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693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其中过渡阀体包括外壳、过渡阀座和过渡阀芯,外壳后端螺纹套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上、前端螺纹套装于过渡旋塞后端,过渡旋塞后端设有第一凹槽,外壳内设有过渡阀座,且所述过渡阀座后端插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中、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过渡阀座内设有过渡阀芯,且所述过渡阀芯内的流道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连通,过渡阀芯前端设有阀芯接头,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过渡顶杆,且所述阀芯接头通过所述过渡顶杆顶开,过渡旋塞前端设有放油阀罩和放油阀芯,且所述过渡顶杆内部流道与所述放油阀芯内部流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电流互感器带电运行的情况下更换放油阀芯,不会导致变压器油流出影响产品运行。流出影响产品运行。流出影响产品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流互感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放油阀通常设置于电流互感器最低处,当电流互感器处于微正压状态运行时,可以打开放油阀释放出互感器内的变压器油。常规互感器的放油阀结构是将放油阀芯体直接安装在互感器的放油口处,正常情况下放油阀阀芯处于关闭状态,放油阀芯体外侧安装一个放油阀罩起到保护阀芯作用,当现场需要取油时,则使用带顶杆的放油塞顶到阀芯最前端出油口处,互感器中的变压器油就会流出。
[0003]早期的放油阀结构比较简单,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9102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注放油阀,其包括阀体、阀芯和密封护罩,其中阀芯为与阀体螺纹连接的旋塞,旋塞顶端设有通孔,并且该通孔通过装在旋塞内腔的卡簧卡紧的橡胶塞密封。但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互感器产品结构日趋复杂,密封面多,体积大,易渗漏油,并且虽然可以带电取油,但不能带电补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新的放油阀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240116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油浸式互感器放油阀,其包括带快速接头阀体和放油塞,其中带快速接头阀体中的快速接头代替了上述CN2089102U专利中的旋塞,并且所述带快速接头阀体还设置了弹簧等结构,将快速接头可靠压紧在过渡阀座内壁上实现自封油,使用时放油塞旋入后使其上的顶杆对接顶开快速接头将油道打开。
[0004]但是对于电流互感器而言,其在正常的带电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放油阀漏油的现象,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放油阀阀芯直接与放油口连接,现场更换放油阀阀芯比较困难,拆卸放油阀阀芯时必定会流出很多变压器油,进而影响产品运行,一般只能简单处理并等到产品处于微正压状态运行或断电停机时再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其在电流互感器放油口与放油阀之间增加了过渡阀体和过渡旋塞,可在电流互感器带电运行的情况下更换放油阀芯,不会导致变压器油流出影响产品运行。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包括过渡阀体、过渡旋塞、放油阀芯和放油阀罩,其中过渡阀体包括外壳、过渡阀座和过渡阀芯,其中外壳后端螺纹套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上、前端螺纹套装于过渡旋塞后端,过渡旋塞后端设有第一凹槽,外壳内设有过渡阀座,且所述过渡阀座后端插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中、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凹槽中,过渡阀座内设有过渡阀芯,且所述过渡阀芯内的流道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连通,过渡阀芯前端设有阀芯接头,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过渡顶杆,且所述阀芯接头通过所述过渡顶杆顶开,过渡旋塞前端套装有放油阀罩,且放油阀芯设于所述放油阀罩中并安装于所述过渡旋塞上,所述过渡顶杆内部流道与所述放油阀芯内部流道连通。
[0008]所述过渡阀座内设有内径不等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阀芯接头和所述过渡旋塞上的过渡顶杆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中,所述第二容置腔内设有挡块和弹簧,所述过渡阀芯后端设有阀芯凹槽,且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挡块相抵、另一端插装于所述阀芯凹槽中,所述过渡阀芯与所述第二容置腔的腔底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
[0009]所述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连接处设有多个阶梯槽,且各个第一密封圈分别设于对应的阶梯槽中。
[0010]所述过渡阀座前端与所述过渡旋塞的第一凹槽槽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过渡阀座前端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
[0011]所述电流互感器放油口上设有螺纹槽,所述过渡阀座后端插装于所述螺纹槽中,且所述过渡阀座后端与所述螺纹槽的槽底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
[0012]所述过渡旋塞靠近过渡阀体一端外侧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过渡旋塞远离过渡阀体一端外侧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外壳端部套装于所述第一螺纹段上,所述放油阀罩套装于所述第二螺纹段上。
[0013]所述过渡旋塞远离过渡阀体一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放油阀芯后端插装于所述第二凹槽中。
[0014]本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
[0015]1、本技术在电流互感器放油口与放油阀组件之间增加了过渡阀体和过渡旋塞,平时所述过渡阀体内的阀芯接头通过所述过渡旋塞内的过渡顶杆打开,正常取油、放油等作业依然通过放油阀完成,而放油阀芯出现渗油等情况需要更换时,操作人员通过旋拧所述过渡旋塞可将所述过渡阀体关闭,然后再进行更换放油阀作业,不会导致变压器油流出影响产品运行,并且可以在电流互感器带电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更换。
[0016]2、本技术在过渡阀体内设有多组密封,从而确保过渡阀体密封性能,不必像放油阀那样需要频繁地更换,另外产品使用时间较久后,过渡阀体内的过渡阀芯即使出现渗油也会暂存于所述外壳内部不会流出。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的过渡旋塞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采用的阀芯接头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为电流互感器放油口,2为过渡阀体,201为过渡阀座,2011为第二容置腔,2012为第一容置腔,202为弹簧,203为过渡阀芯,2031为阀芯接头,2032为阀芯凹槽,204为挡块,205为第二密封垫,206为第一密封圈,207为第二密封圈,208为第一密封垫,209为外壳,3为过渡旋塞,301为过渡顶杆,302为第一凹槽,303为第二凹槽,304为第一螺纹段,305为第二螺纹段,4为放油阀芯,401为放油接头,5为放油阀罩,6为堵块,601为油孔,7为弹簧挡块,8为堵块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
[0022]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过渡阀体2、过渡旋塞3、放油阀芯4和放油阀罩5,
其中过渡阀体2包括外壳209、过渡阀座201和过渡阀芯203,所述外壳209后端螺纹套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1上、前端螺纹套装于过渡旋塞3后端,过渡旋塞3后端设有第一凹槽302,外壳209内设有过渡阀座201,且所述过渡阀座201后端插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1中、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凹槽302中,过渡阀座201内设有过渡阀芯203,且所述过渡阀芯203内的流道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1连通,过渡阀芯203前端设有阀芯接头2031,所述第一凹槽302内设有过渡顶杆301,且所述阀芯接头2031通过所述过渡顶杆301顶开,过渡旋塞3前端套装有放油阀罩5,且放油阀芯4设于所述放油阀罩5中并安装于所述过渡旋塞3上,所述过渡顶杆301内部流道与所述放油阀芯4内部流道连通。本技术正常使用时,所述过渡阀芯203处于被过渡顶杆301顶开的状态,平时放油、补油等作业通过所述放油阀芯4正常完成,当放油阀芯4漏油需要更换时,操作人员先旋拧所述过渡旋塞3使过渡顶杆301后退以使所述过渡阀芯203的阀芯接头2031关闭,然后再将放油阀罩5拆卸进行放油阀芯4的更换,由于此时过渡阀芯203处于关闭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阀体(2)、过渡旋塞(3)、放油阀芯(4)和放油阀罩(5),其中过渡阀体(2)包括外壳(209)、过渡阀座(201)和过渡阀芯(203),其中外壳(209)后端螺纹套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1)上、前端螺纹套装于过渡旋塞(3)后端,过渡旋塞(3)后端设有第一凹槽(302),外壳(209)内设有过渡阀座(201),且所述过渡阀座(201)后端插装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1)中、前端插装于所述第一凹槽(302)中,过渡阀座(201)内设有过渡阀芯(203),且所述过渡阀芯(203)内的流道与电流互感器放油口(1)连通,过渡阀芯(203)前端设有阀芯接头(2031),所述第一凹槽(302)内设有过渡顶杆(301),且所述阀芯接头(2031)通过所述过渡顶杆(301)顶开,过渡旋塞(3)前端套装有放油阀罩(5),且放油阀芯(4)设于所述放油阀罩(5)中并安装于所述过渡旋塞(3)上,所述过渡顶杆(301)内部流道与所述放油阀芯(4)内部流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放油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阀座(201)内设有内径不等的第一容置腔(2012)和第二容置腔(2011),所述阀芯接头(2031)和所述过渡旋塞(3)上的过渡顶杆(301)均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2012)中,所述第二容置腔(2011)内设有挡块(204)和弹簧(202),所述过渡阀芯(203)后端设有阀芯凹槽(2032),且所述弹簧(202)一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伟陶艳艳赵国庆陈新华潘虎吴奇松郭喜军戴新仁杨永茂于治平夏君宇刘长朋李冰张长江孙玉龙李岩姜雪盛永平姜志姜昆宋辉冷传福初俊翰孙宝山孙昭琦于鑫远李秉贵姚旭金姜晓王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北方互感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