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吹送组件和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38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吹送组件和烹饪设备,物料吹送组件包括:外壳,包括腔体以及连通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直流有刷电机,与外壳连接,包括驱动轴;叶轮,设于腔体内,与驱动轴连接,直流有刷电机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直流有刷电机用于驱动叶轮转动。直流有刷电机用于驱动叶轮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物料吹送组件和烹饪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物料吹送组件和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相关技术中,自动电饭煲由风机吹送进行进米,而风机往往与直流无刷电机搭配使用,但直流无刷电机使用寿命超过自动电饭煲使用寿命,且价格昂贵。
[0003]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自动电饭煲,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5]为此,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物料吹送组件。
[0006]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
[0007]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吹送组件,包括:外壳,包括腔体以及连通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直流有刷电机,与外壳连接,包括驱动轴;叶轮,设于腔体内,与驱动轴连接,直流有刷电机用于驱动叶轮转动。
[0008]根据技术提供的物料吹送组件,物料吹送组件包括外壳、直流有刷电机和叶轮。其中,外壳包括腔体和连通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外壳为气流的流通过程提供保护,保证气流在外壳内流通,避免气流流向外界,同时避免外界的气流对物流吹送组件气流的干扰,从而保证气流的吹送效果,腔体为气流提供流通通道,直流有刷电机与外壳连接,直流有刷电机包括驱动轴,叶轮位于腔体内,与驱动轴连接,直流有刷电机用于驱动叶轮转动,从而形成物料吹送气流,实现物料的吹送。
[0009]进一步地,直流有刷电机与相关技术的直流无刷电机相比,成本更低,并且直流有刷电机的结构简单,启动速度快,运行平稳,并且直流有刷电机的启动和制动平稳,控制精度高,控制和维修方便,从而能够在不影响烹饪设备寿命的基础上降低成本,进而利于烹饪设备的规模化生产和制造。
[0010]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物料吹送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物料吹送组件还包括:减震部,设于外壳和直流有刷电机之间。
[001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壳和直流有刷电机之间设置减震部,能够在直流有刷电机的运行过程中降低直流有刷电机的振动,并降低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物料吹送组件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连接外壳和直流有刷电机,直流有刷电机通过连接件将减震部压装于外壳。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连接件将连接外壳和直流有刷电机连接成一个整体,并通过直流有刷电机将减震部压装在外壳上,从而能够保证物料吹送组件结构的紧凑性,进而减少
物料吹送组件所占的空间,提高物料吹送组件的空间利用率。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外壳的外侧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连通腔体的轴孔;减震部为胶圈,胶圈嵌设于凹槽内,直流有刷电机与胶圈抵接,驱动轴贯穿胶圈且穿设于轴孔内。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外壳的外侧设有凹槽,能够便于物料组件的安装,凹槽内设有连通腔体的轴孔,便于直流有刷电机和外壳的定位,减震部为胶圈,降低成本,胶圈嵌设于凹槽内,使得直流有刷电机与胶圈相抵接,并通过胶圈与外壳相连,驱动轴贯穿胶圈且穿设于轴孔内便于与叶轮相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胶圈包括:第一段部,位于直流有刷电机的前端面和凹槽之间;第二段部,与第一段部相接,位于直流有刷电机的周侧面和凹槽之间。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胶圈包括第一段部和第二段部,其中,第一段部位于直流有刷电机的前端面和凹槽之间,用于吸收直流有刷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轴向振动,第二段部与第一段部相接,位于直流有刷电机的周侧面和凹槽之间,用于吸收直流有刷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径向振动,第一段部和第二段部共同作用能够吸收直流有刷电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并降低直流有刷电机运行过程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0019]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叶轮包括安装孔,物料吹送组件还包括传动轴承,传动轴承的外圈嵌设于安装孔内,传动轴承的内圈套设于驱动轴,且与驱动轴连接。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吹送组件包括传动轴承,传动轴承的外圈嵌设于叶轮的安装孔内,传动轴承的内圈套设于驱动轴,从而相比叶轮直接套设在直流有刷电机上,叶轮通过传动轴承与直流有刷电机的驱动轴连接,能够增加叶轮与直流有刷电机的驱动轴的接触面积,从而避免叶轮的表面的应力过于集中,避免直流无刷电机的驱动轴在运行过程中损坏叶轮的现象发生,进而保护叶轮,保证直流有刷电机和叶轮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1]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进风口与叶轮的端面相对设置;出风口位于叶轮的周侧。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进风口与叶轮的端面相对设置,能够保证叶轮转动时,气流能够通过由进风口进入腔体,在叶轮的带动下,气流由进风口流向腔体,出风口位于叶轮的周侧,使得由进风口进入的气流能够在叶轮的带动下,经过腔体从叶轮的周侧由出风口吹出,为物料提供吹送气流,保证物料的吹送效果。
[0023]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物料吹送组件还包括:导流部,导流部与外壳连接,位于进风口内,导流部和进风口围合出环形风道。
[0024]在该技术方案中,物料吹送组件的导流部与外壳连接,位于进风口内,导流部和进风口限定出环形风道,使得进风口的气流能够由环形风道均匀进入腔体,保证气流的输送效果,将气流经过腔体由叶轮的周侧导向出风口并导出出风口,保证气流的吹出效果,使得物料能够均匀的吹送,保证物料吹送组件运行的稳定性。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腔体的形状为回转体,叶轮的转轴与腔体的回转轴线重合。
[0026]在该技术方案中,腔体的形状设置成回转体,叶轮的转轴与腔体的回转轴线相重合,叶轮与腔体同心设置,使得腔体的形状与叶轮的形状相匹配,从而保证经过回转体气流平稳,降低腔体内出现紊流和乱流现象的可能性,进而保证腔体内的气流均匀并稳定地吹
送,保证气流的吹送效果。
[0027]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进风口设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扣合连接,直流有刷电机与第二壳体连接。
[0028]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设置于进风口处,为叶轮提供保护,第二壳体与直流有刷电机相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共同为腔体提供保护,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扣合连接,从而降低外壳安装和拆卸的难度,便于外壳的维修和更换,同时避免更换整个外壳,降低物料吹出组件的成本。
[0029]在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法兰连接。
[0030]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法兰连接能够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强度,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的稳定性,同时法兰连接增加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的气密性,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能,并且连接方式简单,便于操作,从而便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维修和更换。
[0031]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吹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包括腔体以及连通所述腔体的进风口和出风口;直流有刷电机,与所述外壳连接,包括驱动轴;叶轮,设于所述腔体内,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直流有刷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叶轮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吹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部,设于所述外壳和所述直流有刷电机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吹送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连接所述外壳和所述直流有刷电机,所述直流有刷电机通过所述连接件将所述减震部压装于所述外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吹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外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连通所述腔体的轴孔;所述减震部为胶圈,所述胶圈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直流有刷电机与所述胶圈抵接,所述驱动轴贯穿所述胶圈且穿设于所述轴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料吹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圈包括:第一段部,位于所述直流有刷电机的前端面和所述凹槽之间;第二段部,与所述第一段部相接,位于所述直流有刷电机的周侧面和所述凹槽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吹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包括安装孔,所述物料吹送组件还包括:传动轴承,所述传动轴承的外圈嵌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传动轴承的内圈套设于所述驱动轴,且与所述驱动轴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吹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伟伟周毅周忠宝李家孔江小勇赵策吴育权盛金旺徐华平苏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