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311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5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底模、顶模、顶出板及复位组件,底座的一面设置有模脚,底模的第一面开设有多个活动孔,底模的第二面设置有型腔,顶模与底模相互间隔设置,顶出板朝向底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顶针,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检测元件,复位检测元件用于在受到压力按压时产生触发信号。通过设置有复位检测元件,复位检测元件在受到设定压力按压时产生触发信号,将顶出板复位成功的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从而控制器控制继续进行再次注塑成型操作,当顶出板出现未复位或复位不良的情况,复位检测元件不产生触发信号,控制器控制停止继续进行再次注塑成型操作,避免出现顶模与底模合模时对各顶针造成压损的情况,提高该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该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该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加工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是注塑加工工艺中一个重要的部件,注塑模具通常设置有型腔,通过将注塑液注入至注塑模具的型腔内,注塑成型得到任意形状的塑料成品,注塑成型方法具有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等优点,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将注塑模具的型腔设置为任意形状,从而注塑得到任意形状的塑料成品,制备工艺简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0003]然而,现有的注塑模具通常设置有顶出结构,用于将注塑成型得到的塑料成品顶出,实现脱模,便于后续再次进行注塑成型操作,但是,在连续注塑成型加工过程中,顶出结构容易出现复位不良的情况,而再次进行注塑成型时,在上下合模的过程中,容易对顶出结构造成压损,从而大大降低了注塑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注塑模具。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0006]底座,所述底座的一面设置有模脚;
[0007]底模,所述底模的第一面与所述模脚连接,所述底模的第一面开设有多个活动孔,所述底模的第二面设置有型腔,各所述活动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活动孔分别与所述型腔连通;
[0008]顶模,所述顶模与所述底模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顶模用于活动封闭所述型腔;
[0009]顶出板,所述顶出板与所述底模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板朝向所述底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顶针,每一所述顶针远离所述顶出板的一端穿过一所述活动孔且活动设置于所述型腔内;及
[0010]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检测元件,所述复位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复位检测元件与所述顶出板活动抵接。
[00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复位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避让槽内。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复位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支撑块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块连接,所述弹片的第二端与所述复位检测元件活动抵接,所述顶出板与所述弹片的第二端活动抵接。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滚轮,所述弹片的第二端设置有两个凸出
部,两个凸出部相互间隔设置,两个凸出部之间形成一转动腔,所述滚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腔内,所述滚轮与所述顶出板活动抵接。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检测元件为压敏开关。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底模的第一面连接,所述顶出板开设有滑动孔,所述限位柱活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孔内,所述限位柱与所述滑动孔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块,所述底模的第二面设置有模仁,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底模的第二面上,所述滑块与所述模仁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滑块与所述模仁之间形成所述型腔。
[0019]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模的第一面连接,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所述顶出板连接。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1]本技术通过设置有底模及顶模,顶模及底模分别上下相互间隔安装于底座上,底模通过设置有型腔,通过向型腔中注入注塑液,从而可以注塑成型得到塑料成品,通过设置有顶出板,顶出板上通过设置有多个顶针,可以用于将型腔中制备得到的塑料成品进行顶出,完成塑料成品的脱模,实现塑料成品的出料,便于进行再次注塑成型,实现自动化生产,同时,通过设置有复位检测元件,复位检测元件安装于底座的侧壁上,且与顶出板上下相互间隔设置,当顶出板带动顶针顶出塑料成品后,进行复位,可以与复位检测元件相互抵接,复位检测元件在受到设定压力按压时产生触发信号,从而可以将顶出板复位成功的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从而控制器控制继续进行再次注塑成型操作,当顶出板出现未复位或复位不良的情况,复位检测元件未受到压力或受到的压力未达到设定值,复位检测元件不产生触发信号,此时,控制器控制停止继续进行再次注塑成型操作,方便操作人员停机对顶出板进行维修复位,从而可以避免出现顶模与底模合模时对各顶针造成压损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大大提高该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4]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
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9]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5,一个实施例中,提供注塑模具10,包括底座100、底模200、顶模300、顶出板400及复位组件500。所述底座100的一面设置有模脚110。所述底模200的第一面与所述模脚110连接,所述底模200 的第一面开设有多个活动孔,所述底模200的第二面设置有型腔220,各所述活动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活动孔分别与所述型腔220连通。所述顶模300与所述底模200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顶模300用于活动封闭所述型腔220。所述顶出板400与所述底模200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板400朝向所述底模200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顶针410,每一所述顶针410远离所述顶出板400的一端穿过一所述活动孔且活动设置于所述型腔220内。所述复位组件500包括复位检测元件510,所述复位检测元件510设置于所述底座100的外侧壁上,所述复位检测元件510 与所述顶出板400活动抵接,所述复位检测元件510用于在受到压力按压时产生触发信号。
[0030]需要说明的是,底座100为平板状结构,底座100可以起到支撑安装作用,通过将底座100安装于具体的工作平面上,从而将该注塑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一面设置有模脚;底模,所述底模的第一面与所述模脚连接,所述底模的第一面开设有多个活动孔,所述底模的第二面设置有型腔,各所述活动孔相互间隔设置,各所述活动孔分别与所述型腔连通;顶模,所述顶模与所述底模相互间隔设置,所述顶模用于活动封闭所述型腔;顶出板,所述顶出板与所述底模滑动连接,所述顶出板朝向所述底模的一面设置有多个顶针,每一所述顶针远离所述顶出板的一端穿过一所述活动孔且活动设置于所述型腔内;及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检测元件,所述复位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所述复位检测元件与所述顶出板活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外侧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复位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避让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复位检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块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还包括螺栓,所述支撑块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避让槽的内侧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纹孔的内侧壁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姚君乐冯武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伟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