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线减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9092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线减速器,包括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减速部分,减速部分包括针轮、滚针组件,摆线齿轮传动时所在外沿的齿廊运动曲线受限于外周设置的针轮并啮合传动;滚针组件由位于针轮与外壳体内腔壁之间形成的滚道内设置的若干组滚针,以及保持架组成,滚针所在的两端部宽度不小于针轮的两端部宽度,同时所述保持架至少对滚针伸出的一端部进行位置定位,使所述针轮滚动时带动滚针贴合于外壳体内腔壁之间同步滚动。本装置采用的是摆线齿轮与针轮之间传动时,通过滚针组件的设置,实现针轮在与外壳体的内腔壁之间形成的滚道内传动方式改为滚动摩擦,有利于提高整机效率和使用寿命。和使用寿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摆线减速器


[0001]本技术属于机械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摆线减速器。

技术介绍

[0002]摆线减速器是一种应用行星式传动原理,采用摆线针齿啮合的传动装置,主要由输入部分、减速部分、输出部分三个结构组成,减速部分为了减小摩擦,针齿上带有针齿套,此时的针齿与针轮套为滑动摩擦。
[0003]在中国专利CN201020693047.8中公开了一种摆线减速机,包括有壳体,壳体内装配有输入装置、减速装置和输出装置,由于摆线轮和针齿套组成少齿差啮合,当输入轴带着偏心轴转动一周时,摆线轮既有公转又有自转运动,在输入轴正转一周时,偏心轴亦正转一周,摆线轮公转一周的同时反向自转一个少齿差的角度,从而得到减速,这种方式在摆线轮转动时,会与针齿套之间产生滑动摩擦,而在机械传动过程中的滑动摩擦会造成磨损增加,不仅对传动的精度产生影响,甚至还会造成一定程度上造成使用寿命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摆线减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摆线减速器,包括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减速部分,所述输入部分通过偏心轴作为传动输入;所述输出部分通过摆线齿轮带动输出轴作为传动输出,使偏心轴带动两组并列设置的摆线齿轮同步传动;
[0007]减速部分包括针轮、滚针组件,所述摆线齿轮传动时所在外沿的齿廊运动曲线受限于外周设置的针轮并啮合传动;
[0008]所述滚针组件由位于针轮与外壳体内腔壁之间形成的滚道内设置的若干组滚针,以及保持架组成,所述滚针所在的两端部宽度不小于针轮的两端部宽度,同时所述保持架至少对滚针伸出的一端部进行位置定位,使所述针轮滚动时带动滚针贴合于外壳体的内腔体滚道壁之间同步滚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减速部分位于外部外壳体与端盖所包裹的内腔体内,使输出轴所在的一端部伸出端盖向外。
[0010]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输出轴的连接处采用轴承连接并固定。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于针轮所在的两端部位置对称设置,并分别位于外壳体的内腔体左右两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所在的外沿与外壳体的内腔体滚道壁相互贴合并形成环形弧面,使滚针整体贴合于外壳体的内腔体滚道壁。
[0013]进一步的,所述保持架所在的外沿下端部设置为向上的弧形突沿,所述弧形突沿位于相邻两组针轮之间的位置并形成α角度的弧形支撑面,通过弧形突沿对滚针进行支撑。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装置采用的是摆线齿轮与针轮之间传动时,通过滚针组件的设置,实现针轮在与外壳体的内腔壁之间形成的滚道内传动方式改为滚动摩擦,有利于提高整机效率和使用寿命。
[0016]2、本装置滚针组件中采用保持架对滚动过程中的滚针进行支撑,为滚针的滚动提供滚动通道,提高其滚动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速部分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减速部分爆炸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保持架的其中一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保持架的另一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保持架的截面展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摆线减速器,包括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减速部分,该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减速部分位于外部的外壳体4与端盖41形成的内腔体401内,使输出轴1所在的一端部伸出端盖41向外,此时端盖41与输出轴1的连接处采用轴承101连接并固定作为输出端部。
[0026]输入部分通过偏心轴11作为输出端;输出部分通过摆线齿轮12带动输出轴1作为传动输出,使偏心轴11带动两组并列设置的摆线齿轮12同步传动,此时的两组对称设置的摆线齿轮12可时间少谐波共振产生,最后通过摆线齿轮12将传输的力矩通过输出轴1输出。
[0027]如图2、图3所示,减速部分包括针轮31、滚针组件32,在外壳体4所在的内腔体401内设置摆线齿轮12,使摆线齿轮12所在的外径与针轮31相互啮合,即当偏心轴11转动时,带动摆线齿轮12同步转动一周,由于摆线齿轮12上齿廊曲线的特点及其受针轮31上针齿限制之故,摆线齿轮12的运动成为即有公转又有自转的平面运动,摆线齿轮12于相反方向上转过一个齿差(或者两个齿差)从而得到减速,并将摆线齿轮12的低速自转运动通过销轴传递给输出轴22,从而获得较低的输出转速。
[0028]滚针组件32由位于针轮31与外壳体4内腔壁之间形成的滚道(即内腔壁所形成波形滚道)内设置的若干组滚针321,以及保持架322组成,滚针321所在的两端部宽度不小于针轮31的两端部宽度(即在装配时,滚针321会伸出针轮31所在的宽度方向向外),如图4所示,此时保持架322所在的外沿与针轮31所形成的外壁(即外壳体4内腔壁所形成的滚道轮廓)相互贴合并形成环形弧面,使滚针321整体贴合于外壳体4的内腔体滚道壁。保持架322
至少对滚针321伸出的一端部进行位置定位(本申请采用的是保持架322为两组设置,并于针轮31所在的两端部位置对称设置),使针轮31滚动时带动滚针321贴合于外壳体4内腔壁之间同步滚动,即此时针轮31与外壳体4的内腔壁所形成波形滚道上的摩擦方式是通过滚针321的滚动摩擦产生,有利于提高整机效率和使用寿命(传统的滚针321与外壳体4内腔壁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约0.1

0.15,而本申请的滚针321通过与滚针321之间的滚动摩擦系数约0.001

0.005,大大提高了其使用寿命以及整机的传动效率)。
[0029]如图5、图6所示,同时保持架322还可以设置所在的外沿下端部为向上的弧形突沿301,弧形突沿301位于相邻两组针轮31之间的位置并形成α角度的弧形支撑面(α是以保持架322的中心为圆心,以弧形突沿301所在的左右两侧的角度所形成的弧度差),通过弧形突沿301对滚针321进行支撑,由于该位置时相邻针轮31连接处,无法对滚针321起到支撑,当滚针321外圈覆盖分布于外壳体4的内腔壁滚道时,位于针轮31上端部的滚针321(即贴合于外壳体4的内腔壁滚道位置)会在针轮31自身的转动时起到向外的支撑力,不会造成该位置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摆线减速器,包括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减速部分,所述输入部分通过偏心轴(11)作为传动输入;所述输出部分通过摆线齿轮(12)带动输出轴(1)作为传动输出,使偏心轴(11)同时带动两组并列设置的摆线齿轮(12)同步传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部分包括针轮(31)、滚针组件(32),所述摆线齿轮(12)传动时所在外沿的齿廊运动曲线受限于外周设置的针轮(31)并啮合传动;所述滚针组件(32)由位于针轮(31)与外壳体(4)内腔壁之间形成的滚道内设置的若干组滚针(321),以及保持架(322)组成,所述滚针(321)所在的两端部宽度不小于针轮(31)的两端部宽度,同时所述保持架(322)至少对滚针(321)伸出的一端部进行位置定位,使所述针轮(31)滚动时带动滚针(321)贴合于外壳体(4)的内腔体滚道壁之间同步滚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摆线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部分、输出部分、减速部分位于外部外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觅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