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657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能降低感应电势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连接于二根电缆本体的导体之间的导体连接层、设在所述导体连接层及导体外的内半导电连接层、设在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外的绝缘恢复层及连接在二根所述电缆本体的屏蔽层上的接地导线,所述绝缘恢复层两端延伸至电缆本体的绝缘层,还包括设在其中一根所述电缆本体的外半导电层的接口处的应力锥,所述应力锥包括绝缘应力锥部和设在所述绝缘应力锥部内的半导电应力锥部,所述绝缘应力锥部与所述电缆本体的绝缘层连接。连接。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

技术介绍

[0002]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的结构包括:连接于二根电缆本体的导体之间的导体连接层、设在所述导体连接层及导体外的内半导电连接层及设在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外的绝缘恢复层,所述绝缘恢复层两端延伸至电缆本体的绝缘层,二根所述电缆本体的屏蔽层上均连接有接地导线,所述绝缘恢复层外设有修复半导电层,所述修复半导电层两端延伸至电缆本体的外半导电层,所述修复半导电层外设有修复屏蔽层,所述修复屏蔽层的两端延伸至电缆本体的屏蔽层并与所述接地导线连接。传统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的外半导电层和屏蔽层都是互相直接连通的,当高压单芯电缆长度过长或电流过大时由于屏蔽层的感应电势升高会导电能损耗过大和感应电压过高(造成电缆发热和接地系统电压过高影响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感应电势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连接于二根电缆本体的导体之间的导体连接层、设在所述导体连接层及导体外的内半导电连接层、设在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外的绝缘恢复层及连接在二根所述电缆本体的屏蔽层上的接地导线,所述绝缘恢复层两端延伸至电缆本体的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其中一根所述电缆本体的外半导电层的接口处的应力锥,所述应力锥包括绝缘应力锥部和设在所述绝缘应力锥部内的半导电应力锥部,所述绝缘应力锥部与所述电缆本体的绝缘层连接,所述半导电应力锥部与所述电缆本体的外半导电层连接,所述绝缘恢复层外设有半导电层胶管,所述半导电层胶管一端延伸至一侧电缆本体的外半导电层、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电缆本体的应力锥上,所述半导电层胶管外设有铜丝网层,所述铜丝网层的其中一端延伸至一侧电缆本体的屏蔽层与所述接地导线连接、另外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电缆本体的应力锥上,并且所述半导电层胶管、所述铜丝网层均有部分与所述应力锥的半导电应力锥部重叠。
[0005]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导线通过卡圈固定在所述电缆本体的屏蔽层上,所述铜丝网层通过所述卡圈与所述接地导线固定。
[0006]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电层胶管为弹性半导电层胶管,其孔径小于所述绝缘恢复层及外半导电层的外径。
[0007]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电层胶管通过第一支撑管支撑后预置在所述电缆本体外。
[0008]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为弹性应力锥,其孔径小于所述电缆本体的绝缘层和外半导电层的外径。
[0009]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通过第二支撑管支撑后预置在所述电缆本体外。
[0010]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的锥度10
°
<α<15
°

[0011]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锥的锥度α=12
°

[0012]所述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为恒力弹簧。
[0013]本技术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优点如下:通过在其中一根电缆本体的外半导电层的接口处安装应力锥与接头部位的半导电层(即半导电层胶管)和铜屏蔽层(即铜丝网层)的一端连接,通过应力锥疏散电场,并将感应回路断开同时加以绝缘来降低感应电势,最后通过两端的接地导线接地,进而实现降低感应电势的作用。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半导电层胶管、应力锥在电缆本体上的预置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应力锥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照图1

4所示,本技术的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包括导体连接层3、内半导电连接层4、绝缘恢复层5、接地导线17、半导电层胶管11、铜丝网层12和应力锥8。所述导体连接层3连接于二根电缆本体1的导体2之间,所述导体连接层3采用熔接工艺(公知技术)将二根电缆本体1的导体2进行连接。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4设在所述导体连接层3及导体2外面,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4通常由半导电带缠绕在所述导体连接层3及导体2外面后,再通过热熔形成,但也不限于此工艺。所述绝缘恢复层5设在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4外,且所述绝缘恢复层5两端延伸至电缆本体1的绝缘层6。所述绝缘恢复层5通常由绝缘带缠绕在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4及电缆本体1的绝缘层6上后,再通过热熔形成,但也不限于此工艺。所述接地导线17连接在二根所述电缆本体1的屏蔽层7上,所述接地导线17的另一端引至接地箱。所述应力锥8安装在其中一根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的接口处。所述应力锥8包括绝缘应力锥部9和设在所述绝缘应力锥部9内的半导电应力锥部10,所述绝缘应力锥部9与所述电缆本体1的绝缘层6连接,所述半导电应力锥部10与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连接。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设在所述绝缘恢复层5外,且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一端延伸至一侧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电缆本体1的应力锥8上。所述铜丝网层12设在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外,所述铜丝网层12由铜丝纺织而成,主要起到屏蔽作用。所述铜丝网层12的其中一端延伸至一侧电缆本体1的屏蔽层7与所述接地导线17连接,所述铜丝网层12的另外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电缆本体1的应力锥8上,并且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所述铜丝网层12均有部分与所述应力锥8的半导电应力锥部10重叠。
[0020]优选的,为提高连接的牢靠性,所述接地导线17通过卡圈13固定在所述电缆本体1的屏蔽层7上,所述铜丝网层12通过所述卡圈13与所述接地导线17固定。所述卡圈13理想采用恒力弹簧,所述恒力弹簧又叫恒力卷簧,其由金属片卷成的多层环形结构,常用于电缆的
固定。
[0021]优选的,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为弹性半导电层胶管,其孔径小于所述绝缘恢复层5及外半导电层16的外径。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通过第一支撑管14(由塑料带呈螺旋状连接而成,为一种现有产品)支撑后预置在所述电缆本体1外。通过将所述第一支撑管14抽出,便能将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包裹于所述绝缘恢复层5和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外,以大大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同样的,所述应力锥8也采用弹性应力锥,其孔径小于所述电缆本体1的绝缘层6和外半导电层16的外径。所述应力锥8通过第二支撑管15支撑后预置在所述电缆本体1外,通过将所述第二支撑管15抽出,便能将所述应力锥8包裹于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的接口处。当然,根据需要,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所述应力锥8也可采用热缩型结构,通过加热回缩的方式安装。
[0022]优选的,所述应力锥8的锥度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合型电缆绝缘接头,包括连接于二根电缆本体(1)的导体(2)之间的导体连接层(3)、设在所述导体连接层(3)及导体(2)外的内半导电连接层(4)、设在所述内半导电连接层(4)外的绝缘恢复层(5)及连接在二根所述电缆本体(1)的屏蔽层(7)上的接地导线(17),所述绝缘恢复层(5)两端延伸至电缆本体(1)的绝缘层(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其中一根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的接口处的应力锥(8),所述应力锥(8)包括绝缘应力锥部(9)和设在所述绝缘应力锥部(9)内的半导电应力锥部(10),所述绝缘应力锥部(9)与所述电缆本体(1)的绝缘层(6)连接,所述半导电应力锥部(10)与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连接,所述绝缘恢复层(5)外设有半导电层胶管(11),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一端延伸至一侧电缆本体(1)的外半导电层(16)、另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电缆本体(1)的应力锥(8)上,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外设有铜丝网层(12),所述铜丝网层(12)的其中一端延伸至一侧电缆本体(1)的屏蔽层(7)与所述接地导线(17)连接、另外一端延伸至另一侧电缆本体(1)的应力锥(8)上,并且所述半导电层胶管(11)、所述铜丝网层(12)均有部分与所述应力锥(8)的半导电应力锥部(10)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达
申请(专利权)人:华依电缆附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