空间的第一凸部;至少一个第二端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第二端子具有第三杆、第四杆及第二支杆,该第二支杆的二端分别连接该第三杆及该第四杆,使该第三杆包含第二驱动臂,该第二驱动臂位于该后容置部,该第二驱动臂具有朝向该底部的第二凸部,该第一支杆、该第二支杆、该第一凸部及该第二凸部构成限位部;以及盖体,枢设于该后容置部,该盖体具有凸轮轴,该凸轮轴枢接于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借由位于该后容置部的后下方的该第一凸部及位于该后容置部的后上方的该第二凸部限制该凸轮轴,使该凸轮轴被限位于该限位部中,该凸轮轴包含上推部,该上推部用以顶推该第一驱动臂,使该第一连动臂的第一接触端朝向该底部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三杆包含第二连动臂,该第二连动臂位于该前容置部,该凸轮轴的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亭羽
申请(专利权)人:陈亭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