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59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包括上罗氏线圈、下罗氏线圈、连接固定结构、信号处理结构、外接头,上罗氏线圈、下罗氏线圈通过连接固定结构连接固定,信号处理结构安装在上罗氏线圈上,其上安装有外接头,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卡头、卡槽、固定螺丝,卡头为长方体形,其固定在上罗氏线圈的左右两端,其下底面设有两个上连接接头孔,侧面设有固定孔,固定孔为圆柱形螺纹孔,上连接接头孔内设有上连接接头,卡槽设在下罗氏线圈左右两端,其下底面设有两个下连接接头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其结构合理,能实现了罗氏线圈的开口,不用特定工具就可打开罗氏线圈,大大简化了拆装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属于防雷


技术介绍

[0002]雷击故障是输电线路跳闸事故最频发的事故之一,准确的雷电参数不仅是电网防雷设计的基础,还是研究雷电特性、分析雷害事故等的前提,因此雷电参数的测量在电网防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罗氏(Rogowski)线圈具有测量频带宽、线性度好、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常被用于输电线路雷击故障雷电流参数的测量。
[0003]在传统用于暂态行波电流测量的罗氏线圈多为完整的闭合型硬质结构,即外壳为铝或铜材料的闭合环形金属屏蔽罩,当用于测量输电线路上流过的雷电流故障波形时,由于必须使输电导线穿过闭合线圈,则往往需要使被测导线断开才能穿过罗氏线圈,给设备的现场安装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需要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结构合理,能实现了罗氏线圈的开口,不用特定工具就可打开罗氏线圈,大大简化了拆装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5]本技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包括上罗氏线圈、下罗氏线圈、连接固定结构、信号处理结构、外接头,所述上罗氏线圈、下罗氏线圈通过连接固定结构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所述信号处理结构安装在上罗氏线圈上,其上安装有外接头,所述连接固定结构包括卡头、卡槽、固定螺丝,所述卡头为长方体形,其固定在上罗氏线圈的左右两端,其下底面设有两个上连接接头孔,侧面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为圆柱形螺纹孔,所述上连接接头孔内设有上连接接头,所述卡槽为长方体形,其尺寸与卡头相同,其设在下罗氏线圈左右两端,其下地面设有两个下连接接头结构。
[0006]所述上连接接头包括软木板、上接头,所述软木板为正方体形,其下底面安装有上接头,所述上接头为正方体形,其下底面为内凹的圆弧面形状。
[0007]所述下连接接头结构包括下接头、接头安置板、弹性橡胶柱、弹簧,所述弹性橡胶柱为圆柱形,其下端固定在卡槽的下底面,其上端固定在接头安置板下底面,其套在弹簧内,所述接头安置板为正方形,其上底面安装有下接头,所述下接头上底面呈外凸的圆弧面形状。
[0008]所述上罗氏线圈包括上线圈骨架、上漆包线、上外壳层,所述上线圈骨架为半圆环形,其上缠绕有上漆包线,所述上漆包线被上外壳层包裹,其通过导线与上接头连接。
[0009]所述下罗氏线圈为半圆环形,其左右两端的侧面分别设有螺丝孔,其包括下线圈骨架、下漆包线、下外壳层,所述下线圈骨架上缠绕有下漆包线,所述下漆包线被下外壳层
包裹,其通过导线与下接头连接。
[0010]所述固定螺丝安装在螺丝孔内,当卡头插入卡槽内时,旋紧固定螺丝,固定螺丝的前端可进入固定孔内。
[0011]所述信号处理结构内部安装有放大电路、积分器,所述放大电路通过导线与积分器、上漆包线连接,所述积分器通过导线与外接头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本技术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结构合理,能实现了罗氏线圈的开口,不用特定工具就可打开罗氏线圈,大大简化了拆装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的卡头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的卡槽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为上罗氏线圈,2为下罗氏线圈,3为连接固定结构,4为信号处理结构,5为外接头,6为放大电路,7为积分器,8为上线圈骨架,9为上漆包线,10为上外壳层,11为下线圈骨架,12为下漆包线,13为下外壳层,14为导线,15为卡头,16为卡槽,17为固定螺丝,18为螺丝孔,19为固定孔,20为上连接接头孔,21为上连接接头,22为软木板,23为上接头,24为下连接接头结构,25为下接头,26为接头安置板,27为弹性橡胶柱,28为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图1、图2、图3、图4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保护范围不局限所述内容。
[0020]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21]为了清楚,不描述实际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详细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结构,因为它们会使本技术由于不必要的细节而混乱,应当认为在任何实际实施例的开发中,必须做出大量实施细节以实现开发者的特定目标,例如按照有关系统或有关商业的限制,由一个实施例改变为另一个实施例,另外,应当认为这种开发工作可能是复杂和耗费时间的,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仅仅是常规工作。
[0022]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包括上罗氏线圈1、下罗氏线圈2、连接固定结构3、信号处理结构4、外接头5,上罗氏线圈1、下罗氏线圈2通过连接固定结构3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信号处理结构4安装在上罗氏线圈1上,其上安装有外接头5,连
接固定结构3包括卡头15、卡槽16、固定螺丝17,卡头15为长方体形,其固定在上罗氏线圈1的左右两端,其下底面设有两个上连接接头孔20,侧面设有固定孔19,固定孔19为圆柱形螺纹孔,上连接接头孔20内设有上连接接头21,卡槽16为长方体形,其尺寸与卡头15相同,其设在下罗氏线圈2左右两端,其下地面设有两个下连接接头结构24。
[0023]上连接接头21包括软木板22、上接头23,软木板22为正方体形,其下底面安装有上接头23,上接头23为正方体形,其下底面为内凹的圆弧面形状。
[0024]下连接接头结构24包括下接头25、接头安置板26、弹性橡胶柱27、弹簧28,弹性橡胶柱27为圆柱形,其下端固定在卡槽16的下底面,其上端固定在接头安置板26下底面,其套在弹簧28内,接头安置板26为正方形,其上底面安装有下接头25,下接头25上底面呈外凸的圆弧面形状。
[0025]上罗氏线圈1包括上线圈骨架8、上漆包线9、上外壳层10,上线圈骨架8为半圆环形,其上缠绕有上漆包线9,上漆包线9被上外壳层10包裹,其通过导线14与上接头23连接。
[0026]下罗氏线圈2为半圆环形,其左右两端的侧面分别设有螺丝孔18,其包括下线圈骨架11、下漆包线12、下外壳层13,下线圈骨架11上缠绕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罗氏线圈(1)、下罗氏线圈(2)、连接固定结构(3)、信号处理结构(4)、外接头(5),所述上罗氏线圈(1)、下罗氏线圈(2)通过连接固定结构(3)连接固定为一个整体,所述信号处理结构(4)安装在上罗氏线圈(1)上,其上安装有外接头(5),所述连接固定结构(3)包括卡头(15)、卡槽(16)、固定螺丝(17),所述卡头(15)为长方体形,其固定在上罗氏线圈(1)的左右两端,其下底面设有两个上连接接头孔(20),侧面设有固定孔(19),所述固定孔(19)为圆柱形螺纹孔,所述上连接接头孔(20)内设有上连接接头(21),所述卡槽(16)为长方体形,其尺寸与卡头(15)相同,其设在下罗氏线圈(2)左右两端,其下底面设有两个下连接接头结构(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接头(21)包括软木板(22)、上接头(23),所述软木板(22)为正方体形,其下底面安装有上接头(23),所述上接头(23)为正方体形,其下底面为内凹的圆弧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输电线路雷电流测量的可开口式罗氏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接头结构(24)包括下接头(25)、接头安置板(26)、弹性橡胶柱(27)、弹簧(28),所述弹性橡胶柱(27)为圆柱形,其下端固定在卡槽(16)的下底面,其上端固定在接头安置板(26)下底面,其套在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富文王六玉陈龙张潍中温润贤熊刘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优迪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