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器,空调外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97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10 10:18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蓄热器,空调外机及空调器。该蓄热器包括:壳体,分流器,至少一个换热器组件,换热器组件包括集气总管,集液总管,翅片管式换热器,壳体与换热器组件之间的间隙、换热器组件的间隙内均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和N根换热U管;换热翅片围绕换热U管均匀分布。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能够均匀分配制冷剂,避免“供液过多”以及“供液不够”而发生蓄热器的蓄热、放热效率低,机组化霜时间长等情况,从而提升了蓄热器的换热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热器,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0001]本申请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蓄热器,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热泵空调器在冬季制热运行时,空气侧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由于环境温度较低,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也随之下降,甚至低于0℃,当室外空气流经换热器盘管时,其所含的水分就会析出,并形成霜层。换热器化霜过程需从室内侧取热,使得室内温度产生较大波动,室内的舒适性变差。为解决快速化霜及化霜过程室内温度波动性大的问题,可采用相变蓄热模块进行化霜。
[0003]而目前蓄热装置中的大多数换热器由微通道扁管、设置于微通道扁管上的翅片,但是此结构设计存在制冷剂分配很不均匀,存在“干蒸”与“供液过多”以及“供液不够”的情况发生,进而使蓄热器蓄热、放热效率低,机组化霜时间长等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发生,本申请设计一款能够使制冷剂均匀分配的蓄热器,从而保证蓄热器的蓄热、放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蓄热器,该蓄热器的换热器组件能够均匀分配制冷剂,能够避免“供液过多”以及“供液不够”,进而发生蓄热器的蓄热、放热效率低,机组化霜时间长等问题情况。
[0006]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蓄热器,包括壳体,两个分流器,至少一个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集气总管,集液总管,翅片管式换热器;
[0007]所述壳体与所述换热器组件之间的间隙、所述换热器组件的间隙内均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
[0008]所述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和N根换热U管;
[0009]所述换热翅片围绕所述换热U管均匀分布;
[0010]所述换热U管分别与所述集气总管,所述集液总管连通;
[0011]所述两个分流器分别与所述集气总管及集液总管连通。
[00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根换热U管分布为单层换热U管层或者多层换热U管层,所述换热U管层平行于所述壳体的底面;
[0013]所述每根换热U管包括第一U管,第二U管和连通弯头,所述第一U管通过所述连通弯头与第二U管连通。
[001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翅片管式换热器还包括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所述换热翅片和所述换热U管通过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进行固定。
[001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翅片的厚度范围为1.4

1.5mm,所述换热翅片的片数范围为160

180片。
[00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U管的长度L范围为280

300mm,所述换热器组件垂直
分布间距范围为6

8mm。
[00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进气支管和出液支管,所述进气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集气总管与所述第一U管,所述出液支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集液总管与所述第二U管;所述进气支管的长度范围为58

60mm,所述出液支管的长度范围为48

40mm。
[00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热器还包括进气管和出液管,所述两个分流器分别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液管连通;
[0019]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封帽,所述封帽设于所述集气总管和集液总管两端;
[0020]所述壳体包括底盒和盖板。
[00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板开设有至少两行等距分布的第一连接孔,所述每行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管板的长边平行;
[0022]相邻所述两行第一连接孔非对称排列;
[0023]所述连通弯头穿过所述相邻两行中的第一连接孔,使所述连通弯头与第一管板的长边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
[0024]所述第二管板上开设有至少两行等距分布的第二连接孔
[0025]所述每行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管板的长边平行;
[0026]相邻所述两行第二连接孔非对称排列;
[0027]所述第一U管的弯折段穿过所述同一行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孔;
[0028]所述第二U管的弯折段穿过所述同一行的相邻两个第二连接孔。
[0029]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包括上述提到的任意一项蓄热器。
[0030]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提到任意一项蓄热器或者空调外机
[0031]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2]本申请的蓄热器包括壳体,分流器,至少一个换热器组件,壳体与换热器组件之间的间隙、换热器组件的间隙内均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相变蓄热材料的设置保证了蓄热器的蓄热效果。
[0033]换热器组件包括翅片管式换热器,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和N根换热U管,换热翅片增大了蓄热器与相变蓄热材料的接触面积,提升了蓄热器的换热效率,另外壳体可以起到保温效果,间接的提升了换热效率。
[0034]本申请的换热器组件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翅片和N根换热U管,相对于微通道扁管,换热U管的制冷剂流通空间更为均匀与宽敞,从而能够使制冷剂均匀快速的流通于翅片管式换热器中,另外N根换热U管分别与集气总管、集液总管连通,设置分流器的结构,不仅能够解决原有的换热器的结构存在制冷剂分配不均匀而造成的“供液过多”以及“供液不够”的问题,同时还进一步提升换热效率。
[003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36]通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
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003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蓄热器(含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蓄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蓄热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蓄热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4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第一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翅片管式换热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3]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第二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蓄热器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蓄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申请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申请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申请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47]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两个分流器(2),至少一个换热器组件(3),所述换热器组件(3)包括集气总管(31),集液总管(32),翅片管式换热器(33);所述壳体(1)与所述换热器组件(3)之间的间隙、所述换热器组件(3)的间隙内均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翅片管式换热器(33)包括换热翅片(331)和N根换热U管(332);所述换热翅片(331)围绕所述换热U管(332)均匀分布;所述换热U管(332)分别与所述集气总管(31)和集液总管(32)连通;所述两个分流器(2)分别与所述集气总管(31)和集液总管(3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根换热U管(332)分布为单层换热U管层或者多层换热U管层,所述换热U管层平行于所述壳体(1)的底面;所述每根换热U管(332)包括第一U管(3321),第二U管(3322)和连通弯头(3323),所述第一U管(3321)通过所述连通弯头(3323)与所述第二U管(33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管式换热器(33)还包括第一管板(333)和第二管板(334),所述换热翅片(331)和所述换热U管(332)通过所述第一管板(333)和所述第二管板(334)进行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翅片(331)的厚度范围为1.4

1.5mm,或所述换热翅片(331)的片数范围为160

180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U管(332)的长度(L)范围为280

300mm,或所述换热器组件(3)垂直分布间距范围为6

8mm。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昌中谭德强徐安泽王成根英宁柳维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