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33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工程技术领域的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包括铁芯,所述铁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前端的外侧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下卡箍和上卡箍,所述下卡箍位于转轴的底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支撑座、下卡箍和上卡箍,便于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将转轴通过轴承放置在下卡箍和上卡箍之间,然后通过控制组件带动下卡箍和上卡箍将转轴外侧的轴承固定,接着将支撑座安装在端盖内,从而更加便捷的实现了转轴在端盖内的安装,并且在支撑座的支撑下可更加稳定的转动,避免转轴通过轴承与端盖的安装出现松动影响稳定性。现松动影响稳定性。现松动影响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相串激电机转子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工程
,特别是涉及单相串激电机转子。

技术介绍

[0002]单相串激电动机主要由定子、电枢、机座、端盖、刷握和换向器等构成,定子是电动机的主要支撑,用以产生主磁通,它主要由定子铁芯和和励磁绕组组成,电枢亦称转子,由转轴、铁芯、电枢绕组、换向器和冷却风扇等组成,为电动机的旋转部分,转子的作用是产生连续的电磁转矩,从而将电能变换成机械能。
[0003]现有的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在使用过程中,其转轴都是通过轴承直接安装在端盖内,该安装方式较为单一,使得转轴与轴承之间以及轴承与端盖之间连接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转轴带动铁芯等部件转动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单相串激电机转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具有便捷稳定的进行转轴支撑的功能,避免影响到转轴与端盖之间转动稳定性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包括铁芯,所述铁芯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前端的外侧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有支撑座,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下卡箍和上卡箍,所述下卡箍位于转轴的底端,所述上卡箍位于转轴的顶端,所述下卡箍的两侧以及上卡箍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座,四个所述连接座以两个为一组分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座关于上卡箍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对称,每组两个所述连接座之间均螺纹安装有双向丝杆,两个所述双向丝杆的顶端均连接有控制组件。
[000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位于铁芯前后两端的外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上表面内侧螺纹安装有螺丝杆,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六个扇叶。
[000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座顶端内侧的控制套,所述控制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蜗杆,两个所述蜗杆的后端分别啮合连接有蜗轮。
[000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套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蜗轮的底端通过连接轴贯穿通孔并与双向丝杆顶端固定连接。
[0010]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套和支撑座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孔,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贯穿圆孔延伸至支撑座的一侧。
[00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转轴的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铁芯的内侧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铁芯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端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支撑座、下卡箍和上卡箍,便于该装置在使用过程
中,首先将转轴通过轴承放置在下卡箍和上卡箍之间,然后通过控制组件带动下卡箍和上卡箍将转轴外侧的轴承固定,接着将支撑座安装在端盖内,从而更加便捷的实现了转轴在端盖内的安装,并且在支撑座的支撑下可更加稳定的转动,避免转轴通过轴承与端盖的安装出现松动影响稳定性。
[0014]2、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的固定套、螺丝杆和扇叶,便于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扇叶均匀安装在固定套的外侧,然后将固定套通过螺丝杆安装在转轴位于铁芯前后两端的外侧,从而实现固定套位置的调节,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散热。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控制套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上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铁芯;2、转轴;3、支撑座;4、控制套;5、固定套;6、下卡箍;7、上卡箍;8、连接座;9、双向丝杆;10、传动轴;11、蜗杆;12、蜗轮;13、扇叶;14、螺丝杆;15、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

图5所示,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包括铁芯1,铁芯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轴2,转轴2前端的外侧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有支撑座3,卡接组件包括下卡箍6和上卡箍7,下卡箍6位于转轴2的底端,上卡箍7位于转轴2的顶端,下卡箍6的两侧以及上卡箍7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四个连接座8以两个为一组分为两组,两组连接座8关于上卡箍7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对称,每组两个连接座8之间均螺纹安装有双向丝杆9,两个双向丝杆9的顶端均连接有控制组件。
[002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6]首先将转轴2放置在下卡箍6和上卡箍7之间,然后通过控制组件带动双向丝杆9转动,双向丝杆9在两端旋向相反的螺纹作用下,带动两个连接座8相向移动,从而实现下卡箍6和上卡箍7对转轴2外侧安装的轴承的固定,接着将支撑座3安装在端盖内,实现了转轴2在端盖内的固定安装,避免转轴2与铁芯1反复安装影响后续安装稳定性。
[0027]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转轴2位于铁芯1前后两端的外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固定套5,固定套5的上表面内侧螺纹安装有螺丝杆14,固定套5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六个扇叶13。
[0028]将两组六个扇叶13分别均匀安装在两个固定套5的外侧,然后将两个固定套5分别通过螺丝杆14固定在转轴2位于铁芯1前后两端的外侧,从而实现了两个固定套5的位置调节安装,以便于更好的起到散热的作用。
[002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控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支撑座3顶端内侧的
控制套4,控制套4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传动轴10,传动轴10的两端外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蜗杆11,两个蜗杆11的后端分别啮合连接有蜗轮12。
[0030]通过转动传动轴10可以带动两个蜗杆11转动,两个蜗杆11分别推动两个蜗轮12转动。
[0031]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套4的下表面开设有通孔,蜗轮12的底端通过连接轴贯穿通孔并与双向丝杆9顶端固定连接。
[0032]将蜗轮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轴,然后将连接轴贯穿控制套4下表面开设的通孔与双向丝杆9顶端连接,从而实现蜗轮12带动双向丝杆9转动。
[0033]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控制套4和支撑座3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孔,传动轴10的一端贯穿圆孔延伸至支撑座3的一侧。
[0034]将传动轴10的一端贯穿控制套4和支撑座3一侧开始的圆孔,以便于转动传动轴10。
[003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转轴2的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15,铁芯1的内侧开设有与卡块15相适配的卡槽,铁芯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端环。
[0036]通过在转轴2中部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卡块15,使得铁芯1通过卡槽卡接在转轴2中部外侧,以便于转轴2带动铁芯1转动,通过端环起到铁芯1前后固定以及防护的作用。
[0037]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包括铁芯(1),所述铁芯(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前端的外侧通过卡接组件连接有支撑座(3),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下卡箍(6)和上卡箍(7),所述下卡箍(6)位于转轴(2)的底端,所述上卡箍(7)位于转轴(2)的顶端,所述下卡箍(6)的两侧以及上卡箍(7)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座(8),四个所述连接座(8)以两个为一组分为两组,两组所述连接座(8)关于上卡箍(7)中心线呈水平方向对称,每组两个所述连接座(8)之间均螺纹安装有双向丝杆(9),两个所述双向丝杆(9)的顶端均连接有控制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串激电机转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位于铁芯(1)前后两端的外侧分别滑动连接有固定套(5),所述固定套(5)的上表面内侧螺纹安装有螺丝杆(14),所述固定套(5)的外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六个扇叶(13)。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向亮贾力强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上虞薪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