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永福专利>正文

电动碰碰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096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面运动游乐器材领域,既电动碰碰车。它包括车体,车体四周有防撞护体,车体内有座椅和驾驶方向盘。车体沿宽度方向两侧各有一个分别驱动的驱动轮,车体的前方、后方底面上各有一个以上辅助支撑轮。两个车轮分别驱动,在车辆碰撞时两个驱动轮同时失去驱动力,使两驱动轮保持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自由转动的状态。车辆碰撞后,两辆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改变。使乘者的动感更强烈,更刺激。更刺激。更刺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碰碰车


[0001]本技术涉及地面运动游乐器材领域,既电动碰碰车。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碰碰车包括车体,车体四周一圈有防撞护体,防撞护体通常采用充气或实心橡胶,以缓冲碰撞能量。车体内有座椅、驱动方向盘系统。车体带有车轮。碰撞时,主动撞击的车辆全部瞬间停止运动,而被撞车辆或停止运行,或运行不受影响。乘员只有碰撞感,缺少动感,游乐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动感更丰富强烈的电动碰碰车。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电动碰碰车,包括车体,车体四周有防撞护体,车体内有座椅和驾驶方向盘,其特征在于车体沿宽度方向两侧各有一个分别驱动的驱动轮,车体的前方、后方底面上各有一个以上辅助支撑轮。
[0005]上述方案中,还包括:
[0006]辅助支撑轮为万向轮。
[0007]车体的前方、后方底面上各有两个辅助支撑轮。
[0008]车体的前方、后方底面上各有三个辅助支撑轮。
[0009]本技术的优点是:两个车轮分别驱动,车辆碰撞后,两辆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改变,使乘者的动感更强烈,更刺激。
[001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简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碰撞时的俯视运动分析简图。
[0013]图3是辅助支撑轮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参见图1、2、3,零件名称如下:车体1,座椅2,方向盘3,驱动轮4,辅助支撑轮5,蓄电池6,脚踏板7,锁紧螺母8,平垫片9,车体连接件10,万向轮转轴11,止推轴承12。
[0015]参见图1、3,电动碰碰车,包括车体1,车体1四周有防撞护体,车体1内有座椅2、驾驶方向盘3和蓄电池6。车体1沿宽度方向两侧各有一个分别驱动的驱动轮4,在车体的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可独自转动并各由直流电动机驱动的驱动轮4(如传统电动平衡车)。车辆的直行及转弯行驶都由这两个驱动轮4的受控转动来实现。这两个驱动轮4安装在车体的横向几何中心线上(车体1从俯视图上看都被设计成横向、纵向都对称)。车体1的前方、后方底面上各有一个辅助支撑轮5。辅助支撑轮5为万向轮,由万向轮的结构我们知道,它对车辆的
行驶方向几乎无影响,只对车辆起支撑作用。或有两个辅助支撑轮5。或有三个辅助支撑轮5,不限于此。
[0016]在车辆碰撞时两个驱动轮同时失去驱动力,使两驱动轮保持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自由转动的状态。
[0017]具体控制及运动状况简述如下:
[0018]1.正常行驶时:
[0019]此时,不论是直行还是转弯行驶,其电路控制原理相同于由两轮支撑驱动的电动平衡车(如传统电动平衡车,左右腿碰撞即可实现左右转,身体前倾即前行,身体后仰即后行),只是本方案中控制信号的采样点,分别为脚踏板行程和方向盘转角而已。
[0020]2.碰撞时:
[0021]这是结合车体四周的撞击减震体及图2 加以说明。
[0022]撞击减震体采用充气橡胶结构,有无内胎都行,充气橡胶结构体的充气内腔安装有空气压力传感器。碰撞时,其内腔空气的压力必有骤间升高脉动。空气压力传感器感应到空气压力脉动后,产生一电信号,此电信号,可以断开一电路开关,此电路开关为一常闭开关,开关断开后,可延迟一定时间后自动闭合(可人为设定)。此电路开关接入总动力电源回路上。当车辆碰撞时,闭合开关断开,车辆的两个驱动轮4的驱动电机同时断电,失去驱动力矩,使两驱动轮4处于可前后自由转动的状态,以消去两驱动轮4驱动力对车体碰撞后,即进入的旋转状态的影响。
[0023]图2中,车体平面形状采用的是前后两个相同半圆形,中间采用长方形。三个图形固联成一体。
[0024]图2中,O为车体的几何中心。F
1、
F2分别为两次碰撞施加给车体的瞬间作用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理论上,由图2可以看出,只有当碰撞点为ABCD四个特殊点时,其碰撞力的延长线才通过O点。如果不考虑各轮的约束影响,把车体1看成平板,放在平滑的地面上。则只有碰撞点为ABCD这四个点时,车体才会发生只在力的作用线上的平移,而其它任意一点的碰撞,都既会发生平移运动,又发生转动。回到实际的车辆碰撞过程中来,当碰撞发生在B、D两点时,由于地面对两驱动轮4的滑动摩擦力正好与碰撞力相反。所以被撞车辆(假设碰撞前直行)或在碰撞力的作用方向上平移很小一段距离后继续前行,或未发生平移继续前行,但由于两驱动轮4已失去动力约束,所以碰撞后的前行方向,必将因为原行驶速度之不同,瞬间碰撞力的不同,各轮滚动助力的不同,以及车辆几何中心与质量中心不重合的距离和方向的不同,这几个不同就造成了车辆运行方向的随机改变,即车辆必发生曲线运动。
[0025]由上述所知,只有碰撞点发生在A、C两点时,理论上才有可能使车辆碰撞后继续保持直线行驶。而在其它任意一点发生碰撞,碰撞后车辆都必即发生平移运动,又发生转动,即按曲线运动,甚至发生某一驱动轮着地点为中心得原地转动。
[0026]直观的说,碰撞的两辆车,就像平面上滚动的两个玻璃球相碰撞的情况一样,碰撞后,两球都要改变自己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两个玻璃球碰撞后由于各自的滚动阻力相同,也就是可以向任何方向上同阻力滚动,所以皆按直线运动。而在本方案中,由于两驱动轮只能向平行于地面的直径方向(即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滚动,而向其它任何方向的滚动都被限制了,所以,碰撞后两辆车都很难发生并保持按直线行驶。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两车都发生按曲线行驶的运动。为避免碰撞后旋转速度过快和旋转圈数过多,使乘客眩晕,可安装角速度传
感器,当角速度达某一定值时即控制刹车。本车体1的底板形状尚可采用圆形、椭圆形、圆角或长方形。
[0027]上面描述,只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动碰碰车,包括车体(1),车体(1)四周有防撞护体,车体(1)内有座椅(2)和驾驶方向盘(3),其特征在于车体(1)沿宽度方向两侧各有一个分别驱动的驱动轮(4),车体(1)的前方、后方底面上各有一个以上辅助支撑轮(5)。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碰碰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福胡伟胡文婷
申请(专利权)人:胡永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