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922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水箱、扰流球填料层、光解净化层、丝网除雾层;装置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于扰流球填料层的下方,出风口设于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水箱包括主水箱和副水箱,主副水箱之间通过连通阀连接,主水箱连接有循环喷淋管,循环喷淋管布置在扰流球填料层的上方,扰流球填料层的下方还设有刮油机和出油口,副水箱连接有双层循环清洗管,双层循环清洗管布置在光解净化层内,副水箱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除重组分效果好,装置不易堵塞,废气净化效率好,除臭效果好。除臭效果好。除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挤出废气处理工艺包括活性炭吸附法、低温等离子法、光催化氧化法、燃烧法,对应的有多种处理工艺的设备或组合系统。
[0003]专利申请号CN202120295800.6一种新型高效注塑挤出废气集成处理装置采用干式过滤+无机纳米催化除臭+吸附处理的工艺,废气依次流经所述干式过滤单元、无机纳米催化除臭单元、吸附剂单元后排出。废气在该处理装置内反应时间短,接触率低,净化处理效果不佳。
[0004]专利申请号CN202021754993.9塑料挤出废气处理系统采用过滤器、静电油雾净化器及活性炭吸附塔三者相结合,废气进入过滤器进行预处理,再经过静电油雾净化器净化剩余的油雾,最后废气中的VOCs经活性炭吸附塔有效吸附,最终达到净化废气的效果。整个处理系统的占地面积大,处理时间长。
[0005]并且实际上塑料挤出废气具有量大、浓度低、温度较高且有机重组分多等特点,重组分在处理过程中常因重组分凝结导致处理设备或管道堵塞,聚合的重组分会产生大量油污,长时间运行后,设备清理困难,在设备内部重新聚合形成新的污染源,进而造成废气净化效率低,除臭效果差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占地面积大,除重组分效果差,设备易堵塞且容易形成新的污染源,废气净化效率低及除臭效果差等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水箱、扰流球填料层、光解净化层、丝网除雾层;装置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设于扰流球填料层的下方,出风口设于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水箱包括主水箱和副水箱,主副水箱之间通过连通阀连接,主水箱连接有循环喷淋管,循环喷淋管布置在扰流球填料层的上方,扰流球填料层的下方还设有刮油机和出油口,副水箱连接有双层循环清洗管,双层循环清洗管布置在光解净化层内,副水箱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
[0008]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扰流球填料层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喷淋腔室、布置在所述喷淋腔室内的扰流小球。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主水箱上设有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通过循环泵与循环喷淋管连接。
[00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副水箱上设有副水箱循环液出水口,副水箱循环液出水口通过清洗泵与双层循环清洗管连接。
[0011]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主水箱内安装有磁翻板液位计,主水箱上还设有用于连接补水阀的主水箱补水口,磁翻板液位计用于检测主水箱内液位并控制所述循环泵或所述补水阀工作。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副水箱上连接有温度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用于检测加热温度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启停;副水箱上还设有用于连接液位开关的液位开关安装孔,通过液位开关检测副水箱内液位并控制所述电加热装置和清洗泵启停。
[0013]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主水箱上还设有手动排污管,所述副水箱上还设有副水箱补水口。
[0014]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光解净化层包括若干灯管,灯管采用微波无极灯,双层循环清洗管布置在灯管的上下方且喷淋口对准灯管设置。
[0015]进一步的,本技术中所述丝网除雾层布置在出风口处用于回收雾化循环液。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废气自下而上输送过程中吹起扰流小球,形成类似流化床型式,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确保上方喷淋循环液与废气中挥发性水溶性组分混合吸收,达到去除废气中特定污染成分的目的;同时,废气中重组分经喷淋降温凝结后会汇聚成浮油,浮于液面上方,通过刮油机可自动将浮油刮至出油口处排出,喷淋除重组分效果更佳,还能避免浮油长期堆积在装置内部形成新的污染源。
[0018]2)本技术集扰流喷淋、刮渣、光解净化、热水自清洗、丝网除雾功能于一体,废气经过喷淋后通过设置在光解净化层的微波无极灯能够净化处理成无污染的气体,除异味效果优于活性炭,排出前经过出风口处设置的丝网除雾层还能有效去除携带水汽,防止带入后续处理单元,一系列处理后废气的净化效率高、效果好。
[0019]3)本技术的光解净化层由于采用的是微波无极灯,因此可直接利用热水自清洗喷淋,无需人工拆卸清洁,维护成本低,安全性高,且不影响使用寿命。
[0020]4)本技术的水箱分为主水箱和副水箱两部分,副水箱可独立使用,由于重组分凝结后可能会附集在扰流小球上或微波无极灯表面,影响处理效果,因此喷淋循环泵运行一段时间后,可切换清洗泵运行,通过电加热对副水箱水加热后,采用高压热水对微波无极灯和扰流小球进行清洗,避免扰流球填料层堵塞、以及灯管污堵引起的效率下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3]其中:1、进风口;2、出风口;3、循环泵;4、清洗泵;5、刮油机;6、出油口;7、连通阀;8、电加热装置;9、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10、副水箱循环液出水口;11、主水箱补水口;12、副水箱补水口;13、手动排污管;14、磁翻板液位计;15、液位开关安装孔;16、温度变送器;17、扰流球填料层;18、循环喷淋管;19、双层循环清洗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0025]实施例:
[0026]结合附图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主要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底部设有水箱,水箱上方依次设有扰流球填料层17、光解净化层、丝网除雾层。扰流球填料层17的下方设有进风口1,装置本体的顶部设有出风口2。塑料挤出废气由进风口1送入,自下而上穿过本装置,处理后由出风口2排出或送入后续装置。
[0027]水箱包括主水箱和副水箱,主副水箱之间通过连通阀7连接。日常循环喷淋时,连通阀7打开,主副水箱的循环水均用于对废气喷淋处理;连通阀7关闭时,副水箱可单独使用。
[0028]本实施例中,主水箱上设有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9,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9通过循环泵3连接有循环喷淋管18,循环喷淋管18布置在扰流球填料层17的上方。扰流球填料层17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喷淋腔室、布置在喷淋腔室内的扰流小球。废气自下而上输送过程中经过扰流球填料层17,吹起扰流小球,形成类似流化床型式,此时连通阀7打开,开启循环泵3,主副水箱的循环水经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9被提升至循环喷淋管18喷淋雾化,雾化循环液对扰流球填料层17进行喷淋,废气中挥发性水溶性组分被混合吸收,在重力作用下循环液自上而下流动,回到底部水箱内。
[0029]同时,废气中重组分经喷淋降温凝结后会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水箱、扰流球填料层(17)、光解净化层、丝网除雾层;装置本体上设有进风口(1)和出风口(2),进风口(1)设于扰流球填料层(17)的下方,出风口(2)设于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水箱包括主水箱和副水箱,主副水箱之间通过连通阀(7)连接,主水箱连接有循环喷淋管(18),循环喷淋管(18)布置在扰流球填料层(17)的上方,扰流球填料层(17)的下方还设有刮油机(5)和出油口(6),副水箱连接有双层循环清洗管(19),双层循环清洗管(19)布置在光解净化层内,副水箱内还设有电加热装置(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球填料层(17)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内的喷淋腔室、布置在所述喷淋腔室内的扰流小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箱上设有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9),主水箱循环液出水口(9)通过循环泵(3)与循环喷淋管(18)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挤出废气立式一体化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箱上设有副水箱循环液出水口(10),副水箱循环液出水口(10)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麟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吾励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