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金福凯专利>正文

大棚揭膜、盖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881 阅读:5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大棚揭膜、盖膜装置包括大棚内侧上部的轨道、固定于轨道端部左、右定滑轮,还有上轮位于轨道之上而下轮为自由轮的动滑轮。牵线1穿过右定滑轮后固定于动滑轮上;牵线2穿过右定滑轮、动滑轮的下轮后,固定于小拱棚一侧的塑料膜边缘。牵线的另一端各沿横向系于大棚门口。一个大棚有若干套装置,牵线成束,同时动作。它明显减少了作业时间和劳动条件。(*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在国际专利分类中,涉及园艺、蔬菜、花卉栽培小类(AOIG),特别是塑料大棚内小拱棚的揭膜、盖膜装置。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民开始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设施栽培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塑料大棚是设施栽培的最初形式。现在,在塑料大棚内还搭置小拱棚,甚至还盖地膜,形成“三膜”的格局。其中以小拱棚揭膜、盖膜的工作量最大,劳动条件也较差。因此,它的改进已经成迫切的社会需要。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大棚内小拱棚的揭膜、盖膜装置,以改变作业繁琐的局面。任务通过以下方案得以实现大棚揭膜、盖膜装置至少包括固定于大棚内侧上部的轨道、分别固定于轨道两端的左、右定滑轮,还包括其中上轮位于轨道之上,而下轮为自由轮的动滑轮,牵线1的一端穿过右定滑轮后,固定于动滑轮;牵线2的一端穿过左定滑轮,动滑轮中的下轮(自由轮)的上部后,固定于小拱棚塑料膜一侧的边缘上。所述牵线的另一端各自沿横向系于大棚门口。一只大棚有若干套所述装置。大棚揭膜、盖膜装置的型式可有多种,以本技术最为简单有效。这中间的动滑轮结构及其应用,化了较大的创造性劳动。它由上下两个带槽轮子和外壳组成,两轮可绕各自的轴转动,外壳上有拴线孔或拴线环。外壳靠拴线孔侧有一个使下轮露出部分的斜势,防止牵线擦壳。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装置,在拉牵线2、松牵线1时,小拱棚塑料膜揭开并积于另一侧压块上;反之,膜盖位小拱棚。若干套装置的牵线组成一束,同时动作。这样明显减少了作业时间和劳动条件。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单元的示意图(滑轮放大)。附图2为其中动滑轮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描述实施例。大棚揭膜、盖膜装置至少包括固定于大棚内侧上部的轨道4(本例为铅线);分别固定子轨道4端部的右定滑轮3和左定滑轮6;还包括其中上轮5b位于轨道4之上,而下轮5d为自由轮的动滑轮5及牵线1、2。牵线1的一端穿过右定滑轮3后固定于动滑轮5的拴线孔5c上;牵线2的一端穿过左定滑轮6、动滑轮5的下轮5d上部后,固定于小拱棚塑料膜一侧的边缘上;所说牵线1、2的另一端各自横向系于大棚门口。若干套装置的牵线组成一束,同时动作。动滑轮5的上下部各有可绕自己的轴转动的带槽轮子,即上轮5b和下轮5d,并有外壳5a封住。外壳5a上带有拴线孔5c或拴线环。外壳5a靠拴线孔5c侧,有一个使下轮5d露出部分的斜势,以免牵线2擦壳。动滑轮5的采用使得全套方案简单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棚揭膜、盖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固定于大棚内侧上部轨道[4],分别固定于轨道[4]两端的右定滑轮[3]和左定滑轮[6];还包括其中上轮[5b]位于轨道[4]之上,而其下轮[5d]为自由轮的动滑轮[5];牵线[1]的一端穿过右定滑轮[3]后,固定于动滑轮[5];牵线[2]的一端穿过左定滑轮[6]、动滑轮[5]中下轮[5d]的上部后,固定于小拱棚塑料膜一侧的边缘上;所述牵线[1]、[2]的另一端各自沿横向系于大棚门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棚揭膜、盖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端固定于大棚内侧上部轨道[4],分别固定于轨道[4]两端的右定滑轮[3]和左定滑轮[6];还包括其中上轮[5b]位于轨道[4]之上,而其下轮[5d]为自由轮的动滑轮[5];牵线[1]的一端穿过右定滑轮[3]后,固定于动滑轮[5];牵线[2]的一端穿过左定滑轮[6]、动滑轮[5]中下轮[5d]的上部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福凯
申请(专利权)人:金福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